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日畦
蹦出这个:
上世纪文革后期,流传于凉州的那个有关地名的经典故事。
话说,凉州有个南营乡,南营有个青嘴村;南营儿下面有个金塔乡,金塔有个日畦村。这叫“摆谱”。你猜这谱儿下面能“谝”出什么“闲传”呢?“谝闲传”者开始谝了,话说,青嘴的姑娘嫁给了日畦,姑娘回了娘家,娘问:青嘴好还是日畦好?姑娘答:当然日畦好。娘又问:上面好还是下面好?姑娘答:当然下面好。你能说这故事荤吗?其实一点不荤。南营的青嘴村地处贫困山区,生活困难;金塔的日畦村则地处川区绿洲,生活条件好;青嘴儿在日畦村的南面,日畦村在青嘴儿的北面。生活经济条件当然是川区比山区好,日畦比青嘴好。但凉州人的土话里,是可以把南面叫“上面”,北面叫“下面”的。你说这闲话不荤没味吧,可听的人还没等摆龙门的人说完,就“喷的”笑出了鼻涕,情不自禁。因为它又黄到了极致。不信,你用凉州腔调学学,听那谐音,有意思极了。一个地名竟让凉州人编排得如此一语双关,顺理成章,有滋有味。你能说凉州人说话直统统的,缺乏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