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回复贴,共1

中国国碑学导论(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国碑学导论:学科建构的理论基底与时代使命》
绪论:国碑学的学科自觉与研究缘起
概念及其文化理论系统构建-,中华文明现代转型中的“符号体系重构”需求,从历史碎片到文化共同体的叙事整合,著名画家、学者 冯夏明先生“国碑学”概念构建,从“如何以碑刻为载体,构建兼具历史厚度与现代性的国家文化话语”。
核心命题,国碑学作为“文化-政治-精神”三位一体的新学科,实现对中华碑刻传统的创造性文化转化。
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突破传统金石学的文物考据模式,建立“碑刻+”的跨学科研究体系- 实践价值,为新时代中国碑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本、国体、国家精神的文化研究一进提供理论支撑,助力国家文化标识体系建设- 时代价值,在文化全球化中确立中国碑刻研究的主体性,服务于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国碑学的学科界定与核心范畴
概念辨析与学科定位- 定义阐释- “国碑”,以国家意志为核心,承载中华文明基因、凝聚民族精神共识的碑刻体系(包括单体碑刻、碑群、碑林、碑园)- “国碑学”:以国碑为研究对象,系统探究其历史生成、文化内涵、政治功能及现代转化的交叉学科,兼具历史学的实证性、文化学的阐释性、政治学的建构性- 学科边界- 研究对象:上起史前刻符,下至当代碑园,涵盖56个民族碑刻、海外汉碑及跨文明交流碑刻- 核心维度:历史谱系(时间轴)、空间分布(地域轴)、符号功能(价值轴)的三维研究框架
核心范畴,“四符统一体”的理论特质- 历史符号:碑刻作为文明记忆的“石质史书”(如甲骨文碑、熹平石经对经典文本的固化)- 文化符号:多元一体的文化表征(少数民族碑刻如《大瑶山团结公约》碑的族际交往叙事)- 政治符号:国家权威的物质化表达(秦始皇刻石的“天命皇权”书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红色政权合法性建构)- 精神符号:民族价值观的凝练与传承(从“忠勇孝悌”到“伟大复兴”的碑刻主题演进)
理论渊源与学术谱系, 传统金石学的奠基与局限- 学术渊源,从商周铭文研究到宋代赵明诚《金石录》、清代叶昌炽《语石》的考据传统- 局限性:侧重个体碑刻的文字释读与年代考证,缺乏系统性的文明叙事与理论提升,现代学科的交叉融合- 文化符号学,解析碑刻纹饰(螭龙纹、云雷纹)、文字布局的符号意义- 政治哲学,阐释碑刻如何建构民族-国家认同- 艺术考古学,结合类型学、地层学方法,构建碑刻风格的时空演变谱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13 13:5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