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虔吧 关注:232贴子:37,613
  • 3回复贴,共1

【存档】史党社:秦“都邑”问题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谓秦人的 “都邑”研究,是探讨秦人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较早的如王国维作《秦都邑考》[1]就有论述。近年探讨的文章很多,主要集中在所谓的秦人早期“都邑”西犬丘、秦的位置和性质,以及秦都城的位置、迁移及功能等两个方面。但是所谓的秦“都邑”的研究,实际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我们想就这些存在的问题略加讨论。



1楼2011-01-08 23:05回复
    我们可以西犬丘宗教地位的演化为例,说明西犬丘政治地位的变化。由于在非子被立为周之附庸“复续嬴氏祀”前,没有理由认为西汉水流域的秦人的身份有多高,虽然我们不敢肯定此时秦人的状况就是“亡其氏姓,踣毙不振;绝后无主,湮替隶圉”[7]的,大概也高不到那里去,所以我们没有充分的理由说在非子之前西犬丘有秦之宗庙。但在非子之后,秦邑立有宗庙,却应无疑问,因为《秦本纪》记载的非子封秦,就是“复续嬴氏祀”。而后曾经随都迁移,如平阳附近发现的武公及王姬钟,说明平阳有宗庙的存在;此后的雍城马家庄宗庙、咸阳秦宗庙的存在,都是证据。西犬丘是襄公始立的西畤之所在,但是在随后的文公时代,在关中西部也立鄜畤,所祭也是白帝,没有理由认为在立鄜畤已立之后,秦人在祭祀白帝之时还要跑回西犬丘。所以,鄜畤立于关中,祭祀同一个神灵,至少可看作是西犬丘宗教地位下降的标志。综上,由非子之后宗庙在秦、文公之后鄜畤之立,起码可以说明西犬丘之宗教地位是逐渐下降的。
    宗教作为秦文化的较高层次的内容,可以看作是政治的分支。西犬丘宗教地位的演化,昭示了西犬丘政治地位的升降过程。虽然鄜畤立后,西畤也未废止;同时也存在秦公曾居西犬丘的记载——有作为处理政事的宫殿——西垂宫,但是,西犬丘的地位在非子之后逐渐下降,是确凿无疑的。明白若此,又怎么能把西犬丘的地位无限拔高、而忽视了同时存在的都邑的作用呢?
    与上相联系,对于判断秦都标准的认识也是混乱的。
    由于对于秦都城形成的过程缺乏深入研究,不了解秦都城的功能,是一个逐步的完善发展过程;更不了解的科学的都城概念。所以,不能准确分辨在考古遗存中,那些应是构成都城的要素,在认定都城的位置、判定相关的考古遗存的性质时,众口纷纭,谁也说服不了谁。
    笔者认为,都城作为秦诸侯国家之国都,必定是秦中央政府之所在。那么,在考古发现中就应去寻找可以表达作为政治中心的国都地位的遗存,例如朝宫等可以象征中央权力的设施。在秦来说,按照《秦本纪》的记载,秦国君处理国家事务,是在某宫殿中,就是《秦始皇本纪》后部分所说的自襄公起,秦公所居之某宫。在这里,附近有无秦君及贵族墓地,有无畤、宗庙等祭祀中心,以及城的大小和规模,反倒成了判断是否都城的次要因素了,虽然这些因素也是权力结构的象征,并且与其他因素交织在一起。西犬丘在襄公、文公之时,可能在二公初立时,有作为朝宫的西垂宫之类的所在。同样,现今没有发现宫殿的汧、汧渭之会二邑,既然已经是年代跨入秦建国区间的秦都城,肯定也有宫殿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建筑设施的存在。由于这两处秦都的早期性质,所以它们可能并不具备秦都城的所有功能,例如汧,它并无畤的存在,也没有可以判断有宗庙存在的证据,所以作为宗教中心的特征恐怕是不突出的。汧渭之会现在同样没有宗庙存在的证据。但我们也不能由此否定二者的政治中心的地位,从而否定它们的都城性质。
    所以,在实际中判断秦都城,只能以政治权力中心这一条为基本的标准,去寻找相应的朝宫、官署等遗存,然后结合文献加以判断。至于是否有高级别的墓葬、有否畤和宗庙的存在等等,只能是次一级的标准。
    秦都城是在秦人秦人逐渐强大、中央政权逐渐确立的过程中形成的。探索秦都城,必须立足这个背景。秦人的强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与支撑这个政权的首都,例如秦都雍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而功能比较完善的首都。反过来,也只有在秦政权逐步确立后这样的都城才可形成,实际也正如此,我们前面已经论述。但是,随着秦政治重心的东移,雍城作为政权所在的地位不再,衰落就在所难免。所以我们判断秦都城,只能立足于秦国家政权的形成、演变与都城的关系这个基本点。
    秦国家政权的形成,是社会结构等级化的结果,而促成秦社会等级化并最终形成“诸侯”国家的,有许多因素,例如政治(血缘关系、周王朝的“册命”、宗教等)、战争,以及人口、环境资源,甚或手工业、贸易等因素[8]。这些因素,也同时是秦都城形成的深刻原因,秦都城的结构、功能特点,也只能按照这些要求来形成。例如,作为功能复杂的雍城与贸易特征突出的栎阳的特点,肯定是不同的。若去考察雍城与栎阳的形制、布局,也可看到这种差别。秦都城的产生、迁徙和演变,可以看作是这些前提因素的消长和组合关系变化的结果。
    国家是建立在等级制基础上的社会政权,它对内实施控制,对外宣示主丅权。社会结构的等级分化,是国家形成的基础。秦都城的产生与秦人国家政权同步,使我们在寻找秦都城的演变机制的时候,不得不与秦诸侯国家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考虑,使我们把秦都城形成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促成秦都城形成,以及它的功能的形成、分割、组合的原因,就是促使秦社会分化、国家形成的上述因素。这是我们评价、判断秦都城的基本思路,也应是可使秦都城研究深入进行的正确导向。


    5楼2011-01-08 23:10
    回复
      2025-08-09 00:02: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们可以西犬丘宗教地位的演化为例,说明西犬丘政治地位的变化。由于在非子被立为周之附庸“复续嬴氏祀”前,没有理由认为西汉水流域的秦人的身份有多高,虽然我们不敢肯定此时秦人的状况就是“亡其氏姓,踣毙不振;绝后无主,湮替隶圉”[7]的,大概也高不到那里去,所以我们没有充分的理由说在非子之前西犬丘有秦之宗庙。但在非子之后,秦邑立有宗庙,却应无疑问,因为《秦本纪》记载的非子封秦,就是“复续嬴氏祀”。而后曾经随都迁移,如平阳附近发现的武公及王姬钟,说明平阳有宗庙的存在;此后的雍城马家庄宗庙、咸阳秦宗庙的存在,都是证据。西犬丘是襄公始立的西畤之所在,但是在随后的文公时代,在关中西部也立鄜畤,所祭也是白帝,没有理由认为在立鄜畤已立之后,秦人在祭祀白帝之时还要跑回西犬丘。所以,鄜畤立于关中,祭祀同一个神灵,至少可看作是西犬丘宗教地位下降的标志。综上,由非子之后宗庙在秦、文公之后鄜畤之立,起码可以说明西犬丘之宗教地位是逐渐下降的。
      宗教作为秦文化的较高层次的内容,可以看作是政治的分支。西犬丘宗教地位的演化,昭示了西犬丘政治地位的升降过程。虽然鄜畤立后,西畤也未废止;同时也存在秦公曾居西犬丘的记载——有作为处理政事的宫殿——西垂宫,但是,西犬丘的地位在非子之后逐渐下降,是确凿无疑的。明白若此,又怎么能把西犬丘的地位无限拔高、而忽视了同时存在的都邑的作用呢?
      与上相联系,对于判断秦都标准的认识也是混乱的。
      由于对于秦都城形成的过程缺乏深入研究,不了解秦都城的功能,是一个逐步的完善发展过程;更不了解的科学的都城概念。所以,不能准确分辨在考古遗存中,那些应是构成都城的要素,在认定都城的位置、判定相关的考古遗存的性质时,众口纷纭,谁也说服不了谁。
      笔者认为,都城作为秦诸侯国家之国都,必定是秦中央政府之所在。那么,在考古发现中就应去寻找可以表达作为政治中心的国都地位的遗存,例如朝宫等可以象征中央权力的设施。在秦来说,按照《秦本纪》的记载,秦国君处理国家事务,是在某宫殿中,就是《秦始皇本纪》后部分所说的自襄公起,秦公所居之某宫。在这里,附近有无秦君及贵族墓地,有无畤、宗庙等祭祀中心,以及城的大小和规模,反倒成了判断是否都城的次要因素了,虽然这些因素也是权力结构的象征,并且与其他因素交织在一起。西犬丘在襄公、文公之时,可能在二公初立时,有作为朝宫的西垂宫之类的所在。同样,现今没有发现宫殿的汧、汧渭之会二邑,既然已经是年代跨入秦建国区间的秦都城,肯定也有宫殿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建筑设施的存在。由于这两处秦都的早期性质,所以它们可能并不具备秦都城的所有功能,例如汧,它并无畤的存在,也没有可以判断有宗庙存在的证据,所以作为宗教中心的特征恐怕是不突出的。汧渭之会现在同样没有宗庙存在的证据。但我们也不能由此否定二者的政治中心的地位,从而否定它们的都城性质。
      所以,在实际中判断秦都城,只能以政治权力中心这一条为基本的标准,去寻找相应的朝宫、官署等遗存,然后结合文献加以判断。至于是否有高级别的墓葬、有否畤和宗庙的存在等等,只能是次一级的标准。
      秦都城是在秦人秦人逐渐强大、中央政权逐渐确立的过程中形成的。探索秦都城,必须立足这个背景。秦人的强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与支撑这个政权的首都,例如秦都雍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而功能比较完善的首都。反过来,也只有在秦政权逐步确立后这样的都城才可形成,实际也正如此,我们前面已经论述。但是,随着秦政治重心的东移,雍城作为政权所在的地位不再,衰落就在所难免。所以我们判断秦都城,只能立足于秦国家政权的形成、演变与都城的关系这个基本点。
      秦国家政权的形成,是社会结构等级化的结果,而促成秦社会等级化并最终形成“诸侯”国家的,有许多因素,例如政治(血缘关系、周王朝的“册命”、宗教等)、战争,以及人口、环境资源,甚或手工业、贸易等因素[8]。这些因素,也同时是秦都城形成的深刻原因,秦都城的结构、功能特点,也只能按照这些要求来形成。例如,作为功能复杂的雍城与贸易特征突出的栎阳的特点,肯定是不同的。若去考察雍城与栎阳的形制、布局,也可看到这种差别。秦都城的产生、迁徙和演变,可以看作是这些前提因素的消长和组合关系变化的结果。
      国家是建立在等级制基础上的社会政权,它对内实施控制,对外宣示主权。社会结构的等级分化,是国家形成的基础。秦都城的产生与秦人国家政权同步,使我们在寻找秦都城的演变机制的时候,不得不与秦诸侯国家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考虑,使我们把秦都城形成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促成秦都城形成,以及它的功能的形成、分割、组合的原因,就是促使秦社会分化、国家形成的上述因素。这是我们评价、判断秦都城的基本思路,也应是可使秦都城研究深入进行的正确导向。
      


      7楼2011-01-08 23:11
      回复
        到此一游!签名留念!


        IP属地:辽宁9楼2011-10-09 0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