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大情报局吧 关注:2,918贴子:64,690

2024河北科技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24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召开,燕山大学牵头获奖11项,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4-21 18:52回复
    大头是今年的国奖 希望是好消息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21 18:55
    收起回复
      2025-08-11 21:07: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牛逼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4-21 20:10
      回复
        华老师还是用燕大做单位报的奖


        IP属地:河北4楼2025-04-22 10:30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4-22 20:28
          回复
            谁是河北NO1不言自明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4-23 14:24
            回复
              我就纳闷了,无论怎么看,都是鸟大河工排前二,为啥一到经费就给这么点,连个30e都不给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4-23 14:45
              收起回复
                河北地质没一等,数量也才一个。下轮应该还要申博吧


                IP属地:天津8楼2025-04-23 19:30
                收起回复
                  2025-08-11 21:01: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个表格中河北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的数量和河北医科大学的公众号上的数量严重不符,别的学校不了解。难道医学单算吗?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4-24 19:14
                  收起回复
                    继续加油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4-25 07:35
                    回复
                      吹起来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5-04-25 11:52
                      收起回复
                        🐦再接再厉!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4-27 21:09
                        回复
                          1、科技奖励提名书几乎没有变化。
                          2、国家科技进步奖取消创新团队。
                          3、2023年度获奖的完成人、未获奖科技成果今年可以再被提名。
                          4、时间安排:2025年5月17日,发布提名工作通知;5月23日开始在线填报;6月30日网络填报分段截止;7月4日前提交纸质提名材料,提名工作结束。
                          5、自然科学奖:鼓励把发表在国内期刊的论文或国内出版的专著列为代表性论文专著。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不超过5篇(如有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或国内出版的专著,数量可增加到6篇)。
                          论文专著应公开发表3年以上(2022年5月31日前)。
                          6、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应当完成整体技术应用满3年(在2022年5月31日前)
                          7、关于提名:
                          实施择优限额提名。
                          鼓励提名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电路、新一代网络、先进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矿产勘探、生物育种等领域成果。
                          专家提名:每人每个评审周期可以提名1项国家科技奖,一般应当由3名院士或5名专家(第一完成人或院士)联合提名;最高奖获奖者可以独立提名;候选人仅为1人的国家自然奖或发明奖项目,通用项目可由1名院士独立提名。(参考2023年国奖提名办法)
                          单位提名:限额提名,参考2023年的提名情况确定2025年具备提名资格单位,建立规范的遴选机制,征求不少于5名相关专业领域专家意见。
                          提名等级:一等奖、一等奖或二等奖、二等奖,对做出特别重大的成果,可以在选择提名等级基础上提名特等奖。
                          候选人所在单位应当征求相关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审核把关。
                          8、关于形审:
                          2023年度形审不合格出现频次较高情况:科研诚信问题(完成人或完成单位存在科研失信记录)、缺少行政许可批准或临床应用审批文件、通用项目提名书出现涉密材料、完成人存在依规不得提名情形;代表性论文问题。
                          9、关于评审:
                          网评设约150个评审组;会评设约50个评审组;通过项目考察、海外专家函审、行业咨询等多种方式核查和听取意见;评审委员会;奖励委员会。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5-16 17:08
                          回复
                            5月17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关于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相关专家: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将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名原则1.提名者应当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创造性贡献的重大成果,特别是从0到1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基础理论创新、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性、前沿性成果。鼓励提名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电路、新一代网络、先进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矿产勘探、生物育种等领域高水平科技成果。
                            2.提名者应当提名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仅从事组织领导、行政管理或辅助服务的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人,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首席科学家等领军技术专家的除外。同一提名项目的候选者应当按照贡献大小排序。对于曾担任领军技术专家的领导干部以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评的,提名者应严格甄别其任职期间的科技成果。
                            3.提名者应当坚持以德为先,以学术水平为重要标准,秉持科学精神,弘扬良好作风学风,按照规定对候选人政治、品行、水平、作风、廉洁等情况进行审核,候选人所在单位在征求相关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审核把关。
                            4.提名者应当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确保支撑提名的数据、指标、学术成果、候选者贡献以及其他证明材料完整属实,并客观反映学术价值、应用情况和经济社会效益等。
                            5.提名者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科技奖评审纪律“二十条”》等要求,自觉抵制“打招呼”“跑找要”等各种干扰评审的行为,引导监督被提名者及所在单位恪守学术道德、遵守评审纪律,持续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评奖环境,维护评审公正性和严肃性。
                            二、提名要求(一)专家提名1.提名资格。具备提名资格的专家(以下简称提名专家)包括:(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不含外籍院士);(3)2000年(含)以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以上,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及以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以上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以下简称第一完成人)。
                            2.提名条件。提名专家应在本人熟悉学科领域范围内进行提名。每人可独立或与他人联合提名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每人可独立提名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2)院士:3人可联合提名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人仅为1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或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可由1名院士独立提名。(3)第一完成人或院士:5人可联合提名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3.年龄要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年龄不受限制,院士年龄不超过75岁(1950年5月31日以后出生),第一完成人年龄不超过70岁(1955年5月31日以后出生)。
                            4.回避要求。提名专家不得作为本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人,不得参加本人提名项目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活动。联合提名时,与候选人同一法人单位的提名专家不得超过1人。涉及国家安全的保密项目(下称专用项目)仅由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央军事委员会科学技术部门或地方政府提名,不接受专家提名。
                            (二)单位提名1.提名资格。符合条件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组织机构可以提名。2.提名要求。提名单位应当建立规范的遴选机制,按照要求择优提名。(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个提名单位提名数额不超过2人。(2)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以下简称三大奖)。各提名单位严格在提名数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中查看,数额为通用项目和专用项目总数)范围内进行择优限额提名,提名前以适当方式征求不少于5名相关专业领域专家的意见。组织机构原则上在本学科、本行业范围内限额提名,有关部门原则上在本部门、本系统范围内限额提名,地方政府原则上在本地区范围内限额提名。(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数额不限。
                            (三)候选项目(人选)的基本条件候选项目(人选)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的有关要求,以及以下具体条件:1.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供的代表性论文(专著)应当公开发表满3年(2022年5月31日前),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应当完成整体技术应用满3年(2022年5月31日前)。2.同一候选人或同一科学技术内容不得被重复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如在提名材料中列入国家或省部级计划、基金支持的项目,项目须完成整体验收。4.专用项目的相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5-17 19:03
                            回复
                              2025-08-11 20:55: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最后上车机会,且珍惜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5-17 19: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