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的人体结构——恢复先天的锻炼原理
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神之于气,犹母之于子也。故神凝则气聚,神散则气消。若宝惜精气而不知存神,是茹其华而忘其根矣。
——袁黄《摄生三要·存神》
人体如果用现代解剖学的眼光来看很简单,就是骨骼、肌肉、血管、血液、器官等;从中医学的眼光看也差不多,就是皮、肉、筋骨、膜、脏腑和气血,这样就构成了身体。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人体就是一大堆原子排列出来的。可是为什么每个人排列出来的样子都不一样呢?就是每个人身体的原子的排列方式和组合方式不一样。
我们看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女娲把土捏成人形之后,吹一口气,人就活了。泥巴就是土与水和在一起的,这就是一些分子、原子,古人管这叫做“尘”。这些微尘和上水,捏一捏就变成了小泥人儿。所以人体的元素,就是水和土这两种东西。
现代研究发现,人体的元素构成跟地壳的元素构成比例是非常近似的,人血液里的元素与海里水的元素构成比例也是基本类似的。所以中国人总喜欢说,天人相应,人是大自然的子孙。
[插图]
图1-1
人体就像一棵倒长的树,头就好比树根,吸收了能量滋养四肢(枝叶)。
但是,人毕竟和大自然中其他的物质是有区别的。那么,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就在于人是活的,天天都在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桌子、椅子不是。也就是说,人体的构成除了上述的这些元素之外,还有能量和信息。故事里就是女娲吹出来的那口气,先天的元气。没有这口气,人就是一个泥人儿,没有生命活力。
其实,人体就像一棵树,只不过,这棵树的树根不在地上,而是在头上。这棵树的原始能量来自于先天的能量。我们看小孩,人在婴幼时期,天灵盖(囟门)是开的,所谓“气养灵根静养神”,婴儿时期精神恬淡虚无,则精气神充足,好像从虚空(天)吸取了能量,能量先使元神脑府充沛,之后充养躯干,也就是任督二脉和冲脉,再之后充养四肢。
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神之于气,犹母之于子也。故神凝则气聚,神散则气消。若宝惜精气而不知存神,是茹其华而忘其根矣。
——袁黄《摄生三要·存神》
人体如果用现代解剖学的眼光来看很简单,就是骨骼、肌肉、血管、血液、器官等;从中医学的眼光看也差不多,就是皮、肉、筋骨、膜、脏腑和气血,这样就构成了身体。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人体就是一大堆原子排列出来的。可是为什么每个人排列出来的样子都不一样呢?就是每个人身体的原子的排列方式和组合方式不一样。
我们看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女娲把土捏成人形之后,吹一口气,人就活了。泥巴就是土与水和在一起的,这就是一些分子、原子,古人管这叫做“尘”。这些微尘和上水,捏一捏就变成了小泥人儿。所以人体的元素,就是水和土这两种东西。
现代研究发现,人体的元素构成跟地壳的元素构成比例是非常近似的,人血液里的元素与海里水的元素构成比例也是基本类似的。所以中国人总喜欢说,天人相应,人是大自然的子孙。
[插图]
图1-1
人体就像一棵倒长的树,头就好比树根,吸收了能量滋养四肢(枝叶)。
但是,人毕竟和大自然中其他的物质是有区别的。那么,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就在于人是活的,天天都在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桌子、椅子不是。也就是说,人体的构成除了上述的这些元素之外,还有能量和信息。故事里就是女娲吹出来的那口气,先天的元气。没有这口气,人就是一个泥人儿,没有生命活力。
其实,人体就像一棵树,只不过,这棵树的树根不在地上,而是在头上。这棵树的原始能量来自于先天的能量。我们看小孩,人在婴幼时期,天灵盖(囟门)是开的,所谓“气养灵根静养神”,婴儿时期精神恬淡虚无,则精气神充足,好像从虚空(天)吸取了能量,能量先使元神脑府充沛,之后充养躯干,也就是任督二脉和冲脉,再之后充养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