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还没读,今天看了说是还原度很高的《冒姓琅琊》的短剧,对巴东王的死,有点不解,以下内容从短剧中获得,或许受短剧载体影响,剧中并没有介绍清楚,导致的逻辑混乱,现在正在读小说查证疑问。我先查了一下巴东王生平,历史上说,巴东王并无谋反之心,实际上就是被太子除掉了,这点和剧中表现一致,作为穿越者,王扬肯定是知道巴东王是被诬告的,虽然巴东王一直想杀王扬,但是那也是王扬没有获得巴东王信任致使的,对于王扬被胁迫参与进巴东王与蛮族交易的这件事情中,王扬是知道这件事注定会被告发,并且是巴东王死亡的直接原因,他作为重要参与者注定难逃一死,因为他参与时无法预料到自己后来会被皇帝保下,那他为什么不阻止“交易事件”的发生?阻止交易,要比从谋反罪中脱罪实施起来的难度更低,也更加保险。并且在剧内体现的时局,王扬在巴东王麾下起家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巴东王有武力、有权谋、有野心,虽然暴躁易怒,但有枭雄之姿,在齐武帝的儿子里算是最有能力的,王扬也无法预判自己和后世君主的关系,穿越的目的总不可能是保证历史进程顺利发生吧?如果巴东王身死,自己难以脱罪,所面临的处境只会比现在更加困难,所以不太理解王扬的选择,或者说参与交易受胁迫是无解的事件?或者说他早留有后手?但是就算如此剧中情况来说,虽然巴东王想杀王扬,但是巴东王活着,肯定对王扬对是最利于自身发展的结果。以上疑惑看了书的兄弟能不能解答一下,还是短剧编剧纯瞎改导致的我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