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吧 关注:780,724贴子:1,643,622
  • 7回复贴,共1

最高明的养生之道:节约精神能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香港中文大学等多个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曾通过分析11914名中国成年人的数据,得出结论:人在烦恼、焦虑、苦闷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会加速1.65岁的生理衰老。
此外,不快乐会减少0.35年的寿命,难以入睡则会减少0.44年的寿命。可见,精神状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这正应了明代大医张景岳所说:
“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
在这人人追求养生的时代,最高明的养生之道从来不在外养,而在内收。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17 13:32回复
    1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成名后,凭借丰厚的稿酬实现了财富自由。
    平时他很注重生活品质,坚持运动,享受美食,一有闲暇还会开启全球旅行。
    在古巴创作《老人与海》时,为了能提升睡眠质量,他还花重金研发出一款寝具品牌。
    然而这些努力,并未改变他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
    因为一生以硬汉精神为荣的海明威,对自己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
    他希望写就的每篇作品都是精品,但随着年龄增长,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创作力正在衰退。
    为此,海明威陷入无尽的忧虑中。
    害怕作品达不到标准,害怕失去在文坛的地位,害怕新作会让读者和出版商失望。
    无法得心应手写作的焦躁和绝望之感,不断折磨着他的身心。
    最终,在严重抑郁症的侵袭下,61岁的海明威选择了饮弹自杀。
    正所谓,过劳则损,积忧成疾。
    我们常以为只有体力劳动才会对人造成损耗,其实不是。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17 13:33
    回复
      2025-09-01 22:38: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心累才是最大的劳累。
      当你总是忧心如焚,精神处于紧绷状态,就会在不自觉中掏空身体能量,活得疲惫不堪。
      想起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的一个故事。
      一位来自香港中产家庭的女士,突然被检查出患有肺病。
      这个女士家庭幸福,经济条件也很宽裕,吃穿不愁,按理说应该没什么大烦恼。
      可她却常常表现出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
      在她患病后,家人十分关心她的健康,为她安排了特护病房,还给她请来心理医生配合治疗。
      医生通过催眠治疗才得知,女士的心里一直有块心病。
      原来,婚后她一直都跟公婆住在一起,虽然公婆对她挺好,但她希望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跟丈夫提过几次想法遭到拒绝后,她选择了把不满藏在心里。
      不说不代表不想,自那时起,内心的负能量便开始不断淤积,日日消磨她的精气神。
      直至最后,变得心力交瘁,重疾缠身。
      人是不会无缘无故生病的。
      身体所表现出来的病,通常是内里长期遭受情绪攻击所惹下的祸。
      习惯于过度思虑的人,就像一支拼命燃烧自己的蜡烛,迟早会迎来油尽灯枯的命运。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17 13:33
      回复
        2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你相信什么,就会吸引什么。
        把这个道理放在健康管理上,也一样。
        凡事耿耿于怀,为其反复思量的结果,只会让人越来越活得愁肠百结,心病丛生。
        想要保持身体康健,就要先从保持正念开始,少沉缅于忧思,多以行动去解决问题。
        露易丝·海童年曾遭受过继父的虐待和邻居的侵犯,成年后,婚姻又以丈夫的背叛而告终。
        坎坷的生活经历一度让她备受打击,活在愤懑不甘的情绪中难以自拔。
        直到她被确诊患上了癌症。
        看着手中的医疗诊断书,她恍然明白,继续带着怨气生活,只会彻底毁掉自己。
        自那时起,她下决心不再自怜自伤,全力以赴踏入心理学研究和自我疗愈之路。
        而在摆脱消极的情绪泥沼后,她的人生也得以顺利走出低谷,收获转机。
        不仅治愈癌症,健康活到91岁高龄,还凭借对心理学的深刻洞察,成为美国知名心灵导师。
        多思则神怠,多念则志散。
        人生境遇起落无常,想得太多,既于事无补,又徒伤心神。
        把不如意之事看淡,有止怨少思的智慧,才会有身心无恙的福报。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5-17 13:34
        回复
          民国才女张允和是早产儿,自小身体不佳,35岁时还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
          当时医生告知其病情危重,预计生存期不超过15年。
          换作他人,听到如此残酷的诊断,可能会感觉难以承受,但张允和表现得很淡定。
          她唯一做的改变,就是给自己立下了“三不”准则:一不拿别人的过错责备自己;
          二不拿自己的过失得罪人家;
          三不拿自己的过错惩罚自己。后半生,她除了重病在身,还先后遭遇女儿夭折、儿子中弹、乱世逃亡等诸多困境。
          但无论发生什么,她都坚持以三条原则待人处世。
          最终,张允和成功打破预言,享年93岁。
          《坐忘铭》中有句话: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少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
          越是感觉生活不如意的时候,越要学会摒弃烦欲杂念,远离纠结内耗。
          繁思多折寿,寡思能养神。
          当你的心气足了,身体好了,状态对了,很多事自然就会慢慢变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5-17 13:35
          回复
            3
            当下,为了迎合人们的养生需求,各种养生方法随处可见。
            但很多人折腾所谓的养生术到后面,花了大把钱,又浪费了大量时间,却不见半点成效。
            原因就在于,你内在的心力一直在被各种外在因素所影响、所消耗。
            人若缺乏管理生命能量的意识,所有表面形式的养生都只是徒劳。
            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自静其心可延年,无求于物养精神。
            养身的过程,看似复杂,实则核心不过四个字:精神内敛。
            网上有个叫“梅英阿嬷”的自媒体帐号,专门拍摄一位90岁老人的日常起居。
            阿嬷生活在乡下,每天早起忙活家务,一天下来干的活并不少,却总是一副精神抖擞的模样。
            很多人好奇阿嬷的老当益壮的秘诀。
            其实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老人虽然身体在劳作,但精神上一直在惜气存精。
            醒了就开心做事,累了就安稳入睡,不多思,不多言,不多心,人自然能活得健康长寿。
            这正应了《素问》中所写: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再高级的补品,再复杂的补益技巧,都抵不上一颗充盈平和的心。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5-17 13:35
            回复
              真正的养生高手,都是十分懂得珍惜并节约自身精神资源的人。
              杨绛先生一生历经坎坷,但她深知多想无益,不如静心做事。
              在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相继去世后,她更是忍住悲痛,全情投入写作中。
              经由不断地谴忧养性,她守住了精气神,也由此得以颐养身体,寿至百岁高龄。
              国学大师南怀瑾年轻时身体赢弱,曾被人戏称作“病秧子”,后来却耳聪目明地活到了95岁。
              聊及健康之道,他表示自己从不刻意追求养生。
              在他看来,越是搞身体,强求长寿,越糟糕。
              反之,修心安神,把自己放低放轻,把身体同自然融为一体,方为延年益寿的根本。
              “占有即被占有。”
              每贪图多一分,计较多一点,就要为此多泄耗一分心力,得不偿失。
              清醒的活法,是让自己练就恬淡自适的洒脱。
              心不挂碍,做得到万物为己所用,却不为己所求之际,也就是你抵达养生最高境界之时。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5-17 13:36
              回复
                心劳则百病生,心静则万邪息。
                心力是生命之源,也是一个人最有限的财富,经不起半点挥霍。
                想不开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没有任何人和事,值得你耗费宝贵的能量去较真。
                少怨怼,多开怀,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与善待。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5-17 1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