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吧 关注:1,440,378贴子:25,668,650
  • 19回复贴,共1

编造“宋总师生活困难卖面条”的人一点常识都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网上泡久了懒得动脑,第一次看到那段子就像看到ai视频一样,一眼不对劲了,却没有深入思考到底是哪里不对劲,不过现在有文章把问题指出来了,我提炼一下:
1.段子手搞不清楚611所和132厂,还说军工厂效益不好,发不出工资。但是宋总师是611所的,611所只负责设计不负责生产,经费保障是充足的,宋总师90年代初一个月就能拿800多块钱,群里其他人平均有400多,至于当时普通人工资多少,可问一下家中长辈。
2.132厂在八九十年代是所有军工厂里日子过得最滋润的,因为歼-7订单就没停过,空军买的多,外贸也不少,累计出口500多架,挣了很多钱。
3.其他还有什么一边煮面条一边看图纸的耸人形容,这是对宋总和611所的污蔑,不说容易弄脏弄湿图纸,就保密那关就不可能让你把图纸带出去。
4.段子还说歼-10项目因为没钱,差点就搞不下去了。事实是1986年1月,国务院和军委联合发文,将歼-10项目列为国家重大专项,重点保障。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18 06:01回复
    主要是90年代苏联的苏-27让军队的买办狂喜,对,没听错,是军队的买办,因为当初军队可以经商,所以不便细说,他们一手拿回扣一手又可以建设新战斗机,比成都那个傻大粗分文不取的国产破落货要好一万倍,至于打不打的赢关我屁事,所以江后面军权到手第一个事就是禁止军队经商,斩断这个利益链条,重塑军队,防止军阀化,江是阿共仔除了润之外最厉害的人,没有之一!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5-18 07:39
    收起回复
      2025-07-30 09:05: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真人真事。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18 10:58
      回复
        80年代“军队要忍耐”,院士级专家不如门口卖茶叶蛋的个体户是真事。宋总“卖面条”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弥补科研经费的缺口。
        当时本来打算引进西方舰电升级战机,结果一打听一套航电比咱们的两架飞机都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非但空军,局座当年不也一把辛酸泪不敢哭出来,直到辽宁舰服役才痛哭出来?
        军工形势的好转要等海湾战争之后几年了,之前没哪个单位“重点保障,经费充足”的。反倒是军工圈小卡拉米的长虹,黄河,因为民品开发对路,早一步学会资本运营,日子很滋润,但主要精力也不在军工方面了。
        显然,你不了解那个时代。真以为中国军工乃至中国工业就那么一帆风顺的走过来的?
        最后给你科普一个故事:现在我们嘲笑阿三家的镇国坦克阿琼。说他们几十年磨一剑什么的。其实我们的99,最初和阿琼也差不多,也是不断要经费,多年也没出一辆样车。好在我们的科研队伍比三哥那边务实,搞了小20年总算98能阅兵,99可以服役了,又经过之后的改进,才有了现在不输任何坦克的99改。
        本来我们的起点不比阿三高,但我们有比印度好得多的教育科研队伍,有宋总那样初心不没,贡献一辈子的师长。这才有了现在的“天涯6:0”,有了让五角大楼圣诞节堵车的惊世成果。一路走来,我们只是选对了路,还能坚持走下去而已。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18 11:26
        收起回复
          不是卖面条,实际是倒卖鸭子赚钱帮补费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5-19 01:59
          回复
            不忘初心 终成大器


            IP属地:广西6楼2025-05-19 02:04
            回复
              你可能不知道90年代800多是什么概念吧,还其他人400多,那时候全国都差不多的工资,没有今天这么大的地域差别,大部分是200多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5-19 08:27
              收起回复
                听我爸说90年那阵很流行下海,在外面随便干点啥都比单位的工资多出一个数量级,哪怕啥也不干,天天去银行排队买理财产品都比单位工资多的多他在西电工作没自己的设备,偶尔接点社会上的私活外包出去当当二道贩子,97年都拿出十万块办了自己的厂,那个时间点我妈还在早市摆过地摊所以卖面条我觉得也合乎情理,不算离谱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5-19 09:33
                收起回复
                  2025-07-30 08:59: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宋总的工资,在这两本书都有提到,根据文本叙述,“不到1000”块钱的时间节点,是1987年以后,1991年以前。

                  (这两本书要的我可以发给你们)

                  书里也说了,611所那会人员流失不少,因为市场经济放开,公职人员大下海。客观说,一个月几百块钱的工资在当时绝对不少,然而对于高智商、高学历、消息灵通的科研人员来说,下海经商普遍更容易挣到钱。

                  但是再怎么说,宋总也不可能去“卖面条”,你以为宋总很闲吗?
                  还有网上传得纷纷扬扬的薛总工穿破背心的照片,真是艰苦朴素,作风优良,让人肃然起敬。

                  但是那也只是人家不在意这个,身为董事副总经理,难道他买不起一件好背心吗?我敢说照片上其他人,没一个比他工资高的,其他人都没穿破衣服的,这只是说明薛总工比较豁达,不讲究这些,但一些人老拿这个做文章,搞得我们像是在虐待人才似的。


                  IP属地:广西10楼2025-05-19 09:46
                  回复
                    800不算多了,我初中老师刚毕业的小年轻,其实也就比我大不到10岁,工资也有600,那是94年了吧?自己说是600挺紧吧,跟同学喝一顿就得省着点了,800多要是养一家人实在不算什么,单职工家庭建筑工人,工资加奖金小900还要晚上想办法卖衣服,整栋宿舍楼的工友都是靠偷电,没办法,生活就是这样,我记得也就是99年往后才好起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5-20 10:01
                    回复
                      【“没人能像中国人一样,穿破衣吃烂菜,却把西方精锐战机给揍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ZEvzKEWx/?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0662fb7a12f66f2274d2b21636e6dc68


                      IP属地:福建12楼2025-05-20 1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