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看什么队,这个队又是什么打法。
如果呆梨没有埃格努、塞国没有博斯、土鸡没有小瓦,他们不仅很难拿世界冠军,甚至球队实力至少降一档。
但是美、巴呢?他们当中也有个别球员能称得上球星,但是少了她们,球队大体并不会产生剧烈的波动。
03年我们11连胜拿世界杯,赵8是最佳副攻(冯2是最佳二传,那届似乎没有评MVP,本子给了竹下一个最佳敢斗奖,离谱),第二年赵骨折,老陈面对记者提问“赵的缺阵对我们真的有那么大的影响吗?”时含泪答道:“赵是球星啊!一个球队还是需要球星的。”可雅典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张萍用横空出世来形容并不过分,虽然拦网比赵还是差不少,但是进攻的确是圆满完成了任务(印象中决赛她的得分仅次于杨昊)。那张萍算球星吗?还是比赛、我们这个队成就了张萍?
实际上,你要统计整个雅典周期,包括北奥周期,我们的赛后统计,多数场次的得分王不是赵、张这样的“球星”,也不是被人津津乐道、看得眼花缭乱的周7刘4的组合进攻,反而是看似不起眼的主攻位----杨昊,以及她的对角。多数场次的得分王就是杨昊。红肛那时候点评时就说到,什么时候周苏红得分要是全队第一,那中国队就离输球不远了,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俩主攻根本下不了球,而主攻才是我们整个战术体系里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和位置。可惜的是,这一幕似乎在巴奥上再一次被验证了,有人就非要在同一个坑里连摔两次----你以为所谓的世界最强主攻搭档,实际上漏洞频出不堪一击。
再把时间线拉久远一点,五连冠之前,我们从学前苏联、学本子,再不断地改变站位、打法、人员配置,慢慢地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体系,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既要有欧美的高,也要有亚洲的快,不盲从所谓的强力接应打法,而是要求球队整体全面多变。我们绝大多数时间里,最强的进攻点就是主攻位,我们的打法和人员配置就决定了主攻才是我们最主要的得分点,任何人,只要你上了那个位置,都有可能成为球星甚至是超级巨星,个人和集体是互相成就的。我们从来没有救世主,也不需要空降一个救世主。
如果你觉得我们现在没有明星,实力不够,只要有一个超级球员,球队立马上一个档次,那把埃格努、博斯给你,你敢保证现在这个瓜队就一定能拿牌拿冠?如果可以,那为什么河南到现在连一个联赛和全运会冠军都拿不到?是那个巨星还不够巨吗?
事实上,和同为大球项目、同为集体项目的足篮相比,排球项目有一个巨大的不同点,你一个人无法连续触球两次,否则就是连击犯规,这意味哪怕你个人实力再强,3下里面你最多也只能打2下,至少也得有一下是要靠队友的配合,把球喂到你手上,再强的巨星,其实都是体系的一份子而已,而这一点在中国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