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苯吡啶用于治疗Lambert-Eaton肌无力攻击综合症(LEMS),这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这种疾病中,免疫系统攻击神经和肌肉之间的连接(神经肌肉接头),并阻断神经细胞向肌肉细胞发送信号的能力,导致手臂或腿部肌肉无力。

【药品规格】
阿米法吡啶 10 毫克;刻痕片剂。
【药理类别】
钾通道阻滞剂。
【背景】
氨苯吡啶,又名 3,4-二氨基吡啶 (3,4-DAP),是一种季铵化合物,可阻断突触前钾通道,从而延长动作电位并增加突触前钙浓度。它于 20 世纪 70 年代在苏格兰首次被发现,其对神经肌肉疾病(包括 Lambert-Eaton 肌无力综合征 (LEMS))的临床效果在 20 世纪 80 年代得到研究。磷酸氨苯吡啶是一种更稳定的盐,是 EMA 批准的 Firdapse 的活性成分,该药物之前以 Zenas 的名称销售。它目前用作成人患者 LEMS 的一线对症治疗,理想情况下以口服片剂的形式分次服用,每天三到四次。Firdapse(氨苯吡啶)于 2018 年 11 月正式获得美国 FDA 批准用于治疗成人 LEMS 。
LEMS 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接头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近端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和强直后增强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大约 50-60% 的患者会发展为更快进展的 LEMS 和小细胞肺癌,这会影响预后。LEMS 患者会产生针对突触前 P/Q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的血清抗体,导致突触前钙离子水平降低和乙酰胆碱的量子释放减少,这主要是引起 LEMS 症状的原因。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释放减少导致正常幅度的微型终板电位频率降低,并且在单个神经冲动后乙酰胆碱水平不足以激活突触后肌纤维。这导致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降低。LEMS 的治疗包括免疫疗法,例如常规免疫抑制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但对于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建议采用此类治疗。氨苯吡啶是 LEMS 的非免疫治疗选择。
在患有 LEMS 的成年患者的 III 期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氨苯吡啶治疗可显著改善 LEMS 症状,且耐受性良好。涉及健康志愿者的临床研究表明,氨苯吡啶的药代动力学和全身暴露量受到 N-乙酰转移酶 (NAT) 酶(乙酰化表型)和 NAT2 基因型的遗传差异的影响,而 NAT2 基因型容易发生遗传变异。乙酰化速度慢的患者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更高,例如感觉异常、恶心和头痛。
【药效学】
临床试验中,对 LES 患者使用氨苯吡啶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肌肉功能和定量重症肌无力 (QMG) 评分均有所改善。报道称,1 例患有 LEMS 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病的男性患者在接受 90 mg 氨苯吡啶和 100 mg 硫唑嘌呤联合治疗后,QTc 间期略有延长。体外实验表明,氨苯吡啶可以调节心脏传导,并诱发几种物种不同动脉的阶段性收缩。此外,它还能刺激大鼠海马切片中钾诱发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上调脑中乙酰胆碱的释放。它还可以增强胃肠道中的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肌肉传递。在一项单独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磷酸氨吡啶对使用QTc间期评估的心脏复极化没有影响。通过心率、PR和QRS间期持续时间测量,心率、房室传导或心脏去极化均未发生变化。
【作用机制】
阿米法吡啶是一种对症治疗药物,可增加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浓度。它选择性阻断突触前快速电压门控钾通道,从而延长细胞膜去极化和动作电位,并增强钙离子向神经末梢的转运。细胞内钙离子的增加可增强含乙酰胆碱囊泡的胞吐作用,并增强中枢、自主神经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冲动传递。阿米法吡啶可提高肌肉力量和静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振幅,总加权平均差为 1.69 mV 。
【适应症】
≥6 岁患者的 Lambert-Eaton 肌无力综合征 (LEMS)。
【剂量和给药方法】
成人和儿童
<6岁:未确定。≥6岁(<45kg):最初每日5-15mg,分3-5次服用;可每3或4天增加2.5mg(最大单剂量:10mg;最大总量:50mg/天)。
≥6岁(≥45kg):最初每日15-30mg,分3-5次服用;可每3或4天增加5mg(最大单剂量:20mg;最大总量:100mg/天)。
肝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CrCl 15-90mL/min)、NAT2代谢慢者:每日15mg(≥45kg患者)和每日5mg(<45kg患者),分3-5次服用。
需要剂量<5mg增量、吞咽困难或需要喂食管的患者:可配制1mg/mL口服混悬液;请参阅完整标签。
【禁忌症】
癫痫发作史。
【警告/注意事项】
如果发生癫痫,请考虑减少剂量或停药。如果发生过敏反应,请停药并进行治疗。肝肾功能不全:监测;根据需要调整剂量或停药。N-乙酰转移酶 2 (NAT2) 代谢较差者。老年人。孕妇。哺乳期母亲。
【相互作用】
同时使用降低癫痫发作阈值的药物可能会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与具有胆碱能作用的药物(例如直接或间接胆碱酯酶抑制剂)同时使用时会产生附加作用。
【不良反应】
感觉异常、上呼吸道感染、腹痛、恶心、腹泻、头痛、肝酶升高、背痛、高血压、肌肉痉挛;癫痫、过敏。
香港登越药业温馨提示: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药品规格】
阿米法吡啶 10 毫克;刻痕片剂。
【药理类别】
钾通道阻滞剂。
【背景】
氨苯吡啶,又名 3,4-二氨基吡啶 (3,4-DAP),是一种季铵化合物,可阻断突触前钾通道,从而延长动作电位并增加突触前钙浓度。它于 20 世纪 70 年代在苏格兰首次被发现,其对神经肌肉疾病(包括 Lambert-Eaton 肌无力综合征 (LEMS))的临床效果在 20 世纪 80 年代得到研究。磷酸氨苯吡啶是一种更稳定的盐,是 EMA 批准的 Firdapse 的活性成分,该药物之前以 Zenas 的名称销售。它目前用作成人患者 LEMS 的一线对症治疗,理想情况下以口服片剂的形式分次服用,每天三到四次。Firdapse(氨苯吡啶)于 2018 年 11 月正式获得美国 FDA 批准用于治疗成人 LEMS 。
LEMS 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接头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近端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和强直后增强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大约 50-60% 的患者会发展为更快进展的 LEMS 和小细胞肺癌,这会影响预后。LEMS 患者会产生针对突触前 P/Q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的血清抗体,导致突触前钙离子水平降低和乙酰胆碱的量子释放减少,这主要是引起 LEMS 症状的原因。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释放减少导致正常幅度的微型终板电位频率降低,并且在单个神经冲动后乙酰胆碱水平不足以激活突触后肌纤维。这导致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降低。LEMS 的治疗包括免疫疗法,例如常规免疫抑制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但对于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建议采用此类治疗。氨苯吡啶是 LEMS 的非免疫治疗选择。
在患有 LEMS 的成年患者的 III 期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氨苯吡啶治疗可显著改善 LEMS 症状,且耐受性良好。涉及健康志愿者的临床研究表明,氨苯吡啶的药代动力学和全身暴露量受到 N-乙酰转移酶 (NAT) 酶(乙酰化表型)和 NAT2 基因型的遗传差异的影响,而 NAT2 基因型容易发生遗传变异。乙酰化速度慢的患者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更高,例如感觉异常、恶心和头痛。
【药效学】
临床试验中,对 LES 患者使用氨苯吡啶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肌肉功能和定量重症肌无力 (QMG) 评分均有所改善。报道称,1 例患有 LEMS 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病的男性患者在接受 90 mg 氨苯吡啶和 100 mg 硫唑嘌呤联合治疗后,QTc 间期略有延长。体外实验表明,氨苯吡啶可以调节心脏传导,并诱发几种物种不同动脉的阶段性收缩。此外,它还能刺激大鼠海马切片中钾诱发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上调脑中乙酰胆碱的释放。它还可以增强胃肠道中的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肌肉传递。在一项单独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磷酸氨吡啶对使用QTc间期评估的心脏复极化没有影响。通过心率、PR和QRS间期持续时间测量,心率、房室传导或心脏去极化均未发生变化。
【作用机制】
阿米法吡啶是一种对症治疗药物,可增加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浓度。它选择性阻断突触前快速电压门控钾通道,从而延长细胞膜去极化和动作电位,并增强钙离子向神经末梢的转运。细胞内钙离子的增加可增强含乙酰胆碱囊泡的胞吐作用,并增强中枢、自主神经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冲动传递。阿米法吡啶可提高肌肉力量和静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振幅,总加权平均差为 1.69 mV 。
【适应症】
≥6 岁患者的 Lambert-Eaton 肌无力综合征 (LEMS)。
【剂量和给药方法】
成人和儿童
<6岁:未确定。≥6岁(<45kg):最初每日5-15mg,分3-5次服用;可每3或4天增加2.5mg(最大单剂量:10mg;最大总量:50mg/天)。
≥6岁(≥45kg):最初每日15-30mg,分3-5次服用;可每3或4天增加5mg(最大单剂量:20mg;最大总量:100mg/天)。
肝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CrCl 15-90mL/min)、NAT2代谢慢者:每日15mg(≥45kg患者)和每日5mg(<45kg患者),分3-5次服用。
需要剂量<5mg增量、吞咽困难或需要喂食管的患者:可配制1mg/mL口服混悬液;请参阅完整标签。
【禁忌症】
癫痫发作史。
【警告/注意事项】
如果发生癫痫,请考虑减少剂量或停药。如果发生过敏反应,请停药并进行治疗。肝肾功能不全:监测;根据需要调整剂量或停药。N-乙酰转移酶 2 (NAT2) 代谢较差者。老年人。孕妇。哺乳期母亲。
【相互作用】
同时使用降低癫痫发作阈值的药物可能会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与具有胆碱能作用的药物(例如直接或间接胆碱酯酶抑制剂)同时使用时会产生附加作用。
【不良反应】
感觉异常、上呼吸道感染、腹痛、恶心、腹泻、头痛、肝酶升高、背痛、高血压、肌肉痉挛;癫痫、过敏。
香港登越药业温馨提示: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