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泽吧 关注:26,764贴子:431,352

《Adastra》中Parent的文明行为逻辑是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事情的经过素这样,前几天二刷了一遍adastra。感觉其中的设定要是单独拿出来写科幻小说都算是,有拿奖的潜力,楼主作为阅本无数的科幻作品读者(不仅限于硬科幻还包括空想科幻和软科幻等)。adastra中爱情之外最值得拿出来说道的点就是Parent所构建的加拉西亚斯体系。那么,这种构建方式是否属于已知的常见科幻文明逻辑构建体系呢?由于跨作品比战力是一个很没有水准的行为,所以在此仅仅只探讨该行为逻辑属于什么类别,并不评价哪个更优。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28 00:48回复
    1.黑暗森林法则
    在《Adastra》的世界观中,Parent的行为与黑暗森林法则存在冲突,但这种冲突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通过文明层级的压迫性契约揭示了宇宙生存逻辑的复杂性。- 黑暗森林法则的核心是生存至上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根据叶文洁-罗辑理论,宇宙中的文明如同黑暗森林中的猎人,一旦发现其他文明,必须立即消灭以避免技术爆炸带来的威胁。例如,三体文明对地球的侵略、歌者文明对太阳系的降维打击,均体现了“消灭优先”的逻辑。
    Parent的行为则完全相反。Parent不仅未消灭Child文明,反而通过基因改造和技术赋能将其提升为智慧种族(如人类、沃尔文),并建立债务契约进行长期剥削。这种行为本质是将Child文明视为可控资源而非威胁,与黑暗森林中“消灭潜在竞争者”的逻辑背道而驰。其次黑暗森林法则强调隐蔽性是生存的关键。任何暴露自身存在的文明都会迅速被更高等文明清除,如地球因叶文洁的广播而遭三体入侵。Parent的统治模式则是系统性的公开控制。Parent通过代理人(如沃尔文贵族、克米杨祭司)直接干预Child文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甚至将自身塑造为“文明创造者”的宗教符号。这种明目张胆的压迫与黑暗森林的“隐藏”原则形成鲜明对比。黑暗森林法则中的高等文明通常通过技术压制(如三体的智子锁死地球科技)或直接毁灭(如二向箔)消除威胁。Parent的技术策略则是选择性赋能。Parent向Child文明提供部分科技(如沃尔文的星际航行技术),但垄断核心技术(如基因编辑、星际跃迁引擎),并通过“服从芯片”等手段确保控制。这种“给予-限制”的循环与黑暗森林的“技术封锁”逻辑不同,更接近现实中的殖民主义技术控制。Parent的核心诉求是持续获取战略资源(如维塔能源、活体基因样本),而非消灭Child文明。而其对债务契约的本质是将Child文明的生存权与资源输出绑定。例如,沃尔文帝国每年需向Parent输送10万吨维塔能源,克米杨则需提供用于基因实验的活体样本。这种“有偿生存”的逻辑与黑暗森林的“生存即消灭”形成鲜明对比。再然后Parent的统治手段包括系统性的文化改造。例如,沃尔文的教育体系被植入“Parent至上”的价值观,历史教科书将Parent描绘为“文明的创造者”。这种文化霸权与黑暗森林中“文明互不交流”的假设相悖。但最后也有一些地方与黑暗森林理论相符例如黑暗森林的理论实质其实是对未知的恐惧,而假设所有的Child文明都是由Parent通过“提升”制造出来的附属整合文明也就同属于加拉西亚斯文明体系,也就不存在黑暗森林法则存在的前提。同时Parent对于“他者”的主动设防和文明整合,且在“他者”并未展现出主观恶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主动攻击也体现出了部分符合黑暗森林主动打击的观点。所以对于这种行为模式Parent的符合程度10分只能打4分属于部分符合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28 01:08
    收起回复
      2025-05-12 10:02:41
      广告
      2.宇宙光明图景
      这种行为逻辑的典型代表就是m78光之国在《Adastra》的世界观中,Parent的行为与“宇宙光明图景理论”存在根本性冲突。这种冲突不仅体现在文明层级的压迫性契约上,更揭示了该理论在游戏叙事中的双重性——既是统治工具,也是反抗的思想武器。
      文明演进的“必然秩序”:Parent认为自身作为“高等存在”,有责任引导低等文明发展,类似于现实中的“文明使命”或“启蒙运动”。
      宇宙光明图景理论的主要论点在于无私的善意指导,但这显然不符合Parent所展现出来的行为逻辑。
      理论宣称:Parent声称赋予Child文明智慧与科技是“无私的馈赠”,例如:
      人类被改造为智慧生物,沃尔文被赋予星际航行技术。
      实际统治:
      资源榨取:Child文明需定期缴纳稀有矿物(如维塔能源),若无法完成指标则面临军事制裁。
      生态破坏:阿达斯特拉星球因维塔矿开采导致荒漠化,克米杨的尼罗河因Parent的水利工程断流。
      矛盾点:Parent的“引导”本质是资源控制,其行为更接近寄生虫而非导师。
      资源分配的“宇宙法则”:Child文明需通过偿还债务(如资源、军事义务)换取生存权,这种“债务循环”被包装为“文明存续的必要代价”。
      理论宣称:Parent推动Child文明的科技进步,例如:
      沃尔文的基因技术、克米杨的建筑工程均受益于Parent的指导。
      实际统治:
      技术垄断:尖端技术(如星际跃迁引擎、基因编辑工具)仅掌握在Parent手中,Child文明的科技发展被严格限制。
      基因控制:沃尔文士兵的基因中被植入“服从芯片”,违抗Parent命令会触发致命神经毒素。
      矛盾点:Parent的“文明进步”实为基因层面的奴役,Child文明的自主性被彻底剥夺。而宇宙光明图景的典型案例光之国的技术赋能策略则是向其他文明提供科技援助,如为地球防卫队提供反怪兽武器设计图,帮助M78星云周边星球建立能源系统。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与《Adastra》中Parent的「技术垄断」形成鲜明对比,更接近光明图景中「技术共享」的理念。
      故因此在《Adastra》的叙事中,Parent的行为彻底背离了“宇宙光明图景理论”的理想。其统治本质是剥削与控制,而“光明图景”不过是掩盖殖民暴力的遮羞布。游戏通过沃尔文、克米杨等文明的挣扎,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当文明的发展建立在债务与压迫之上时,自由与尊严将成为最先被牺牲的代价。
      然而,反抗的火种从未熄灭。主角所在的地球被Parent视为“最不稳定的试验田”,暗示着即便在最黑暗的宇宙图景中,文明的自我觉醒与救赎仍有可能。🤓☝故Parent与宇宙光明图景理论的行为逻辑符合程度为满分10分打两分。几乎不符合。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4-28 01:21
      回复
        剩下的楼主明天思考完加盖有什么不同见解的欢迎补充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4-28 01:22
        回复
          只看Adastra的话 我觉得parents挺像“第二基地”的,都是隐藏在背后操控一切的大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4-28 01:22
          回复
            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罗辑自称宇宙社会学学者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4-28 01:56
            回复
              这不就太空歌剧那一套吗,看腻了都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4-28 03:52
              回复
                我觉得Adastra的“科幻”背景板是整个水桶里最短的那块板子,故事里登场的文明科技水平几乎都来自Parent,只有Khemia能逆向跃迁引擎。那Parent是什么东西,自称“不能干涉这个世界”的“高等文明”,但他早不干涉晚不干涉偏偏在主角死了之后跑出来拿“复活吧我滴爱人”当筹码,这逼格一下子就low穿地心了而且要联系就只能抽叶子,续作里更是一上来就抽个大的,真是科科又幻幻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4-28 09:21
                收起回复
                  2025-05-12 09:56:41
                  广告
                  扶持代理人,太空殖民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4-28 09:45
                  收起回复
                    听起来感觉很像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殖民扩张行为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4-28 09:49
                    回复
                      基于扩大统治范围和榨取可用价值的反技术殖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4-28 09:56
                      回复
                        很明显是太空殖民主义那一套。幻想一个高维度存在方便擦屁股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4-28 10:17
                        回复
                          楼主绷不住了,于是楼主决定,接下来让豆包豆1⃣下看看傻豆包的锐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4-28 13:58
                          回复
                            在《Adastra》的宇宙设定中,Parent的行为既不遵循“黑暗森林法则”的猜忌与毁灭逻辑,也不符合“宇宙光明图景”的完全合作理念,而是呈现出一种**“文明筛选与生态控制”**的独特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的核心特征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Parent的行为本质:“宇宙园丁”式的干预逻辑
                            1.文明筛选机制
                            Parent并非随机消灭或合作,而是主动选择特定物种(如沃尔文狼族)进行基因改造与文明扶持。这种筛选并非基于生存威胁,而是基于**“适应性评估”**——只有符合Parent预设标准的物种才能被赋予智慧与技术。例如,Parent通过“Child培养计划”将低等生物改造为可控的智慧种群,但其代价是被改造者成为债务奴隶。这种行为更接近“宇宙园丁”对植物的选择性培育,而非黑暗森林中的猎手或光明图景中的盟友。
                            2.生态控制目标
                            Parent的终极目的是整合加拉西亚斯星系,抵御未知的“他者”威胁。这一目标体现了其对宇宙生态的**“系统性管理”思维:通过建立由Sibling(被扶持的文明)和Child(被改造的物种)构成的等级体系,Parent试图构建一个可控的星际生态系统。这种行为既不同于黑暗森林的零和博弈,也非光明图景的平等合作,而是“生态位分配”**的顶层设计。
                            3.技术垄断与信息控制
                            Parent通过垄断核心科技(如FTL引擎、基因改造技术)维持对Sibling的绝对权威。例如,沃尔文帝国的科技仅服务于Parent的战略需求,普通民众无法接触高端技术。这种技术垄断并非出于防御或扩张,而是**“文明驯化”**的手段——确保被扶持的文明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二、与传统宇宙观的差异:超越“竞争-合作”二元对立
                            1.对黑暗森林法则的颠覆
                            - 非零和博弈:Parent不消灭潜在威胁,而是通过改造与控制将其纳入体系。例如,沃尔文帝国与克米杨文明的冲突被Parent视为“内部矛盾”,而非需要根除的异己。
                            - 技术压制而非技术爆炸:Parent通过技术垄断防止被扶持文明的技术失控,而非基于“技术爆炸”的恐惧进行毁灭。
                            2.对光明图景的修正
                            - 不平等的共生关系:Parent与Sibling的关系是**“主从式共生”**,而非平等合作。例如,Sibling需通过掠夺Child文明资源偿还“培养债务”,形成畸形的星际剥削链。
                            - 工具理性主导:Parent的“善意”(如赋予智慧)本质上是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手段,而非出于道德考量。这与光明图景中“利他主义”的文明互动截然不同。
                            3.文明发展的“家长式干预”
                            Parent的行为模式类似于**“宇宙家长”**:
                            - 控制型父母(CP):通过规则与技术限制约束Sibling的发展方向。
                            - 照顾型父母(NP):在提供生存资源的同时,要求绝对服从。
                            这种“家长式干预”既非纯粹的压迫,也非完全的保护,而是**“驯化式共生”**的典型表现。
                            三、理论框架:“宇宙文明生态工程学”
                            Parent的行为可纳入**“宇宙文明生态工程学”**的理论框架,其核心假设包括:
                            1.文明多样性的工具价值:不同文明被视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而非独立个体。Parent通过筛选与改造,将文明转化为实现生态平衡的“工具”。
                            2.资源整合的系统性逻辑:Parent的目标是整合星系资源以应对外部威胁,而非追求个体文明的扩张。这种逻辑类似于“星际生态系统工程师”的角色。
                            3.技术垄断的稳定性需求:通过技术垄断防止文明间的无序竞争,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这与卡达谢夫指数中III型文明的“星系级资源控制”理念部分重合,但更强调生态控制而非能源利用。
                            四、哲学隐喻:对“自由意志”与“文明宿命”的解构
                            1.自由意志的幻象
                            被Parent扶持的文明(如沃尔文帝国)看似拥有自主权,实则其发展路径被Parent的“培养计划”预先设定。例如,Amicus的皇位争夺本质上是Parent导演的权力游戏,目的是筛选出更高效的管理者。这种设计暗示**“文明自由意志”**可能是高等文明创造的幻象。
                            2.文明宿命的必然性
                            Parent对“他者”威胁的预警,以及其构建星际生态系统的行为,暗示宇宙中存在**“文明进化的终极宿命”。这种宿命论与黑暗森林的“随机毁灭”和光明图景的“无限可能”形成对比,强调文明发展的“系统性约束”**。
                            3.道德评判的失效
                            Parent的行为无法用传统道德标准评判:其对Child文明的剥削看似残酷,却可能是维持星际生态平衡的必要手段。这种**“结果主义伦理”**挑战了人类对善恶的固有认知。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4-28 14:00
                            回复
                              2025-05-12 09:50:41
                              广告
                              五、叙事意义:对传统科幻宇宙观的批判与重构
                              《Adastra》通过Parent的行为,揭示了传统宇宙观的局限性:
                              - 黑暗森林的“过度简化”:将文明关系简化为“消灭-隐藏”的二元对立,忽视了复杂的生态依存性。
                              - 光明图景的“乌托邦幻想”:假设文明天然趋向合作,忽视了权力结构与资源分配的现实矛盾。
                              Parent的存在提出了第三种可能性:文明互动的本质是“生态位竞争”与“系统性控制”的混合体。这种设定为科幻叙事提供了新的维度——既非纯粹的悲观主义,也非盲目的乐观主义,而是基于“宇宙生态工程学”的冷峻现实。
                              结语:Parent行为的终极定位
                              Parent的行为模式可定义为**“星际文明生态工程师”**,其核心特征是:
                              1.系统性干预:将文明视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筛选、改造与控制实现整体平衡。
                              2.工具理性主导:所有行为服务于战略目标(如抵御“他者”),而非道德或情感驱动。
                              3.技术垄断与信息控制:通过技术压制与规则制定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这种行为模式既超越了黑暗森林的“生存至上”,也突破了光明图景的“道德理想”,展现了一种更复杂、更具现实批判性的宇宙文明互动逻辑。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4-28 14: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