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吧 关注:598,257贴子:8,423,140

聊聊“全手工”,脱行业的大裤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行走在紫砂论坛或者贴吧,“全手工”三个字处处可见。
最常见的一种贴“帮看看是全手工吗?”
这三个字是何时兴起呢?听我道来。
“全手工”这个定义,是否有很具体的所指?有,这个概念真实存在,并非虚无之词,是指泥围身桶拍打成形,他和半手工的区别在盖子和身桶。(网上太多视频自己看吧)
但这个概念流行于市,是否健康与合理?我只能说,实难认同。
在清、民,所有紫砂壶都是用这种工艺做出来的,实在是稀松平常,不值俩钱。
到了紫砂国营时代,为了规范造型,适当加速生产,提高造型可能性,开发了模具合模的方式。
实用证明,模具身桶在透气性上更胜手工拍打身桶,泡茶更佳。
而“全手工”这种工艺又怎么起死回生的呢?(文采不佳,直接怼干货了)
时间在2007年上下,紫砂圈发生了“10万壶事件”,就是一批中青年,声称自己是“实力派”“全手工”,连续在嘉德保利等国内拍卖,用假拍卖的方式,让自己的作品以10万左右的价格成交。这些人有吴界明、吴东元、李寒勇、袁小强等人,有组织有金主。届时,“全手工”三个字热度极速提升。
当时的老艺人,很气,如周桂珍、葛陶中、潘持平等,他们做了一生,也没卖那么贵,于是也纷纷涨价。
当时的国营厂老艺人,有些一直用“全手工”方法做壶,习惯了,如崔国琴、徐志倩等。有些会这种方法,但常用模具,生疏了,如鲍正兰等人。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紫砂壶商,经常要求工手用“全手工”方式做作品,不然卖不贵。他们也极力鼓吹全手工的“高级性”,这都是受了10万壶事件影响。
我当年年轻无知,也喜欢流行事物,买了不少当红明星,几年后获得了100万的收益,那是紫砂在国内的盛世。(现在一把高旭峰、吴界明,能裸拍20000都算你运气好)
但,若干年后,“全手工”三个字和“金骏眉”一样,满大街都是,这显然是滑稽的,不健康的,这等于是陶瓷工艺的一次返祖现象。
而这些“全手工”?真的是“全手工”吗?只要泥片围壶身就是全手工了吗?不是的!一部分工手,借助了一些工具。只要您稍微接触过一些塑形行业,工美行业,工科行业,建筑行业就能想明白,借助手段塑形,方法多的是,可使用多种自制工具。你看现在很多做壶视频,身桶一围,下个镜头就做好了流线,自己想一想。
“全手工”的流行,还有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它缩小了紫砂塑形的可能性,像汪寅仙的曲壶,丁亚平的太极壶,这种神乎其技的设计,再也不会出现了,因为这些壶都要借助一些自制工具。现在紫砂圈能做出来的造型,非常无聊、简单,往往就是一个园壶的变种,大同小异。
“全手工”是如此畸形,为何能在消费群里风行呢?如果要从社会学去探讨,我想,鲁迅和易中天先生,应该能说得很透,但我不能说透,看透不说透,方为国人。我是国人。
图为曲壶和太极提梁。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20 19:07回复
    真的假的,第一次听说磨具成型比全手工的透气性好?


    IP属地:福建2楼2025-04-20 19:11
    收起回复
      2025-11-14 13:48: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实力派师傅的壶都在六位数以上吧,没有圈子还只能从经销商手里才能买到。。这些一线的经销商就是所谓资本的推手吧,但市场基本也是认可了实力派的价格,起码现在还没崩盘吧


      IP属地:福建3楼2025-04-20 19:14
      回复
        工具和模具不能混为一谈吧


        IP属地:福建4楼2025-04-20 19:24
        回复
          楼主扒了炒作的底裤。活着能炒到270万,死了却越来越低,挤水分。


          IP属地:山东5楼2025-04-20 19:32
          收起回复
            从明清时期的全手工到后面模具的逐渐发展,从商品稀缺再到产能过剩重新用全手工来筛选出好作品,是历史的变化趋势。全手工不借助模具,传统工艺流程下来独立做一把壶,是手艺人个人水平的体现,含金量也最高。全手工不灭,传统紫砂就不灭。


            IP属地:江苏6楼2025-04-20 19:39
            收起回复
              都是有钱烧的。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4-20 19:42
              回复
                要论实用,玻璃杯最好,紫砂壶是文玩工艺品属性,讲求的就是艺术性和稀缺性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4-20 19:47
                回复
                  2025-11-14 13:42: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行业环境是打造出来的,资本造势,时势造英雄。
                  鼓励全手工,其实没啥错,原创的大多数都是全手工的。半手工的壶有极大的比例都是以古壶或者全手工壶为样板打样做出来的。从我看来,创造工具然后借助工具完成新体创作也是能接受的。但是如果某大师不借助工具和借助工具做的一样好,或者更好,是值得更高的市场价格,这个是手工艺品天然的市场规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4-20 20:25
                  回复
                    实用器来说,一般情况下,半手壶比同价位的全手壶好。很多入门全手如果仅仅是全手工几个字,他们以后大概率也就这个水平了。市场需要鼓励和保护的是有潜质的陶手,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和努力的方向。从市场长期发展来说,鼓励全手工、鼓励原创,是有好处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4-20 20:30
                    回复
                      不会做工具,就不会做壶——顾景舟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4-20 20:41
                      收起回复
                        感受到那时的工匠,自我提升,精益求精,才是工匠精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4-20 20:50
                        回复
                          今天,连江西红茶都管自己叫“金骏眉”。
                          真正的“全手工”谈何容易,过去如高旭峰,吴界明,张正中,王强之流,虽然有炒作,但真是“全手工”的,称自己实力派有根据的。
                          今天直播间,500的紫砂全说自己全手工,给你看看围身桶视频,那都是玩你呢。我上面写的很清楚了。
                          这叫“范型装不范型”,能明白吗?
                          而这都是消费者的畸形观念引导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4-20 20:56
                          收起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5-04-20 21:21
                            收起回复
                              2025-11-14 13:36: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如今紫砂行业还用穿大裤衩吗?😂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4-20 21: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