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走了,和2010年一样永远不再回来。
就像史铁生自己说的那样,自己的时间一半用来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的好像相中了自己的身体是一处乐园。那么这一回在乐园里“到此一游”的,是突如其来的脑溢血。
我突然想到什么他虽然走了但是精神却在世上永存之类的,不过很快我便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句不中看也不中用的废话。
小学的时候,讨厌课本上许多不对口味的课文,唯独喜欢《秋天的怀念》。
初中的时候,买了本史铁生精选集,丢了,毅然决然地又买了本同样的。
高一的时候,转了整个书市,只为找一本04年的《病隙碎笔》。
然而现在,我坐在这里,在键盘上敲打着一些干瘪而冰冷的文字。实际上,这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就像我现在为他而伤心,这样的伤心实际上也没有意义。
我突然想到《原罪·宿命》里那个因为一个茄子或者说是因为一只狗的一个屁而瘫痪的主人公,他曾经有过这样的感慨:总是说要好好地活,可是人是必然要死的,那么好好的活不也就是要好好地去死(大意,具体的我记不住了)。人,不过就这两种状态,生或死,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当做相同概率的两个事件,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在生命的博弈中谁都有翻到死这一面的一天,既然是机会均等的事件,那么实际上也不存在什么不公平。
“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如是地说。不入佛门也可以淡然地看待生死,就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就在这个狭小的轮椅上。我相信对于他来说,当这个节日降临的时候,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平静。“有时候我设想我的墓志铭,并不是说我喜欢哪一路东西,只是想,如果要的话最好是什么?要的话,最好我自己来选择。我看好那一句: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他曾经这样地说过,不仅说,还想象,想象着死是什么场景。
现在,此时,我的悲哀是多么没有必要。
悲哀似流水,然而人却不是水龙头,你想停就停那是不可能的。我其实也说不出这个人对我来说有什么不一样的,有些东西就像信仰一般无需他人懂得。
我从不喜欢那些书本上说的什么什么“与命运顽强的抗争”、“战胜病魔”、“和死神顽强搏斗”。我对这些有着自己的理解,我觉得,不想死也是一种贪念,当然因为是人最为基本的贪念也就变得无可厚非了。你现在没死,必然就要想好好地活,这是一种对于命运真正的无奈。那么,无奈的时候又要怎样呢,史铁生的选择是思考人生,以及人性,人心,人这个名词,人这个生物的本身。常常是我面对着他的书苦苦地思考着,想像着他也正在病榻上思考着什么。
他死了,他的精神却永存。看看,又是这句无聊而又老套的废话。可是默哀又有什么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一个思考人生的史铁生不在了,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他的文字间苦苦地思考着。
他的精神的确得到了永恒。即使只是惊醒少数人。
无数次的面对着那些文字,我感觉到了,有人将命运的线头放在我的手中。然而那人翩然离去,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们,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读者,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他撑得更久?
我只希望凝视着灯火阑珊处,他飘散的背影,轻轻说一句,谢谢。
谢谢。
就像史铁生自己说的那样,自己的时间一半用来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的好像相中了自己的身体是一处乐园。那么这一回在乐园里“到此一游”的,是突如其来的脑溢血。
我突然想到什么他虽然走了但是精神却在世上永存之类的,不过很快我便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句不中看也不中用的废话。
小学的时候,讨厌课本上许多不对口味的课文,唯独喜欢《秋天的怀念》。
初中的时候,买了本史铁生精选集,丢了,毅然决然地又买了本同样的。
高一的时候,转了整个书市,只为找一本04年的《病隙碎笔》。
然而现在,我坐在这里,在键盘上敲打着一些干瘪而冰冷的文字。实际上,这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就像我现在为他而伤心,这样的伤心实际上也没有意义。
我突然想到《原罪·宿命》里那个因为一个茄子或者说是因为一只狗的一个屁而瘫痪的主人公,他曾经有过这样的感慨:总是说要好好地活,可是人是必然要死的,那么好好的活不也就是要好好地去死(大意,具体的我记不住了)。人,不过就这两种状态,生或死,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当做相同概率的两个事件,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在生命的博弈中谁都有翻到死这一面的一天,既然是机会均等的事件,那么实际上也不存在什么不公平。
“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如是地说。不入佛门也可以淡然地看待生死,就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就在这个狭小的轮椅上。我相信对于他来说,当这个节日降临的时候,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平静。“有时候我设想我的墓志铭,并不是说我喜欢哪一路东西,只是想,如果要的话最好是什么?要的话,最好我自己来选择。我看好那一句: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他曾经这样地说过,不仅说,还想象,想象着死是什么场景。
现在,此时,我的悲哀是多么没有必要。
悲哀似流水,然而人却不是水龙头,你想停就停那是不可能的。我其实也说不出这个人对我来说有什么不一样的,有些东西就像信仰一般无需他人懂得。
我从不喜欢那些书本上说的什么什么“与命运顽强的抗争”、“战胜病魔”、“和死神顽强搏斗”。我对这些有着自己的理解,我觉得,不想死也是一种贪念,当然因为是人最为基本的贪念也就变得无可厚非了。你现在没死,必然就要想好好地活,这是一种对于命运真正的无奈。那么,无奈的时候又要怎样呢,史铁生的选择是思考人生,以及人性,人心,人这个名词,人这个生物的本身。常常是我面对着他的书苦苦地思考着,想像着他也正在病榻上思考着什么。
他死了,他的精神却永存。看看,又是这句无聊而又老套的废话。可是默哀又有什么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一个思考人生的史铁生不在了,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他的文字间苦苦地思考着。
他的精神的确得到了永恒。即使只是惊醒少数人。
无数次的面对着那些文字,我感觉到了,有人将命运的线头放在我的手中。然而那人翩然离去,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们,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读者,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他撑得更久?
我只希望凝视着灯火阑珊处,他飘散的背影,轻轻说一句,谢谢。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