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的发展真的是从小山村变成了地级市的顶流,有地利有人和,紧紧的抓住每一次机遇不断的高攀。如果把东风算成军转民企业的话,襄阳可以说一直吃着襄阳历史文化 三线军工企业和房地产的老本。好比两个人,襄阳的起点很好祖辈有资产,导致现实的襄阳一直舒服的躺平着,国家和省府给襄阳的也很多,就是没有被襄阳好好的利用来突破自身的局限完善自己不敢想不敢抢,很多时候1号争取来的名号下面的却畏手畏脚没有方法不敢也无法落实。 比如说浩吉铁路仅仅是在襄阳编组,却没有带来任何产业落地。襄阳这产业不搞那产业看不上,高端的不来襄阳,导致为管的其实很简单轻松没有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挑挑拣拣爱要不要其实是襄阳躺平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