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人吧 关注:2,731贴子:52,733
  • 2回复贴,共1

诸子百家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1-04 19:00回复

      ◎荀子,名况,时人尊称为卿,或曰荀卿,或曰孙卿,赵国人。五十始游齐,继而至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著《孙卿子》三十二篇。主性恶、法后王,其学说正与孟子相反。
    道家概略
      老子著书“言道德之意”,又有《道德经》之名,因以“道”名家。其思想要旨在:崇法自然,主张无为,去健羡(健,强也,不羡慕强者),绌(贬)聪明,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其代表人物如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人。著《道德经》(唐称《玄通道德经》)五千言。主张法自然、主无为;以“卑弱自处”,以“自隐无名为务”。
      ◎庄子,名周,宋国蒙县人。著《南华真经》十余万言。主张齐一切善恶、是非、寿夭、生死;主委心任运,乘化以待尽。其人生观为乐天安命的达观主义;其施政理念,则为纯顺自然的无政府主张。实际上,庄子是在用自己对《道德经》的理解来解释《道德经》,将后人有误导的作用。
      ◎为我派——杨子,名朱,字子居,战国卫人,尝学于老子。其思想要旨重乐生逸身,不为“寿”、“名”、“位”、“货”四事所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法家概略
      古代礼法并称,后礼流为法,故礼家流为法家。其思想要旨为重干涉、严赏罚、贵法治。其派别与代表人物如下:
      ◎尚实派——主张致富图强、奖励实业、提倡武勇。其代表人物有二:
    管仲,名夷吾,相齐桓公,攘夷狄,尊周室,九合诸侯,完成霸业。曾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李悝,相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富国强兵。着《法经》六篇,商鞅受之以相秦。
      ◎尚法派——主张信赏必罚,宪令着于官府,刑罚必乎民心。商鞅为其代表。他由魏入秦,相秦孝公,定变法令:行保甲、兴农事;废封建,立郡县;平均赋税、统一度量衡。因执法严峻,开罪太子,终车裂(相传此刑乃将犯人的头及四肢分别缚到五辆车上,由马引车前进以撕裂其身体,民间俗称五马分尸)而死。
      ◎尚术派——主张循名覆实、君操其名、臣效其形。代表人物为申不害,相韩昭侯。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国治兵强。
      ◎尚势派——主张重权立威、尊君卑臣、令行禁止。代表人物为慎到。战国赵人,学黄老道德之术。
      ◎大成派——主张执一以敬,“法”“术”并重,“势”“利”兼顾。韩非子为代表。他是韩之诸公子,与李斯同师荀卿,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其本于黄老。著《孤愤》、《五蠹》、《说难》、《内外储说》,十余万言。
    墨家概略
      “墨”为派名,因墨家热心救世,以自苦为极,垢面囚首,面目黎黑,有“绳墨自矫”(绳墨是指木工的工具,用来矫正木头使其正直。意即以绳墨作为自我规范责求的标准)之精神,故称为“墨”。其思想重点在《墨子鲁问篇》全都标明了:“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统一于天道);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悦也)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
      代表人物为墨子,名翟,鲁人。有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奔人之难,虽蹈火不辞。今存《墨子》五十二篇。其思想要旨,《淮南子要略》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儒者礼烦扰而不说(说,易也),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指三年之丧)而伤生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他的一贯思想,可以孟子两句话包括,就是“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名家概略
      名所以纪万物,名定而万物有别,我国古之名学,与印度之“因明”,西洋之“逻辑”,同为辩论术。其理论重心为“控名责实”,即是“正名”,为名家之所长。至“苛察缴绕”,故为不必要之分辩,乃流于诡辩矣。其派别与代表人物如下:
    


    6楼2011-01-04 20:06
    回复
      2025-11-26 15:06: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邓析子——郑人,与子产同时。好刑名,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
        ◎尹文子——齐人,其说由“道”归于“名”“法”,主张“正名定分”。
        ◎公孙龙子——赵人,其学重在辩析名实,作“白马非马”“坚白异同”之说,有书行世。
        ◎惠施——宋人,与庄子友善,述“历物”之言,而其旨为“泛爱众物,天地一体。”
      阴阳家概略
        阴阳有二义,一曰“日月阴阳”,二曰“五行阴阳”。阴阳家初由历象日月星辰之天文学,演变为鬼神迂怪之事,乃后世星相之滥觞。其要旨为: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其派别与代表人物如下:
        ◎黄帝——始有阴阳之学,阴阳家推为始祖。
        ◎邹衍——齐人,为燕昭王师,号“谈天衍”,谓海外有九大洲,中国名赤县神州,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
        ◎邹奭——齐人,号“雕龙奭”,采邹衍之术以纪文。
      杂家概略
        杂家之特点,在兼“儒”“墨”、合“名”“法”,无固定宗旨。其派别与代表人物如下:
        ◎吕不韦——濮阳人,本为阳翟大贾。相秦,封文信侯,乃厚遇天下智士,使各着所闻,集为《吕氏春秋》,亦称吕览,尝悬之咸阳市门,令有能更易一字者,赏万金,但终无人应。
        ◎淮南王——姓刘,名安,汉高祖少子长之子,袭父位为淮南王。尝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外书及中篇,名为《淮南王书》(又名《淮南子》)号曰鸿烈。今存内书二十一篇。
      理学概略
        宋儒之治经,汇合周秦诸子,兼采汉唐道佛之长,讲求心、性、理、气,而为一种以“儒”为表,以“佛”“道”为里之哲学。这是因为当时的士人,有一部分对长久以来的汉唐经学,专治词章训诂、繁琐破碎,于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不言,离内圣外王之道,与当时国事背景不合。因此转于经中求微言大义,从个人方面开始,内求于心,外以利天下为己任。
        理学家自认超越汉唐诸儒,直接承受孔孟之道,所讲的均为修身、为人、治国、平天下之大道,又受佛教禅宗以及道家玄说之影响,乃混合儒佛道的思想,以道为本,以儒为用,虽是以道为本,而又不敢离开孔孟,遂托易说明老子之道。他们多因佛而释儒,或授佛以入儒。可见当时佛对儒影响之深,尤以禅宗所述明心见性学说影响至大。其时代、派别与领袖人物如下:
      北宋
        ◎濂溪学派——周敦颐,称濂溪先生,字茂叔,湖南道州人,故居濂溪,著有《太极学说》及《通书》。以明易及天人之理,开一代理学之宗。
        ◎洛学派——程颢,称明道先生;程颐,称伊川先生;皆河南人,同是周敦颐的门人。
        程颢以“识仁”为先,以“定性”为本,而存之以“诚”“敬”。重在“养气”,谓“性即气,气即性”,是为“气一元论”。
        程颐主“用敬”“致知”,重在“存理”,谓“心、性、天,一理也。”为“理一元论”。
        ◎关学派——张载,称横渠先生,世居大梁,侨寓关中。著作以《正蒙》及《东铭》、《西铭》为最重要。此学说尊贤贵德,乐天知命。以为人性有二元:一曰“天地之性”;一曰“气质之性”。主张以学变化气质,而复其天赋之善性。为“性二元论”。常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任。
      南宋
        ◎闽学派——朱熹,字晦庵,婺源人。生于闽之尤溪,称考亭先生。其学集周、张、二程之大成。其要旨在“道问学”:谓“性即理”,主“居敬”“穷理”“格物致知”,益以“读书”;治学重客观而主于归纳。理气并重,为“理气二元论”。
        ◎江西学派——陆九渊,称象山先生,江西抚州金溪人,曾讲学象山。其学说中心为“尊德性”:谓“心即理”,主“明心见性”“自作主宰”;先于“辨志”。治学重主观而主于演绎。重视领悟,为“心一元论”。
      明代
        姚江学派——王守仁,字伯安,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曾筑室贵州修文县东洞,改名“阳明洞天”。其学说亦谓“心即理”,主“致良知”“知行合一”。表彰陆学,以致知而格物,与朱子以格物而致知相反。亦为“心一元论”。
      


      7楼2011-01-04 2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