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高考志愿表上你填了通信工程,父亲坐在吱呀作响的木椅上,看着录取信息喃喃:“这专业听说就业面广。”母亲从厨房探出头,围裙还没解下,笑着说:“学通信好,以后能有出息。”你没说话,盯着“通信工程”后面的“4年制”,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20岁,专业导论课上,老师在讲台上介绍“5G、物联网”,黑板上的粉笔字沙沙作响,你听着那些前沿名词,眼神里透着迷茫与好奇,对这个专业的深度与广度有了初次感知。22岁,学校实验室里,你对着焊坏的电路板发愁,镊子在手里不听使唤。舍友发来消息喊你去打球,你回了句“搞不定这电路,不去了”,继续埋头摆弄元件。23岁,校招季,你穿梭在各个展位间,简历投出去不少,多数换来的是“我们更倾向985、211院校学生”的婉拒。你有些失落,却仍咬着牙,准备下一场面试。25岁,在一家小通信公司做基础维护工作,办公室里,新来的实习生问你:“哥,咱这专业到底咋能学好啊?”你思索片刻说:“多实操,别怕犯错。”可心里却想着自己那些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的日子。28岁,同学聚会,大家聊起各自的发展,有人进了大厂,有人创业成功,你喝着酒,笑着听,脑海里闪过自己为赶项目通宵熬夜的场景。30岁,经过几年打拼,你跳槽到一家稍具规模的公司,负责项目协调。同事拍着你的肩膀:“你经验足,这项目交给你稳。”你看着项目方案,想起大学时熬夜做课程设计的自己。35岁,同学群里热闹非凡,有人讨论换车买房,有人分享技术专利,当年睡你下铺的兄弟调侃:“你在通信圈这么久,肯定赚得不少吧?”你看着自己还在还贷的房子,回复一个无奈的表情,妻子在旁催着交物业费。40岁,孩子好奇地翻着你的《通信原理》课本,你刚想制止,却看到那些熟悉的公式和图表,仿佛回到了大学课堂。45岁,孩子高考填志愿,说:“爸,我想学通信。”你手中的杯子差点掉落,妻子嗔怪你反应大,你定了定神说:“学通信得能吃苦,得不断钻研。”50岁,整理旧物时翻出大学的实验报告批改的痕迹还在,你这才忆起那些抄实验报告的日子。55岁,连续加班后身体发出警报,在医院候诊时,你恍惚看到20岁的自己,怀揣着梦想走进大学校门,阳光洒在身上,对未来充满,在记忆深处熠熠生辉。最后,学校的校园里,学弟学妹们抱着书本匆匆走过,你的实验报告论文还放在学校档案室,扉页的字迹有些模糊,窗外的桂花开得正盛,就像那些回不去却又无比珍贵的青春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