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吧 关注:2,085,004贴子:23,850,084
  • 5回复贴,共1

迟来的唯卓50Air Z口首发体验(附尼康50 1.8G对比)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从今年CP+传出了唯卓会出一个小巧的50Air并会首发Z口后就种草了,尤其是这波光圈没有妥协直接来到了F2,不会像40Air只做到2.5那么难受,毕竟现在我手上的标头只有上古时期的50 1.8G(笑),已经吃灰很久了,因为转接对焦体验实在欠奉且素质已经不太跟得上时代。
4月3日发布后果断在XHS下单,新客券+满减最终到手889,算是好价了。
清明节期间到手后其实马上就做了测试拍了样片,但是拖延症到现在才发,期间连35LAB都发布了,所以也就无所谓热度了随缘聊聊。
之前也看过很多关于这个头的评测,褒贬不一甚至有点两极分化,不管是推荐还是不推荐的很多观点我觉得并不客观,我在这里就针对性的都说一下,也给有意向的吧友排排雷避避坑。
先来张证件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02 18:36回复
    一楼惯例留给自己
    先说一下开箱和外观,快递是一个非常小的盒子,到手的瞬间我都在怀疑是不是一个镜头,打开后才放下了心,作为一个廉价镜头包装盒不功不过,但是确实不如原厂厚实。
    里面的配件也非常简单,只有基础的前后盖+遮光罩,及一个很薄的收纳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5-02 18:40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接下来说一下外观做工,因为我这个是Z口,明显是由E口改过来的,所以多了一圈屁股,颜值上来说没有E口来的协调和美观,但是在Z7上机还是不错的,搭配这种比较小巧的机身算是比较合适,也比单独看协调一些。
      材质是工程塑料,但是做工不错,对焦环手感和尼康1.8S差不多,以1000以内的镜头来说没有黑点,到手看有一颗小灰,也是唯卓传统了,不过拍不太出来,考虑到价格不影响成像我也就忽略了,虽然有7天无理由但是再换也不一定。
      毕竟我的这颗在网上对比了一圈光圈算是圆的(懂得都懂),再换也不一定更好。
      镀膜是淡绿色,还算好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02 18:52
      收起回复
        再拉来50 1.8G对比,看一下体积。
        虽然一个是古典双高斯结构,只有6组7片,一个是新世代的反望远,10组13片,但是体积基本是同一量级。
        尼康直径大一些,唯卓长一些,口径则都是58mm完全一致。
        当然,唯卓这么多镜头也不是白给,重量上要比尼康多了35g,明显要压手一些,但是比狗王和FE55还是要轻便得多。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5-02 18:57
        回复
          接下来正式聊一下画质,首先说一下很多人提到的通光量或者暗角的问题,我也在固定参数下测试了和50 1.8G的对比,如下图(左为50Air右为50G),在F2全开时两个头均有比较明显的暗角,收到2.8有显著改善,5.6时基本消失,但是唯卓的通光量确实是要比尼康低一些,根据实际观感及直方图,大约要少1/3档曝光,但没有像网上说的光圈虚标只有F2.5那么夸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5-02 21:44
          收起回复
            继续,再看一下分辨率,机身都是Z7,而50G用FTZ转接使用,依然是左边50Air右边50G,从全图可以看到50Air的视角要更广一些,实际焦距估计在46-48之间而不是50。
            再看100%截图,F2全开时,中心两者都不错唯卓领先一些,但不是太明显,但是边缘唯卓依然保持了非常锐利的观感,而尼康的像散非常明显。
            继续收光圈,到F8时两者中心画质基本一样,但是边缘依旧差距较大。
            到F11时,尼康的边缘才算追了上来。
            看来,双高斯结构标头确实无法满足高像素机器了,还是需要
            当然,也要注意到这个差距也有部分是因为50Air的像场平坦,而50G存在一定场曲造成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5-02 22: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