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4日漏签0天
国砖吧 关注:146,573贴子:1,228,47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国砖吧
>0< 加载中...

电声技术与调音艺术的结晶——谈谈乾龙盛/Quloos QH1晶体管耳放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梼昧狂客
  • 金耳初成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听音乐只需要“听”就可以了,但玩HIFI要考虑的就多了。这句话不是故意玩梗,也不是突然想到的,毕竟网上这类问题很多,通用句式是这样的——“XX前端能不能推动XX耳机?”。
其中,比较靠谱的是——小尾巴推耳塞。当然能推动了,新款小尾巴几百毫瓦的持续输出功率,有什么推不动呢(好不好听是另一回事)?抽象一点的,比如“小尾巴推高灵敏度大耳机怎么样?”,参数上看着好像也还行,毕竟随着技术发展,新款耳机灵敏度都不低。但实际听上去满不是那么回事,然后就是“这个耳机不行”,各种问题、负面评论都来了,如果劝他上前端,那不好意思,你这是忽悠,是推销卖设备。

这就属于典型的——知道有电声技术这回事,但只知道一点点,拍脑门子就上了。相关问题我极少回复,没有意义,输出功率数字大小是一回事,输出功率品质是另一回事。一个更直接的例子是——看解码芯片猜音质,比如羚羊/Antelope制造了目前全世界动态范围最高的解码器——Amari,高达138dB,用得是小尾巴中常见的CS43198,你猜——它和你手里的小尾巴是不是一个声?


所以,真正“科学的玩HIFI”关注的是什么?是——电声理论、电路器件、实际应用,三者如何结合。这方面乾龙盛做得很好,他家东西不多,但每一个都很有特色,而且最为大家熟知的可能是——他家的老大,陈总,喜欢在微博和小红书上分享各种研发心得。
有的比较好理解,比如用了什么元器件,电路构架如何设计调整,不管能不能看懂吧,最起码看完之后觉得,嗯,是根据电声技术指导搞HIFI的。有一些就不太好理解了,比如涉及到元器件选型、产地、品质等细节,我估计最典型的是——讨论18650电池,因为“电”这件事本身就经常被拿来调侃,风电、水电、核电,现在好家伙,居然还要挑一挑用什么电池。

但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可以测试的,有句话怎么说的——一切恐惧源于火力不足,对应HIFI产品,一切玄学源于电声外行。
当然,我也不敢说多“内行”,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还是想谈谈我对QH1耳放套装的认知和感受。而且希望通过记录我的HIFI实践解决一些问题,比如“QH1能否推好平板耳机”、“QH1如何设置,不同的增益和工作状态有何差异”、“耳放的不同供电方式有何影响”等等问题,接下来详细谈谈。





QH1核心配置是这样的——全分立晶体管构架,说得直白一点,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大号的、展开的“分立运放/Discrete OP”。这和老玩家熟悉的那些耳放不太一样,比如莱曼、A1、SOLO,它们都是运放+晶体管,简单省事,但有一些“先天不足”。比如——运放普遍具有非常高的“开环增益”,但最后做出来的耳放总增益较低,这就需要大量的负反馈,然后声音就不鲜活了。

这个问题很常见,用了运放,就要面对。而分立晶体管组装的放大器却可以使用一些技术手段规避这个缺点,比如降低电压增益级/VAS的增益,开环增益下来了,也就不需要大量的负反馈了。这种技术细节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能这么说,而且上述这条还只是分立晶体管放大器的优势之一。
缺点其实也很简单——研发难度大、制造成本高、体积和功耗也没什么优势,通常只应用在中高端台式设备上。QH1上市之前准备了那么长时间,大概是这些原因都有。既有通过技术手段的调音,比如电路确定之后,晶体管、耦合电容等器件的选型,也有高集成度下的综合考量,比如静态电流大小,功耗、散热和续航的平衡。

其他硬件配置就不多说了,QH1除了输出功率看起来不够“夸张”之外(很多朋友追求的那个功率,做出来大概是功放的尺寸了),没什么短板。比如耳放/前级中最重要但实际讨论不多的音量控制方案,QH1采用了MUSES72323,低噪音、高性能,一流的方案(与之十分类似的还有一颗MUSES72320,我拆解过的Constellation前级用的是它,LUXMAN字研的LECUA方案用的也是它)。乾龙盛吃亏的地方在于——“没起一个魔幻的名字”,其它细节大家可以参考乾龙盛官网或陈总的研发日记。反正最后结果是让人满意的,也就是这台——兼顾台式系统前级、桌面小型化应用耳放和便携的QH1。

它的声音要从多方面讨论,先看你怎么用它,然后再说声音表现,我选了两点——1.QH1的增益和工作状态对声音的影响,2.不同供电方式对声音的影响。分别做了云试听,大家可以试一下。
QH1支持3档增益+2种工作状态+2档供电电压。增益调节功能很常见,众多耳放上都有,它直接影响耳放的“力量感和动态”,增益越高,声音越刚猛。但乾龙盛本身并不追求那种美式的、汹涌澎湃的声音(他们经常提到的参考音源是MBL的CD机),而且QH1兼有前级的功能,所以它的设计很有意思,输入信号净空/Headroom给的很慷慨,平衡接口最高支持16Vrms,可以兼容任何音源。增益设置上却相对“保守”,平衡输入输出时,低增益0dB(也就是没有电压增益),适合耳塞,中增益6dB(2倍),足以驱动大多数耳机(当做前级使用时,也建议在这两档中选一个)。

这点在云视听中可以验证,分别搭配了高阻的HD600和低阻平板达音科岚,我觉得都没有问题,都做到了“动态鲜明、瞬态干净”。耳放推没推好,我就是从这两点判断的,饱满有力收放自如,就是推好了。
如果你喜欢音色更“硬”更“锐利”一点,可以考虑高增益(增益名副其实的高,21dB/11.22倍)。但增益其实不能解决动圈耳机低频表现的问题,QH1是个揭示力很强的耳放,如果音源是缥缈空灵的风格,那么耳放推出来也是这样。当然,QH1不是没有修饰,乾龙盛追求一种“有质感和乐感”的声音,质感指的是声音素质,乐感指的是音色。云视听中我选的第一首歌是探戈,就可以展现这一点。

这张碟器乐录音质感特别好,而且本身就是非常有特色的乐器,比如六角手风琴,然后钢琴的演奏风格活泼灵动,又恰好处于舞台的另一边,乐器之间交相呼应。QH1这套组合做到了细节刻画鲜明,钢琴的轻重、强弱都展现了出来,没有黏腻涂抹的感觉,但又不过分强调解析,让你能联想到乐手演奏时那种轻松自如的状态,也就是玩家常说的“有乐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质感和乐感是统一的,而且适中的增益不会把声场强行推开,不会造成一种很大很空的感觉。有些人喜欢追求这个,但我觉得那样的声音听起来太假了,不光很空洞,而且有一种“干涩”的感觉,就不是在听音乐了嘛,搁这解析音乐呢?

“工作状态切换”是耳放中一个相对少见的功能,后级功放用的比较多。对于互补推挽/Push-Pull输出级的机器来说,A类和AB类的差异可以简单理解为——静态电流不同。
但在实际应用中,不是盲目拉高静态电流声音就会变好的,A类放大器没有那么简单,真正影响音色的是另一个问题——输出级晶体管的最佳工作电流。哪怕我们可以不考虑功耗和散热的问题,过高的静态电流也只会让声音变得异常粗糙浑浊,太低了也不行,声音干瘦且没有细节。什么叫“电声技术层面上的调音”?这就是典型例子。
QH1采用机内电池供电的时候,只支持AB类状态,外接电源,无论是耳放配送的12V电源适配器还是选配的QH1-LPS升级电源都可以开启A类模式。两种工作状态的声音风格不一样,A类更扎实更有“肉感”,AB类则显得明快爽朗,听人声的话特别明显,比如Miss Li的这首歌。

Miss Li的演唱水平我觉得很高,在这首歌中,既能表达慵懒舒缓的情绪,又不乏张力和爆发,而且她的音色是充满磁性的,符合我们通常认知中的“女毒”,但又没有矫揉造作的成分(我就受不了夹子音)。在A类工作状态下,人声稍微突出一点,情感表达更强烈更直接,也就更加“女毒”,你会觉得她就是唱给你听的。AB类则有一点淡淡的“疏离感”,怎么说呢,就有点像——我们在观众席上看她表演,歌手没有特意和谁交流。
这个形容我觉得很具体了,虽然歌曲都调动了聆听者的情绪,但我们的“参与感”不一样,A类更亲切,AB类更整体。当然,这是指“爵士女声”,摇滚乐手是另外一种情况,比如AC/DC。这种情况下我就接受不了人声贴的比较近的风格了,有点过于躁动,而且我选的是个现场录音,我希望听到的是一个“整体”,就像94版加州旅馆一样,观众的欢呼声已经成为了这首名曲的一部分。

此时,AB类能给我一个更恢弘大气的结像,声音线条也会变得凝聚硬朗一些。这俩都可以算是人声,对吧?但我的主观需求不一样,当然,你可以说换耳机什么的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我要的就是那么一点点微调,而不是说换个声场大的耳机,比如HD800,声场确实大,但人声也变薄了呀,还有什么女毒可言呢?
QH1除了有丰富的设置调节功能之外,另一个重点是乾龙盛专门为它制作的外部升级电源QH1-LPS。

它是个专用产品,从接口能看出来——多芯航空插头,而且不仅是专用接口的事,QH1-LPS同时提供多路供电给耳放,数字模拟供电分离的同时相当于接管了机内电源系统。因为QH1用的是电池嘛,如何产出多路电源?DC-DC+二级稳压,用12V电源适配器也一样,还是要经过DC-DC+二级稳压,换汤不换药。而QH1-LPS可以提供相当于“大型台机级别”的多路独立供电,所以虽然说是选配件,但要发挥QH1全部水平,这款升级电源是必备的。

听古典器乐的时候,这种感觉很明显,尤其是大动态爆棚的部分,简单说——底气充沛、丰满协调、挥洒自如、举重若轻,而且QH1本身就不是那种“蛮力型”的风格,像低频部分,充满弹性,电源加持下,力量感更强一些,器乐形体有一点略微收缩,但结像更清晰,层次更丰富,声音更立体更有深度。
这就是我们选择用耳放的原因,输出功率不是简单的一个数字,就像我一开始说的问题——小尾巴推大耳机,达到足够声压是很简单的,但音乐听起来没有色彩和张力,干巴巴、冷冰冰,然后声场是压缩的,很多人印象中的数码声嘛,只有横向,没有纵向声场。此时我建议试一试QH1套装,不是说“它渲染出了音色”,而是以音乐的方式重放音乐,你听到的东西是鲜活有灵魂的。

纯耳放在今天已经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门类了,小型系统都流行用一体机嘛,采用电池供电能带着走的就更少了,毕竟这个体积,是便携,但也是随身扛级别了。乾龙盛的技术路线一直强调供电的重要性,配合时下流行的跨界使用理念,然后就让他走出了一条新路(QA390只是外部电源适配,没有做到多路供电接入)。
便携带着走,没问题,最强的几个便携耳放之一,家用大系统,接台式音源展现一下完全体的性能,也没问题,同时兼顾多种应用场景。而且厂商是比较谦虚的,对驱动能力的描述比较保守,实际上除了HE6、Abyss 1266这种怪物耳机之外,我觉得都没有问题(还是那句话,如果耳机本身不行,暴力驱动没有什么用)。
乾龙盛的产品调音存在一个逐渐变化发展的过程,早期产品,比如QA360,我的评价是——浓烈,丰富甚至有一点夸张的音乐色彩,非常吸引人。到了QA361,音色变得淡了一点,更加均衡。初版QA390就是很典型的现代音色了,干净、细腻、扎实,全面百搭的机器。到了QH1,核心就是两个字——鲜活,逼真的器乐质感、澎湃的活力、舒展的声场表现,它没有刻意去做特殊音染,也没有压抑音乐性的表达,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END


  • 都想打纳@鸟
  • 万元台放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大拿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国砖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