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叠甲,非挂人
只是说你东年活是这样的,每隔一段时间固定刷新出一个视频,配有公式标题或封面,内容大多着眼于霓虹区车万,或拉到90年代讲发展史,或放几个zunteam过去的睿智事迹,再配上一两个支持唱衰的数据,最好能和别的新兴商业IP对比,还有些稍微好点的视频最后还记得拉回来,放点积极的数据来找补,最后一拉到评论区600人+姨姥开会
且不论此类视频趋同的比较方式是否科学,在中文语境下谈论竟很少提及国内的东方社群,特别是至今遍地开花的各类同人社团与线下各种活动,是否有些春秋笔法?
但又话说回来,或许也只有这种视频最容易突破“东方应有的流量”这种神必“诅咒”了,而且对“圈外up”特攻
笔者在几年前仍能看到许多更“正经”的科普甚至是传教视频,评论区下也都有不少“传教士”。“年活”之所以成为“年活”,是因为它确实会不时冒出来,进而成为圈内人士的笑谈。然而当这样的“年活”驱逐“传教”,劣币主导下的生态,其“传教”效果是否还能一如从前,那就见仁见智了。


只是说你东年活是这样的,每隔一段时间固定刷新出一个视频,配有公式标题或封面,内容大多着眼于霓虹区车万,或拉到90年代讲发展史,或放几个zunteam过去的睿智事迹,再配上一两个支持唱衰的数据,最好能和别的新兴商业IP对比,还有些稍微好点的视频最后还记得拉回来,放点积极的数据来找补,最后一拉到评论区600人+姨姥开会
且不论此类视频趋同的比较方式是否科学,在中文语境下谈论竟很少提及国内的东方社群,特别是至今遍地开花的各类同人社团与线下各种活动,是否有些春秋笔法?


笔者在几年前仍能看到许多更“正经”的科普甚至是传教视频,评论区下也都有不少“传教士”。“年活”之所以成为“年活”,是因为它确实会不时冒出来,进而成为圈内人士的笑谈。然而当这样的“年活”驱逐“传教”,劣币主导下的生态,其“传教”效果是否还能一如从前,那就见仁见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