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头衔是大学实力的象征,39所985大学本身就是高水平的一类大学,但是985之间也有差别,顶尖的清华北大和实力守门的一些政策类大学如民大、西北农林科技与其它普通985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因此当有顶尖985、末流985之称,其余的大量普通985应当被称为中游985。
我本觉得这在大部分眼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近日惊闻居然有人把985分为所谓“上、上中、中、次、末“五档,且”次“、”末“两档几乎占39所的一半,而”上“、”上中“两档只占39所的四分之一不到。
这种划分方式何其离谱,其错有三:
一、大部分985大学之间很难拉开决定性差距,清北和那一堆top3是领先于其它普通985的,这没什么争议,可譬如武大、中山、南开、天大、东南、同济以及西交哈工,你说谁强谁弱?难有定论。山川吉这是一个常见的并称,但吉林大学目前分数线落后于前两者,这就能说吉林大学和前两者实际拉开了差距吗?北京师范和华东师范,大有分庭抗礼之势,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这些学校往往联系紧密,能把这些成对的学校拆成不同的档次吗?985本就是实力的一大类,除了尖端几所和末尾几所实在没有决定性差距,三类的划分已经有一些边缘的模糊,五类的划分实在是荒谬而难有科学的呈现。
二、上下结构严重失衡,”中“当然应该是中间水平和整体的平均水平,”中“以上和以下必然应该是对称的,但它那种划分里明显是中以下多于中以上,上下不对称,中何以为中,名不副实,这种划分方式有何颜面堂而皇之的列出。
三、中间部分数量较少,它那种划分方式让中间部分的院校少于中间以上何中间以下,但实际上不管是按照标准的分布模式还是按照实际的这些院校的实力,中间实力部分都应该是院校最集中的,最拉不开的,也应该是一个区间里院校数量最大的,但它那种划分却让中间部分少于两边,明显不符合标准的分布和自然的分布,形成了一种”小蛮腰“结构,这种分布方式既不科学也无美感,实在让人不忍直视。
总而言之,这种五档分布问题极大,并不科学,名不副实,毫无美感,但竟然有人声称这是一种普遍划分方式。作为追求科学理性和自然美感的985学生,不应该容许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丑陋划分妄称主流,其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划分是人们的自由,但作为主流划分则某种意义上简直是985的耻辱,居然让这种结构失衡名不副实的东西作为标准。
我本觉得这在大部分眼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近日惊闻居然有人把985分为所谓“上、上中、中、次、末“五档,且”次“、”末“两档几乎占39所的一半,而”上“、”上中“两档只占39所的四分之一不到。
这种划分方式何其离谱,其错有三:
一、大部分985大学之间很难拉开决定性差距,清北和那一堆top3是领先于其它普通985的,这没什么争议,可譬如武大、中山、南开、天大、东南、同济以及西交哈工,你说谁强谁弱?难有定论。山川吉这是一个常见的并称,但吉林大学目前分数线落后于前两者,这就能说吉林大学和前两者实际拉开了差距吗?北京师范和华东师范,大有分庭抗礼之势,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这些学校往往联系紧密,能把这些成对的学校拆成不同的档次吗?985本就是实力的一大类,除了尖端几所和末尾几所实在没有决定性差距,三类的划分已经有一些边缘的模糊,五类的划分实在是荒谬而难有科学的呈现。
二、上下结构严重失衡,”中“当然应该是中间水平和整体的平均水平,”中“以上和以下必然应该是对称的,但它那种划分里明显是中以下多于中以上,上下不对称,中何以为中,名不副实,这种划分方式有何颜面堂而皇之的列出。
三、中间部分数量较少,它那种划分方式让中间部分的院校少于中间以上何中间以下,但实际上不管是按照标准的分布模式还是按照实际的这些院校的实力,中间实力部分都应该是院校最集中的,最拉不开的,也应该是一个区间里院校数量最大的,但它那种划分却让中间部分少于两边,明显不符合标准的分布和自然的分布,形成了一种”小蛮腰“结构,这种分布方式既不科学也无美感,实在让人不忍直视。
总而言之,这种五档分布问题极大,并不科学,名不副实,毫无美感,但竟然有人声称这是一种普遍划分方式。作为追求科学理性和自然美感的985学生,不应该容许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丑陋划分妄称主流,其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划分是人们的自由,但作为主流划分则某种意义上简直是985的耻辱,居然让这种结构失衡名不副实的东西作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