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况,时人尊称为卿,或曰荀卿,或曰孙卿,赵国人。五十始游齐,继而至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著《孙卿子》三十二篇。主性恶、法后王,其学说正与孟子相反。
道家概略
老子著书“言道德之意”,又有《道德经》之名,因以“道”名家。其思想要旨在:崇法自然,主张无为,去健羡(健,强也,不羡慕强者),绌(贬)聪明,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其代表人物如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人。著《道德经》(唐称《玄通道德经》)五千言。主张法自然、主无为;以“卑弱自处”,以“自隐无名为务”。
◎庄子,名周,宋国蒙县人。著《南华真经》十余万言。主张齐一切善恶、是非、寿夭、生死;主委心任运,乘化以待尽。其人生观为乐天安命的达观主义;其施政理念,则为纯顺自然的无政府主张。实际上,庄子是在用自己对《道德经》的理解来解释《道德经》,将后人有误导的作用。
◎为我派——杨子,名朱,字子居,战国卫人,尝学于老子。其思想要旨重乐生逸身,不为“寿”、“名”、“位”、“货”四事所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法家概略
古代礼法并称,后礼流为法,故礼家流为法家。其思想要旨为重干涉、严赏罚、贵法治。其派别与代表人物如下:
◎尚实派——主张致富图强、奖励实业、提倡武勇。其代表人物有二:
管仲,名夷吾,相齐桓公,攘夷狄,尊周室,九合诸侯,完成霸业。曾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李悝,相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富国强兵。着《法经》六篇,商鞅受之以相秦。
◎尚法派——主张信赏必罚,宪令着于官府,刑罚必乎民心。商鞅为其代表。他由魏入秦,相秦孝公,定变法令:行保甲、兴农事;废封建,立郡县;平均赋税、统一度量衡。因执法严峻,开罪太子,终车裂(相传此刑乃将犯人的头及四肢分别缚到五辆车上,由马引车前进以撕裂其身体,民间俗称五马分尸)而死。
◎尚术派——主张循名覆实、君操其名、臣效其形。代表人物为申不害,相韩昭侯。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国治兵强。
◎尚势派——主张重权立威、尊君卑臣、令行禁止。代表人物为慎到。战国赵人,学黄老道德之术。
◎大成派——主张执一以敬,“法”“术”并重,“势”“利”兼顾。韩非子为代表。他是韩之诸公子,与李斯同师荀卿,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其本于黄老。著《孤愤》、《五蠹》、《说难》、《内外储说》,十余万言。
墨家概略
“墨”为派名,因墨家热心救世,以自苦为极,垢面囚首,面目黎黑,有“绳墨自矫”(绳墨是指木工的工具,用来矫正木头使其正直。意即以绳墨作为自我规范责求的标准)之精神,故称为“墨”。其思想重点在《墨子鲁问篇》全都标明了:“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统一于天道);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悦也)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
代表人物为墨子,名翟,鲁人。有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奔人之难,虽蹈火不辞。今存《墨子》五十二篇。其思想要旨,《淮南子要略》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儒者礼烦扰而不说(说,易也),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指三年之丧)而伤生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他的一贯思想,可以孟子两句话包括,就是“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名家概略
名所以纪万物,名定而万物有别,我国古之名学,与印度之“因明”,西洋之“逻辑”,同为辩论术。其理论重心为“控名责实”,即是“正名”,为名家之所长。至“苛察缴绕”,故为不必要之分辩,乃流于诡辩矣。其派别与代表人物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