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国家审计学院正式揭牌。
1.国家审计学院的揭牌是否标志着不会再有与国家会计学院对应的、直属于审计署的国家审计学院。国家会计学院是财政部直属单位,1998卝年3月,国卝务卝院办公厅正式批准财政部关于组建国家会计学院的请示报告。学院是由时任国卝务卝院常务副总卝理提出组建的,目的是大力开展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工作,要为财政、金融、审计工作服务。(这么看来会计学适合做一级学科,本来会计就是商业语言,是商科的基础)于是便成立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北京培训基地建设指挥部,后来演化为三大国家会计学院,北京学院依托清华大学,上海学院依托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学院依托厦门大学。财政部分为两个方向,一是财政,二是会计。因此,国家会计学院的成立可以说就是财政部为了培训社会上的会计人才而成立的,是财政部权力的延申,就像会计师事务所,一开始也是财政部权力的延申,直到事务所改制。财政部干部教育学院培训干部,国家会计学院培训社会人才。当然审计署也有自己的审计师事务所,还有对应的注册审计师,不过最后为了接轨国际,1996年统一改为注册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应财政部干部教育学院,审计署有审级干部教育学院,设在南京审计大学,同样的有国家会计学院,但之前一直没有国家审计学院,而南京审计大学的政卝府审计学院从成立之初就不断开展培训社会上的审计人才的研修班,可以说此次改名是实至名归,就是对应的国家会计学院。而差别就在于国家会计学院是财政部属,没有放在曾经的财政部直属大学里,国家审计学院只是省属南京审计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资源不如国家会计学院。出于自身利益,我希望南京审计大学可以回到审计署直属,虽然现在不可能。
2.按理说,改名的国家审计学院的简介上应写道国家审计学院前身为2015年12月成立的政卝府审计学院,2025年5月更名为国家审计学院。然而,学院官网上写到:国家审计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前身可以追溯到1987年时设置的工业审计系。我想可能是政卝府审计与国家审计之辩。我国的审计机关设立在政卝府系统,而在1982年,有不少学者主张将审计机关设立在全国人大。曾在全国人大研究室担任副局级干部的中国政法大学蔡定剑教授说道:“当时在征求各单位各部门对宪法修改意见时,全国有十几个省和国卝务卝院的部、委提出审计机关最好隶属于全国人大常卝委会”。安徽省副省长杨纪珂就以“医生不能在得了胃癌时对自己开刀一样”为例,强调不应该在政卝府内部而“应该在全国人大里面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来行使监督权力”。不少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委员也认为设在国卝务卝院会有问题,主要是设在国卝务卝院对国卝务卝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等进行审计会碰到困难。但当时主张将审计机关设立在政卝府的同志也不少,特别是主持宪法修改工作的彭真委员长主张将审计放在政卝府而不是人大。他认为,全国人大刚恢复建设,主要搞立法,搞不了审计,审计工作需要一个庞大的机构,不要把全国人大的主要精力放在搞审计上,所以这个具体部门不应该设立在人大下面,应该由政卝府成立。他还认为,如果把审计放在人大,那么审计机关一开始的工作,如筹建、经费、办公条件等都很困难,事难办,所以为了审计事业的发展还是应该放在政卝府。1982年8月23日,国卝务卝院发电通知,国卝务卝院决定在全国建立审计机关,并已列入宪法修改草案。以上内容来自兰州大学杨肃昌教授05年发布的一篇文章《审计机关应该设在政卝府还是人大》,杨教授还是审计学一级学科的支持者。在2021卝年3月的“审计学一级学科论坛”中曾表示,可将审计学分为大小审计观来看,主张将国家(政卝府)审计设立在法学门类下一级学科,这跟2017年程乃胜教授的观点相近。现在看来,审计机关当时设在政卝府里是合理的。那时在刚刚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制宪者也意识到审计机关保持独立的重要性,但是考虑到全国人大不是常设机关,开会时间较短,不便于开展审计工作等原因就把审计机关放在了行政系统内部。 其次,基于当时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整个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富国强兵,而发展经济的主导力量在于政卝府,同时认为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并不具体负责经济管理工作,它的权力地位也仅停留于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国家政务和经济管理权限基本集中在政卝府特别是中央政卝府,工作的开展主要由政卝府来主导,把审计设立在行政系统中,政卝府首长可以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和条件,同时也方便政卝府通过审计实现对经济的监管。但是在2003年审计风暴之后,改革现行审计体制的呼声开始多了起来。当时有人说中国的审计是“内部审计”或“大内审”,一位人大代表总结道,目前审计机关是政卝府自己的部门,现行审计是一种政卝府自我监督机制,政卝府自己制定预算,自己执行预算,再由自己监督,出了问题仅仅靠自我检查行吗?
1.国家审计学院的揭牌是否标志着不会再有与国家会计学院对应的、直属于审计署的国家审计学院。国家会计学院是财政部直属单位,1998卝年3月,国卝务卝院办公厅正式批准财政部关于组建国家会计学院的请示报告。学院是由时任国卝务卝院常务副总卝理提出组建的,目的是大力开展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工作,要为财政、金融、审计工作服务。(这么看来会计学适合做一级学科,本来会计就是商业语言,是商科的基础)于是便成立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北京培训基地建设指挥部,后来演化为三大国家会计学院,北京学院依托清华大学,上海学院依托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学院依托厦门大学。财政部分为两个方向,一是财政,二是会计。因此,国家会计学院的成立可以说就是财政部为了培训社会上的会计人才而成立的,是财政部权力的延申,就像会计师事务所,一开始也是财政部权力的延申,直到事务所改制。财政部干部教育学院培训干部,国家会计学院培训社会人才。当然审计署也有自己的审计师事务所,还有对应的注册审计师,不过最后为了接轨国际,1996年统一改为注册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应财政部干部教育学院,审计署有审级干部教育学院,设在南京审计大学,同样的有国家会计学院,但之前一直没有国家审计学院,而南京审计大学的政卝府审计学院从成立之初就不断开展培训社会上的审计人才的研修班,可以说此次改名是实至名归,就是对应的国家会计学院。而差别就在于国家会计学院是财政部属,没有放在曾经的财政部直属大学里,国家审计学院只是省属南京审计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资源不如国家会计学院。出于自身利益,我希望南京审计大学可以回到审计署直属,虽然现在不可能。
2.按理说,改名的国家审计学院的简介上应写道国家审计学院前身为2015年12月成立的政卝府审计学院,2025年5月更名为国家审计学院。然而,学院官网上写到:国家审计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前身可以追溯到1987年时设置的工业审计系。我想可能是政卝府审计与国家审计之辩。我国的审计机关设立在政卝府系统,而在1982年,有不少学者主张将审计机关设立在全国人大。曾在全国人大研究室担任副局级干部的中国政法大学蔡定剑教授说道:“当时在征求各单位各部门对宪法修改意见时,全国有十几个省和国卝务卝院的部、委提出审计机关最好隶属于全国人大常卝委会”。安徽省副省长杨纪珂就以“医生不能在得了胃癌时对自己开刀一样”为例,强调不应该在政卝府内部而“应该在全国人大里面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来行使监督权力”。不少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委员也认为设在国卝务卝院会有问题,主要是设在国卝务卝院对国卝务卝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等进行审计会碰到困难。但当时主张将审计机关设立在政卝府的同志也不少,特别是主持宪法修改工作的彭真委员长主张将审计放在政卝府而不是人大。他认为,全国人大刚恢复建设,主要搞立法,搞不了审计,审计工作需要一个庞大的机构,不要把全国人大的主要精力放在搞审计上,所以这个具体部门不应该设立在人大下面,应该由政卝府成立。他还认为,如果把审计放在人大,那么审计机关一开始的工作,如筹建、经费、办公条件等都很困难,事难办,所以为了审计事业的发展还是应该放在政卝府。1982年8月23日,国卝务卝院发电通知,国卝务卝院决定在全国建立审计机关,并已列入宪法修改草案。以上内容来自兰州大学杨肃昌教授05年发布的一篇文章《审计机关应该设在政卝府还是人大》,杨教授还是审计学一级学科的支持者。在2021卝年3月的“审计学一级学科论坛”中曾表示,可将审计学分为大小审计观来看,主张将国家(政卝府)审计设立在法学门类下一级学科,这跟2017年程乃胜教授的观点相近。现在看来,审计机关当时设在政卝府里是合理的。那时在刚刚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制宪者也意识到审计机关保持独立的重要性,但是考虑到全国人大不是常设机关,开会时间较短,不便于开展审计工作等原因就把审计机关放在了行政系统内部。 其次,基于当时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整个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富国强兵,而发展经济的主导力量在于政卝府,同时认为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并不具体负责经济管理工作,它的权力地位也仅停留于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国家政务和经济管理权限基本集中在政卝府特别是中央政卝府,工作的开展主要由政卝府来主导,把审计设立在行政系统中,政卝府首长可以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和条件,同时也方便政卝府通过审计实现对经济的监管。但是在2003年审计风暴之后,改革现行审计体制的呼声开始多了起来。当时有人说中国的审计是“内部审计”或“大内审”,一位人大代表总结道,目前审计机关是政卝府自己的部门,现行审计是一种政卝府自我监督机制,政卝府自己制定预算,自己执行预算,再由自己监督,出了问题仅仅靠自我检查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