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解炮弹测试结果前,必须要理解的是评判标准。首先,之所以普遍认为半无限垂直靶好于单块倾斜靶板的原因就是冲塞效应;即靶板的最后几十毫米失去支撑,被挤出去。然而,现实是世界上压根没有真正的半无限垂直靶;大厚度装甲钢的制造极其昂贵且复杂,因此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倾斜靶换算穿深数据。而回答评判标准上,中国三期弹打的靶子实际为:
80mm 603钢+150mm空气+150mm 52c钢/69° 要求击穿率90 药温15°c
二期弹使用的220mm靶板,后面按需求有一块后效板。三期弹单纯的将倾斜角度改为71.12°。
这一点对比北约测试弹道极限靶板,也就是著名的DM53测试图(五层中厚靶元均质钢+两层薄靶元)
两层薄钢板模拟K-5 + 5*150mm靶板 击穿率50 药温21°c
这俩种测试方法的真正目的就是穿甲弹的防御弹道极限,很多人说老中的靶板透光就行了,那我理解不了为什么要有那一块后效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