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吧 关注:5,237贴子:51,077
  • 8回复贴,共1

【清风润万家】王安石的家风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安石的家风故事
兰州市七里河区妇联 2025年4月30日 14:25 甘肃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宋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人。是北宋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少怀大志,博学多思,随父宦游各地,目睹了北宋“民劳财匮”、“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在哲学、经济、教育、伦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荆公新学”,旗帜鲜明地标明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给当时的思想界带来一丝清馨的空气,对后来中国学术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为王安石的政治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IP属地:云南1楼2025-05-10 15:25回复
    zyh105401、lxy153192960、血色尸体.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家国情怀是中国精神的底韵,鲜明体现在历代仁人志士的言行之中。作为宋代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之一,王安石身上表现出浓厚的对家庭和国家的挚爱、期望和为之奋斗的信心、决心。这在其诗文中有清晰明确的表达。


    IP属地:云南2楼2025-05-10 15:30
    回复
      2025-08-02 14:28: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赓续门风:能将孝友传家世
      王安石出生在临川王氏庞大的家族之中。这个家族重视读书且人才辈出。数代之间,这个家族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家风,在许多成员身上都得到较好的体现。王安石和叔祖王贯之、父亲王益是其中的佼佼者。有趣的是,这三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生经历有许多非常接近的地方。其共同的特征是:既勤学嗜书,文名早著,又孝悌敬诚,称颂一时;既廉洁自守,狷介不屈,又仁爱宽厚,乐于助人;既才干突出,治绩斐然,又倔强执拗,因而人生和仕途坎坷曲折。他们身上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刚正不阿。


      IP属地:云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5-05-18 11:52
      回复
        王安石充分地继承了自己的家风,甚至在一些方面推向极致。对于自己家的门风,他有着清晰的弘扬意识、维护意识。由于家人在为官为学方面的重要成绩,他对于自己书香门风得以持续充满希望:“父兄为学众人知,小弟文章亦自奇,家势到今宜有后,士才如此岂无时。”这是他对自己书香家风得以赓续的自信表达。


        IP属地:云南4楼2025-05-18 11:53
        回复
          尊亲慈幼:心亲不复异新旧
          王安石非常孝敬爱戴自己的长辈和父母。“还家上堂拜祖母,奉手出涕纵横挥。”父亲去世后,王安石见到祖母极为亲切又感到伤心。他著文记录自己父亲一生的行事,尤其是父亲尊亲慈幼的做法:“治酒食,须以娱其亲,无秋毫爱也,人乃或以为奢。居未尝怒笞子弟,每置酒,从容为陈孝悌仁义之本,古今存亡治乱之所以然,甚适。”这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其论述充满着想念之情。对于父亲的英年早逝,他以“呜呼!其命也”的叹息表达心中的哀痛。他的诗中写到自己的母亲:“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这里写的是作者和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感,天南地北千里之遥,儿子子规啼血般痛彻心扉地思念母亲。


          IP属地:云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25-05-18 11:54
          回复
            王安石兄弟姐妹共有十人,他有两个兄长是同父异母所生,但他和他们关系很好,尤其与长兄王安仁感情很深。安仁37岁去世后他写了一首诗:“百年难尽此身悲,眼入春风只涕洟。花发鸟啼皆有思,忍寻《常棣》鹡鸰诗!”他引用了《诗经·常棣》中“脊令在原,兄弟急难”的话,可能与父殁后兄长对他的照顾有关。他高度评价王安仁的道德文章,对于其道德文章不能为天下后世所见充满遗憾,对于其英年早逝充满哀伤。他与安国、安礼、安世、安上四位弟弟和三位妹妹是同母所生,感情深厚且常年对他们照拂有加,在文学上和他们有许多唱和。


            IP属地:云南6楼2025-05-18 11:57
            回复
              “水村悲喜拆书看,闻道并州九月寒。忆得此时花更好,举家怜汝不同盘。”这是他写给到并州为官的安礼的诗,诗中充满对弟弟冷暖饥饱的关切。“我行二水间,无日不尔思。飘若越鸟北,心常在南枝。又如岐首蛇,南北两欲驰。逝者日已远,百忧讵能追。生存苦乖隔,邂逅亦何时。”这是写给自己二妹的,表达了自己对远方妹妹深深的思念和不能相见的悲痛。每个人为了生存四处奔波,兄妹山水远隔,何时相见不得而知,这是对人生际遇深深的无奈。


              IP属地:云南7楼2025-05-18 11:58
              回复
                对于后辈王安石充满慈爱之情。他任鄞县知县时生了一个女儿,不到两岁就夭折了。他写有《别鄞女》一诗:“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他专门乘舟来和即将入土的女儿告别,心中充满悲哀和缅怀之意。后来还为她写了《鄞女墓志铭》。王安石的长子叫王雱,才华横溢但性情高傲多疑,仅仅32岁就去世了。王安石在王雱祠堂题诗:“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摧。烟留衰草恨,风造暮林哀。”对王雱才华给予高度评价,也表达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深切哀伤。


                IP属地:云南8楼2025-05-18 12:00
                回复
                  2025-08-02 14:22: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据说,王雱与妻子庞氏关系不好,日夜争吵。王安石知道这不是儿媳的过错,而是儿子精神出现问题,于是为儿媳“择婿而嫁”。这反映了王安石开阔的胸襟和高尚的品格,反映了其处理家庭关系的识见远超同时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腐儒议论。当然生活中也有高兴的事情。女儿生下一个漂亮的男孩,他写下一首诗相赠:“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这小家伙非常贪吃好东西,作为外祖父的王安石充分满足他,但也期望他将来能够多读书、成俊才。


                  IP属地:云南9楼2025-05-18 1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