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CB的核心作用
电路控制:通过PCB上的电路设计,控制LED的亮度、颜色、动态效果(如呼吸灯、渐变、分区控制等)。
电源管理:将车载电源(通常为12V或24V)转换为适合LED工作的低压直流电(如5V或3.3V)。
信号传输:支持与车载系统(如CAN/LIN总线)通信,实现与车辆其他功能的联动(如开门亮灯、音乐律动等)。
2. 材料与结构
基板材料:
FR-4:常用的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基材,成本低,适合普通环境。
铝基板(MCPCB):散热性能,适用于高功率LED,延命。
柔性PCB(FPC):可弯曲设计,适合复杂曲面安装(如车门饰条、中控台)。
层数:多为单层或双层设计,复杂功能可能采用4层板(增加信号层或电源层)。
表面处理:
OSP(有机保焊膜):低成本,适用于简单场景。
沉金/沉银:提高导电性和抗氧化性,适合高频信号传输。
3. 关键设计要点
LED布局:
均匀排列LED,避免光斑或暗区,必要时搭配导光条或扩散膜。
分区控制设计(如多路PWM调光),支持动态灯光效果。
散热设计:
铝基板或添加散热铜箔、导热孔(Via)。
避免LED密集排布导致局部过热。
EMC/EMI防护:
电源滤波电路(LC滤波、TVS二极管)抑制电压尖峰。
合理走线避免信号干扰(如高频信号线与电源线隔离)。
可靠性设计:
耐高温、抗震动(符合汽车级标准如AEC-Q100)。
三防处理(防潮、防尘、防腐蚀)。
4. 功能模块
电源模块:
降压芯片(如DC-DC转换器)将12V转换为LED驱动电压。
过压/过流保护电路,防止异常电压损坏LED。
控制模块:
微控制器(MCU)或LED驱动IC(如TLC5940)。
支持通信协议(如SPI、I2C、CAN/LIN)接收车辆指令。
调光调色:
PWM调光技术,实现无级调光。
RGB LED组合,通过混色算法生成多种颜色。
5. 生产工艺与测试
制造工艺:
SMT贴片(确保LED位置精度)。
自动化焊接(回流焊/波峰焊)。
测试环节:
电气性能测试(电压、电流、信号完整性)。
环境测试(高温、低温、振动、湿度循环)。
光学测试(亮度、色温均匀性)。
6. 应用场景
车内位置:车门饰板、仪表盘、中控台、脚部空间、座椅周边。
功能扩展:
与ADAS联动(如变道警示时闪烁)。
语音/APP控制颜色切换。
自适应环境光(根据昼夜或驾驶模式调节)。
电路控制:通过PCB上的电路设计,控制LED的亮度、颜色、动态效果(如呼吸灯、渐变、分区控制等)。
电源管理:将车载电源(通常为12V或24V)转换为适合LED工作的低压直流电(如5V或3.3V)。
信号传输:支持与车载系统(如CAN/LIN总线)通信,实现与车辆其他功能的联动(如开门亮灯、音乐律动等)。
2. 材料与结构
基板材料:
FR-4:常用的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基材,成本低,适合普通环境。
铝基板(MCPCB):散热性能,适用于高功率LED,延命。
柔性PCB(FPC):可弯曲设计,适合复杂曲面安装(如车门饰条、中控台)。
层数:多为单层或双层设计,复杂功能可能采用4层板(增加信号层或电源层)。
表面处理:
OSP(有机保焊膜):低成本,适用于简单场景。
沉金/沉银:提高导电性和抗氧化性,适合高频信号传输。
3. 关键设计要点
LED布局:
均匀排列LED,避免光斑或暗区,必要时搭配导光条或扩散膜。
分区控制设计(如多路PWM调光),支持动态灯光效果。
散热设计:
铝基板或添加散热铜箔、导热孔(Via)。
避免LED密集排布导致局部过热。
EMC/EMI防护:
电源滤波电路(LC滤波、TVS二极管)抑制电压尖峰。
合理走线避免信号干扰(如高频信号线与电源线隔离)。
可靠性设计:
耐高温、抗震动(符合汽车级标准如AEC-Q100)。
三防处理(防潮、防尘、防腐蚀)。
4. 功能模块
电源模块:
降压芯片(如DC-DC转换器)将12V转换为LED驱动电压。
过压/过流保护电路,防止异常电压损坏LED。
控制模块:
微控制器(MCU)或LED驱动IC(如TLC5940)。
支持通信协议(如SPI、I2C、CAN/LIN)接收车辆指令。
调光调色:
PWM调光技术,实现无级调光。
RGB LED组合,通过混色算法生成多种颜色。
5. 生产工艺与测试
制造工艺:
SMT贴片(确保LED位置精度)。
自动化焊接(回流焊/波峰焊)。
测试环节:
电气性能测试(电压、电流、信号完整性)。
环境测试(高温、低温、振动、湿度循环)。
光学测试(亮度、色温均匀性)。
6. 应用场景
车内位置:车门饰板、仪表盘、中控台、脚部空间、座椅周边。
功能扩展:
与ADAS联动(如变道警示时闪烁)。
语音/APP控制颜色切换。
自适应环境光(根据昼夜或驾驶模式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