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说这段几秒的镜头,我随手就能抠出来粉黑爱灯希灯猫希一堆糖,但是按这个压倒性的点赞量看,b友们是更乐于看到迫害环节的。
没有不满,只是觉得这个现象挺有意思的。迫害梗同时具有易传播和公式化的特点,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并且综合环境来看这种现象其实是体现着安全感的,要放到最近的版本我估计极端CP痴子就要撕起来了,好在我是杂食无差痴子,除了营养很好以外人人喊打
其实偶尔我会觉得这种趋向会阻碍社群对角色和剧情产生进一步理解,但是更大的可能性是大家在真正入坑前早就已经无意识地决定好各自的生态位了,比如我在真正入坑之前刷到飞鸟山之战的梗视频时,一定想不到那个跪着的女人将来会成为我的正主和成分
理论上mygo的梗并不会影响用心的观众去理解剧情与人物关系,因为东西就摆在那里,人物关系、作品内核隐藏在表面之下等着被开发;但是这部动画并不会按着观众的头搞“正确理解”。它是高傲的,将不坦率的人之间不坦率的相处方式以一种不坦率的手法表现出来,好像完全不管观众死活;它又是谦卑的,它将不坦率描绘得足够细致,等待着任何人进行自己的创造性误读,也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将内容嚼碎了喂到观众嘴里。
但是实际上这也造成了社群的分化。引援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一个人如何理解诗超绊,集中体现着这个人如何理解mygo整部作品。现在我要扩展这句话:一个人在入坑前的生态位,就已经决定着他会如何理解诗超绊。你看我们短短一首诗超绊里的弹幕,就有偷偷嗦面掉小珍珠的,有看到长崎素世就想笑的,也有评价这一话机械降神的,更有评价为闹死特麻麻的。在真正跨越路人的坎之后,所有人都很快根据自己的舒适圈找到了各自的位置。至于这些人以后会走向哪里的问题,可能有迹可循,可能会发生转变,但无论如何都无法被操控。
那话说回来,玩梗的和搞角色理解关系性理解的产生了冲突要怎么办呢?我的一点想法是各自都保持一点距离感。至少在b站,这两批人是按视频分开的乃至按楼层分开的。当然了做梗视频播放量更高,所以后者确实不太好找地方,或许以后可以社区自发搞一些相关周刊之类的扶持一下,但是现在就先这样吧,环境相比2.14kol大指导时代已经好了相当多了,不进贴吧都没人知道还能出节奏🤷♂️

没有不满,只是觉得这个现象挺有意思的。迫害梗同时具有易传播和公式化的特点,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并且综合环境来看这种现象其实是体现着安全感的,要放到最近的版本我估计极端CP痴子就要撕起来了,好在我是杂食无差痴子,除了营养很好以外人人喊打
其实偶尔我会觉得这种趋向会阻碍社群对角色和剧情产生进一步理解,但是更大的可能性是大家在真正入坑前早就已经无意识地决定好各自的生态位了,比如我在真正入坑之前刷到飞鸟山之战的梗视频时,一定想不到那个跪着的女人将来会成为我的正主和成分
理论上mygo的梗并不会影响用心的观众去理解剧情与人物关系,因为东西就摆在那里,人物关系、作品内核隐藏在表面之下等着被开发;但是这部动画并不会按着观众的头搞“正确理解”。它是高傲的,将不坦率的人之间不坦率的相处方式以一种不坦率的手法表现出来,好像完全不管观众死活;它又是谦卑的,它将不坦率描绘得足够细致,等待着任何人进行自己的创造性误读,也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将内容嚼碎了喂到观众嘴里。
但是实际上这也造成了社群的分化。引援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一个人如何理解诗超绊,集中体现着这个人如何理解mygo整部作品。现在我要扩展这句话:一个人在入坑前的生态位,就已经决定着他会如何理解诗超绊。你看我们短短一首诗超绊里的弹幕,就有偷偷嗦面掉小珍珠的,有看到长崎素世就想笑的,也有评价这一话机械降神的,更有评价为闹死特麻麻的。在真正跨越路人的坎之后,所有人都很快根据自己的舒适圈找到了各自的位置。至于这些人以后会走向哪里的问题,可能有迹可循,可能会发生转变,但无论如何都无法被操控。
那话说回来,玩梗的和搞角色理解关系性理解的产生了冲突要怎么办呢?我的一点想法是各自都保持一点距离感。至少在b站,这两批人是按视频分开的乃至按楼层分开的。当然了做梗视频播放量更高,所以后者确实不太好找地方,或许以后可以社区自发搞一些相关周刊之类的扶持一下,但是现在就先这样吧,环境相比2.14kol大指导时代已经好了相当多了,不进贴吧都没人知道还能出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