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所有未来25年内(2050年前)载人登火规划嗤之以鼻
(载人)登月花10年时间用于前期规划、积累技术,再来10年逐步验证实施,这个我信。
国力允许的情况下,从立项起算,经过20年到30年总时间,完成实施,这个可信。
但(载人)登火想要2050年前完成我个人不信。
-
主要还不光光是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载人)星际远航不成熟。甚至是目前对(载人)星际远航的讨论也远远达不到严肃的程度。扯淡的居多。
-
现在不管国内国外,航天员在轨时间都是以6个月为安全期,这点时间还不够够跑一次火星单程。
目前各国的载人航天计划中,就没有在搞太空模拟人工重力(离心仓)的。既然要抢着登火了(至少嘴巴上和PPT上已经开搞了),又没有工程化实施人工重力仓的行动,这太不严肃了。
失重环境下坚持6个月的航天员,下地后不管哪个国家,统统都是左边、右边各一个汉子从飞船里抬出来打包带回基地的。长时间身体处在失重条件下机能退化得如此恶劣。
而完成地火转移最慢9个月,快点的7、8个月。别指望25年内航天器化学推进会有超革命发展,啥么核动力、反物质推进、曲率引擎啥得都去坐小说迷的那一桌去,你硬拿出来讨论那就只能加深我的对此事态度不严肃的观点。
没有人工重力环境,这大半年下来,就算是载人载到了火星,落了火星表面。谁帮忙去把飞船里面的航天员抬出来????靠火星人么???
连走路都走不稳的航天员,登了火星,又能怎么样?既然不能下地,再派人类去登火意义何在?这不形成悖论了么。
-
然后就是该死的地火交会周期,每隔26个月才出现一次登火窗口,而且这26个月的等待后,发射窗口期就只有20多天!!登上火星的人类刚站住脚(假设人工重力问题解决,不需要火星人扶着出仓),必要要考虑马上、赶紧发射返航的问题。要不然只能等26个月以后再谈返航。这万一赶不上窗口,火星要留你26个月,你是准备啃石头还是啃扳手过活?不深思熟虑这个风险点,就大谈载人登火,岂不完全是儿戏?
这不是登月后的返航,地月距离总是那么点36万公里,地火距离天天都在变!!!一旦出了啥故障,发动机不能启动,窗口错过了就肯定是错过了,没得挽救。
不能用登月的返回条件去类比登火,登月从起飞后到返航就才一周,一周内所有设备的状态能维持住是有把握的,你登火返航时设备可是距离起飞已经9个月了,9个月啊!!你拿什么保证这么长的时间里面,所有设备状态始终是完美的?
-
返航的燃料问题怎么解决?是从地球发射时一开始准备好的?(我的天,那要发射多大质量的航天器)?还是到了火星,利用火星大气二氧化碳和地下水现造甲烷、氧气??(如果现场加工设备没问题,时间呢?赶得上返航窗口?)
-
-
-
在我这,所有的载人登火规划都是大扯淡,扯大蛋。
除非我能看到:
已经有具体实施的人造重力太空站运营了;
已经有具体的机器人登火并返回成功了;
太空农业大成,空间站口粮完全自给了。(这样就算返航失败,至少26个月的窗口封闭期里就不会有宇航员饿死-------如果这一条准备没有做,那载人登火就是儿戏,而不是个严肃的话题。)
等等
-
不然载人登火真得只能说是在扯淡。
(载人)登月花10年时间用于前期规划、积累技术,再来10年逐步验证实施,这个我信。
国力允许的情况下,从立项起算,经过20年到30年总时间,完成实施,这个可信。
但(载人)登火想要2050年前完成我个人不信。
-
主要还不光光是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载人)星际远航不成熟。甚至是目前对(载人)星际远航的讨论也远远达不到严肃的程度。扯淡的居多。
-
现在不管国内国外,航天员在轨时间都是以6个月为安全期,这点时间还不够够跑一次火星单程。
目前各国的载人航天计划中,就没有在搞太空模拟人工重力(离心仓)的。既然要抢着登火了(至少嘴巴上和PPT上已经开搞了),又没有工程化实施人工重力仓的行动,这太不严肃了。
失重环境下坚持6个月的航天员,下地后不管哪个国家,统统都是左边、右边各一个汉子从飞船里抬出来打包带回基地的。长时间身体处在失重条件下机能退化得如此恶劣。
而完成地火转移最慢9个月,快点的7、8个月。别指望25年内航天器化学推进会有超革命发展,啥么核动力、反物质推进、曲率引擎啥得都去坐小说迷的那一桌去,你硬拿出来讨论那就只能加深我的对此事态度不严肃的观点。
没有人工重力环境,这大半年下来,就算是载人载到了火星,落了火星表面。谁帮忙去把飞船里面的航天员抬出来????靠火星人么???
连走路都走不稳的航天员,登了火星,又能怎么样?既然不能下地,再派人类去登火意义何在?这不形成悖论了么。
-
然后就是该死的地火交会周期,每隔26个月才出现一次登火窗口,而且这26个月的等待后,发射窗口期就只有20多天!!登上火星的人类刚站住脚(假设人工重力问题解决,不需要火星人扶着出仓),必要要考虑马上、赶紧发射返航的问题。要不然只能等26个月以后再谈返航。这万一赶不上窗口,火星要留你26个月,你是准备啃石头还是啃扳手过活?不深思熟虑这个风险点,就大谈载人登火,岂不完全是儿戏?
这不是登月后的返航,地月距离总是那么点36万公里,地火距离天天都在变!!!一旦出了啥故障,发动机不能启动,窗口错过了就肯定是错过了,没得挽救。
不能用登月的返回条件去类比登火,登月从起飞后到返航就才一周,一周内所有设备的状态能维持住是有把握的,你登火返航时设备可是距离起飞已经9个月了,9个月啊!!你拿什么保证这么长的时间里面,所有设备状态始终是完美的?
-
返航的燃料问题怎么解决?是从地球发射时一开始准备好的?(我的天,那要发射多大质量的航天器)?还是到了火星,利用火星大气二氧化碳和地下水现造甲烷、氧气??(如果现场加工设备没问题,时间呢?赶得上返航窗口?)
-
-
-
在我这,所有的载人登火规划都是大扯淡,扯大蛋。
除非我能看到:
已经有具体实施的人造重力太空站运营了;
已经有具体的机器人登火并返回成功了;
太空农业大成,空间站口粮完全自给了。(这样就算返航失败,至少26个月的窗口封闭期里就不会有宇航员饿死-------如果这一条准备没有做,那载人登火就是儿戏,而不是个严肃的话题。)
等等
-
不然载人登火真得只能说是在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