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次惊心动魄的外星单人冒险后,最终决定放弃智能化一键启动的单人太空舱设计模式,改为全手动挡模式,因为没法再腾出个空位做开关控制了,全靠小宇航员自己动手开关所有设备。

这是原来的智能化一键切换换气模式的设计,放弃!因为空间要摆床的话,想了很久,无法安装两个电动气阀和一个开关。改为如下图:

2个电动气阀不要了,开关不要了。只用一个手动气阀,用于排废气。电池不要了,多加一个梯子,可以上楼睡觉了。不必睡在哪个野外了。多加一个排风口,用于地勤氧气补给。附上操作手册:

气体管道图:

自给或地勤补给都可以充能气压服。有地勤补给氧气的时候,就关闭制氧机和气泵节约舱内的藻类和电力,两个储物格只有2000千克存量(不要看地上杂物,那是刚装修完留下的,一会要搬空的)
液体管道图

中下部的接口是留给碳素脱离器的,仅仅用水管里的250千克+的水供应碳素脱离器的话,就那一个人的二氧化碳量都可以用好久了。更何况找到水源后还有地勤补给。所以只要舱内没有其他杂气,不必要换气,除非二氧化碳过多,或者进了污染氧等其他杂气才需要全舱排真空,又或者是水全用空了,换气模式才有必要启动。
这个单人舱的优点是吃睡如厕一体化,相当于小型房车。缺点是没有电子智能化设备,操作繁琐,需要复制人手动完成所有的开关调节。

整体由单太空员前锥+先锋舱+蓄电池舱+太能能舱+侦查舱+环轨货舱+小型固体氧化剂舱+小型石油引擎舱构成。正好20高度,可以飞10格,舱块负担只有5。
环轨货仓常规只放两样东西,1、钢,搭建火箭平台以及龙门架;2、玻璃,落地后第一件事就是搭建太阳能板,保持舱内的基本供电,食物不会坏,供氧充足。在这个基础上,还感觉电力不够用,那就想办法就地开发其他的电力来源。一般来说环轨货舱有6000的容量,带3000钢(或钨)3000玻璃,足够一个人在外星的探索环节里活下来,冰箱里的菜都是高士气的,+16起步的,全加了防腐剂,能存放很久很久了,不必须抽真空存。
舱内环境搞好了,出门打野就很利落了,舱内就是卧室,就是餐厅,就是厕所。不需要野外再去搭建了。

这是原来的智能化一键切换换气模式的设计,放弃!因为空间要摆床的话,想了很久,无法安装两个电动气阀和一个开关。改为如下图:

2个电动气阀不要了,开关不要了。只用一个手动气阀,用于排废气。电池不要了,多加一个梯子,可以上楼睡觉了。不必睡在哪个野外了。多加一个排风口,用于地勤氧气补给。附上操作手册:

气体管道图:

自给或地勤补给都可以充能气压服。有地勤补给氧气的时候,就关闭制氧机和气泵节约舱内的藻类和电力,两个储物格只有2000千克存量(不要看地上杂物,那是刚装修完留下的,一会要搬空的)
液体管道图

中下部的接口是留给碳素脱离器的,仅仅用水管里的250千克+的水供应碳素脱离器的话,就那一个人的二氧化碳量都可以用好久了。更何况找到水源后还有地勤补给。所以只要舱内没有其他杂气,不必要换气,除非二氧化碳过多,或者进了污染氧等其他杂气才需要全舱排真空,又或者是水全用空了,换气模式才有必要启动。
这个单人舱的优点是吃睡如厕一体化,相当于小型房车。缺点是没有电子智能化设备,操作繁琐,需要复制人手动完成所有的开关调节。

整体由单太空员前锥+先锋舱+蓄电池舱+太能能舱+侦查舱+环轨货舱+小型固体氧化剂舱+小型石油引擎舱构成。正好20高度,可以飞10格,舱块负担只有5。
环轨货仓常规只放两样东西,1、钢,搭建火箭平台以及龙门架;2、玻璃,落地后第一件事就是搭建太阳能板,保持舱内的基本供电,食物不会坏,供氧充足。在这个基础上,还感觉电力不够用,那就想办法就地开发其他的电力来源。一般来说环轨货舱有6000的容量,带3000钢(或钨)3000玻璃,足够一个人在外星的探索环节里活下来,冰箱里的菜都是高士气的,+16起步的,全加了防腐剂,能存放很久很久了,不必须抽真空存。
舱内环境搞好了,出门打野就很利落了,舱内就是卧室,就是餐厅,就是厕所。不需要野外再去搭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