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不会被认为是信史,为什么?因为编年体是以编撰者的视角来写的,他不可避免的会对历史按他所考虑的重点进行删减,编年体书容易阅读,读起来一气呵成,但却会在不知不觉中按编写者的视角隐去了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典型的就如资治通鉴,有时候一整年,看发生的事情很少,而作者司马光却评论一大堆,不断的向他的读者灌输这件事发生的重大意义。再如左传,看到有些年份事情少得可怜,但到下一个年份就突然爆发了很多事情。
而纪传体不一样,他是按每个历史人物的生平,来反映历史事件的全部视角,可以互相印证,可以看到不同的维度,比如某地的山洪爆发,可能深刻影响这个历史人物的命运,然后我们知道了历史中,这个地方曾经有过山洪爆发。然后我们甚至能够通过史料的分析,发现许多在历史长河中被忽略掉的细节。
除非我们认为司马迁不是一个诚实的历史记录人,否则,项羽本纪中的记录,就是司马迁所了解的历史真实,而这与他在其他人的传记中所写的项羽被杀并不矛盾,因为,那是其他人的视角,是他们对这一事件看法,仅仅只是反映一个史实,他们的功绩中有杀项羽的纪录。
而纪传体不一样,他是按每个历史人物的生平,来反映历史事件的全部视角,可以互相印证,可以看到不同的维度,比如某地的山洪爆发,可能深刻影响这个历史人物的命运,然后我们知道了历史中,这个地方曾经有过山洪爆发。然后我们甚至能够通过史料的分析,发现许多在历史长河中被忽略掉的细节。
除非我们认为司马迁不是一个诚实的历史记录人,否则,项羽本纪中的记录,就是司马迁所了解的历史真实,而这与他在其他人的传记中所写的项羽被杀并不矛盾,因为,那是其他人的视角,是他们对这一事件看法,仅仅只是反映一个史实,他们的功绩中有杀项羽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