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过云龙山时,运河便在青灰色的天幕下泛起粼粼波光。桨声欸乃里,我仿佛又听见爷爷的故事,在潮湿的风里轻轻摇晃。儿时的运河是活的。爷爷总爱牵着我的手,沿着青石板路走到河埠头。那时的我总觉得,这水面比天上的银河还要宽,还要长。爷爷说,隋炀帝一声令下,万千民夫挥汗如雨,硬是从咸阳挖通了这条河,河水浩浩荡荡穿彭城而过,载着粮船、商船,也载着数不清的故事。我蹲在石阶上,看船帆在暮色中隐去,听浪花拍打着堤岸,总以为这河能流到天边去。可后来,运河病了。河面漂着五颜六色的塑料袋,烂菜叶裹着油污在漩涡里打转,岸边的芦苇蔫头耷脑,连风里都带着酸腐味。我攥着爷爷的衣角,听见他重重地叹气。从那以后,每个周末我们都带着自制的捞网,在岸边打捞垃圾。河水浑浊得像老人浑浊的眼,我分明听见它在呜咽,在控诉。离开家乡求学的日子,运河渐渐成了记忆里模糊的影子。直到某个黄昏,我拖着行李走在返乡的路上,突然被一片波光晃了眼。那是怎样的一汪碧水啊!水面倒映着晚霞,鱼儿在水草间穿梭,白鹭贴着水面掠过,荡开层层涟漪。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转头看向爷爷,他笑着说:“还是那条运河啊。”原来这些年,家乡人没闲着。清淤船昼夜不停地工作,岸边竖起了垃圾分类站,志愿者们带着孩子来河边种树。更让人欣喜的是,乡亲们开始主动守护这条母亲河,再也没人往河里扔垃圾了。如今的运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清晨,晨跑的人沿着绿道呼吸着新鲜空气;傍晚,老人们坐在石凳上,摇着蒲扇,给孩子们讲运河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隋炀帝的雄心,有民夫的汗水,更有新时代徐州人守护家园的决心。站在古黄河桥上,看运河奔涌向前,我忽然明白,这河水就像乡情,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都不会干涸。它流淌在每个徐州人的血脉里,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也孕育着更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