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2,322贴子:11,385,388

回复:零基础学习诗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关于性格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4-22 21:39
回复
    性,体现在对他物的反应。
    孔子谈什么是性,这样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这个解读是从最简单的地方下手,扔给人自己去体会。
    事实上,人的性格构成是非常复杂的。
    比如说为什么好好色,为什么恶恶臭。
    这个答案在生理上。
    生理是性情的第一来源。
    但偏偏生理又十分复杂,除了生命活动自身还包括着意识活动。
    这两者当然不是分别孤立断开的,而是在相互作用。
    这样的研究本身,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完成度可能还是太低,有太多解决不了的问题。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4-22 21:53
    回复
      人作为一种生物,其生理是自然决定的,而不是自己的意志决定的。
      因此古文会说:天命之谓性。
      就是说人性是客观存在的。
      同时人的生理特点是用意识判断,裁决出应激行为。
      因此古文会说:率性之谓道。
      这里是说,人心采纳什么样的道理,在统率其自身的性格。
      那么今天谈的是写诗,当然也是如此。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5-04-22 21:59
      回复
        第一,是如何感触事物。
        在感觉层面,人几乎都是一样的,眼睛看,耳朵听。
        不能说没有不同,但大同小异。
        不同的是,心如何去驾驭感官功能。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5-04-22 22:04
        回复
          仍然用前面的例子。
          同样看海,一个人感觉到的全是水。
          另一个说:星翰灿烂,若出其理,四月之行,若出其中。
          在感官上有什么不同。
          前者只看水,后者览万物之秀气,察天文之动变,全部汇之于沧海的大背景下。
          首先,思想学识差距后果,前者不会这样看事。
          其次,前者只有感官应激,后者则是豪情壮志与万类谐动。
          再次,前者不能见美,或者也是胸中无辞以凝物,后者则辨别物异赏其景色,感应毫厘而皆有辞应。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5-04-22 22:15
          回复
            有关于这一点,或许可以用一句话说出来:
            心神不在焉,则耳目不可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5-04-22 2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