经济学吧 关注:241,467贴子:1,370,544
  • 0回复贴,共1

反直觉:会计学恒等式和“双缝干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科学史上,不乏颠覆人类认知的重要发现,最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恐怕就是物理学的双缝干涉实验。科学家在进行电子双缝干涉试验的时候,发现干涉条纹会因为人类对电子路径的观察行为而消失。双缝干涉试验还颠覆了物理学的经典因果律,例如,未来的观测选择会影响过去的事件。双缝干涉试验,不仅违背了直觉,还违背了时间顺序的逻辑,它打破了传统的认知框架,推动了科学范式的变革。
这种反直觉、不合逻辑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物理学界,还存在于经济学界。会计成本和真实成本之间,一样存在双缝干涉现象。当我们不看真实成本的时候,会计成本可以倒推;当我们看真实成本的时候,原来的会计成本立即变成另外一个成本。
价格=成本+利润,是会计学的恒等式,也有资料认为它只是管理会计中的定价公式,这里就不作概念的辨析了。公式中的成本系会计成本,区别于经济学的机会成本。(注:会计成本指产品中包含的各种资源投入的货币价值,代表真实成本。机会成本指做投资项目选择的时候被放弃的收益,不是真实成本。)如果不纠结于机会成本,这个恒等式也可以看成是经济学的恒等式。
既然是恒等式,就可以用来进行计算。只要我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是真实的,另外的一个一定也是真实的。例如,如果我们知道价格是真实的、利润是真实的,倒推出来的成本也必然是真实的。
在逻辑学中,这种定义出来的恒等式,属于重言式命题,它的真实性不依赖于任何事实。说它是定义,本质上还是众人内心的一种默认。大家本能的认为,利润就是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剩余部分。销售收入代表了价格,它是市场决定的。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利润多少完全取决于成本。一旦我们发现,这个世界还有不取决于成本的利润,这个会计学恒等式就不成立了。
要否定这个会计学恒等式,需要找到利润不依赖于成本变化的证据。规模经济恰好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样的证据。西方经济学,之所以得出“随着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有降低趋势”这样的结论,正是因为受到会计学恒等式的影响。我们只要证明,即使不依赖成本的降低,利润一样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就可以推翻这个会计学恒等式。
这里先做个澄清。有的人认为,生产成本分成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产量越大,分摊的固定成本越小。比如说,设备的折旧是固定成本,价值不变,产量越大,单位产品中分摊的折旧越小,所以规模经济会降低生产成本。这是偷换概念。这里谈到的生产规模的扩大,是设备的数量一起跟着扩大,并非是那种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提高产量的方式。以下是示例。
甲工厂,只有1名工人,1台设备,1件正在加工的半成品,加工时间为30天,加工完成之后,工厂可以赚1元钱。乙工厂,有30名工人,30台设备,30件正在加工的半成品,工厂采用分工制,加工完成后,即时组装,1件产品的加工时间为1天,加工完成之后,工厂也可以赚1元钱。
甲乙工厂,都是一样的设备,生产效率相同,单位产品中包含的工时相同、成本也相同。基于人均的设备和半成品的数量相等,推定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投资额也是相等的。不同之处在于,乙工厂可以提前30天完成任务。
为了便于比较,假设有30家彼此不存在合作关系的甲工厂,一家乙工厂,甲乙工厂同时开工。显然,乙工厂可以提前30天交货。30家的甲工厂和乙工厂的投资都一样。因为交货的速度不同,乙工厂收回投资的速度要比甲工厂快30倍。理论上,生产规模扩大1倍,利润增加1倍,资本收益率也增加1倍。
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细化分工,所以也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提高工厂的利润率。例如:一个生产茶杯的工厂,它怎么能把一个茶杯分成更多的部分、再组装到一起呢?反观生产汽车的工厂就不一样了。除了生产超跑、豪车、改装车一类的工厂,没有生产规模的汽车工厂无法生存。
言归正传。现在我们看到了,即使不再降低成本,我们一样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为工厂收获额外的利润。这充分说明,价格=利润+成本,这种会计学的恒等式,在现实中并不成立,我们的直觉是不准确的。
利用会计学恒等式得到的成本,就好像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干涉条纹一样,一旦我们真的去看它的实际成本,系统立刻“坍缩”。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一家汽车企业,公开过它的单车生产成本,这不见得是厂家一定要保密,更可能是它们自己也拿不准,因为会计成本从不等于实际成本。
全世界的汽车业一直在学习丰田,但是从来也不敢学习丰田的成本企划。道理何在呢?因为成本企划必须倒推成本,一旦倒推成本,就必然走入会计成本的死胡同。为什么丰田可以倒推成本呢?因为丰田有个利润计划表,至于这个表是怎么制定出来的,丰田从不对外公开。
物理学中的双缝干涉,目前没有最终结论,但是会计成本和真实成本不一致的现象,结论是明确的。它就是一种认知的错误,错误的根源正是会计恒等式。会计恒等式的存在,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造成困惑,亦会对工厂制定目标成本产生误导。为了正本清源,重新审定和修正会计学准则,十分必要。
本文没有采用西方经济中的时间成本或机会成本的概念去解释规模经济现象,这是因为它们都是表象,而周转的速度和投资的回收期限有关,是利润的本质。特此说明。


IP属地:吉林1楼2025-05-20 15: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