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辈子不上哈工大。”18岁,你对着招生简章上金属材料工程的介绍发呆,母亲把削好的苹果放在《材料科学基础》封面上,糖霜似的果蜡融进书页。窗外松花江的汽笛声混着父亲焊枪的嘶鸣,他摘下护目镜说:“学材料是国家脊梁。”你盯着录取通知书上闪光的校徽,像在看一块淬火后泛着蓝光的钢。
22岁,穿着实验服在透射电镜室熬第三个通宵。隔壁寝室打游戏的欢闹从门缝钻进来,你小心翼翼调节着纳米压痕仪的探针,忽然警报声大作——隔壁课题组师兄的真空溅射炉炸膛了。凌晨三点半,你们蹲在走廊用丙酮擦洗溅到墙上的钛铝合金粉末,教授拎着保温杯经过:“搞材料,就得有耐高温的性子。”
25岁,跟着博导在漠河建极端环境材料试验站。零下42℃的寒夜里,你抱着液氮罐在雪原上蹒跚,防寒面罩结满冰碴。当地老技工递来烤土豆时,手机弹出Nature子刊的拒稿信,理由是“传统金属材料研究创新性不足”。你把冻僵的手伸进高温炉排气口,看冰晶在热浪中蒸腾成转瞬即逝的彩虹。
28岁,婚礼前夜还在青岛做海水腐蚀实验。未婚妻发来最后通牒的微信时,你正用砂纸打磨着被海蛎子啃噬的镁合金试样。喜糖盒里塞着新研发的航空铝箔,伴手礼卡片上印着“此材料可承受1400℃高温”,而酒店大堂的电子钟显示,距离典礼开始只剩四小时车程。
35岁,女儿高烧40℃那周,你困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调试防热涂层。视频里妻子眼眶通红:“孩子会叫爸爸了,是对着CT片叫的。”深夜在整流罩旁写配方调整方案,钢笔水晕开了女儿退烧贴包装袋上的小熊图案,你突然发现新研发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竟和儿童退烧贴的透气孔阵列惊人相似。
45岁,行业论坛上听着年轻人宣讲石墨烯电池。摸出口袋里那枚1998年哈工大校庆纪念章,表面的氮化钛镀层依然锃亮,却照不清你渐生的白发。回实验室路上经过新落成的材料基因库,玻璃幕墙倒映着你与二十年前在XRD衍射仪前的影子重叠,像两种晶相在争夺同一个衍射峰。
60岁,退休仪式上接过学生送的3D打印钛合金纪念杯。杯壁刻着当年你发明的船用钢配方,杯底却藏着他们偷偷植入的碳量子点荧光材料。手机弹出女儿的信息:“爸,我保送哈工大材料学院了。”窗外飘起新世纪第一场太阳风暴,当年你加固的空间站防护层正在电离层外默默吞吐着蓝光,像极了大四那年实验室里总也调不好的等离子体炬。
22岁,穿着实验服在透射电镜室熬第三个通宵。隔壁寝室打游戏的欢闹从门缝钻进来,你小心翼翼调节着纳米压痕仪的探针,忽然警报声大作——隔壁课题组师兄的真空溅射炉炸膛了。凌晨三点半,你们蹲在走廊用丙酮擦洗溅到墙上的钛铝合金粉末,教授拎着保温杯经过:“搞材料,就得有耐高温的性子。”
25岁,跟着博导在漠河建极端环境材料试验站。零下42℃的寒夜里,你抱着液氮罐在雪原上蹒跚,防寒面罩结满冰碴。当地老技工递来烤土豆时,手机弹出Nature子刊的拒稿信,理由是“传统金属材料研究创新性不足”。你把冻僵的手伸进高温炉排气口,看冰晶在热浪中蒸腾成转瞬即逝的彩虹。
28岁,婚礼前夜还在青岛做海水腐蚀实验。未婚妻发来最后通牒的微信时,你正用砂纸打磨着被海蛎子啃噬的镁合金试样。喜糖盒里塞着新研发的航空铝箔,伴手礼卡片上印着“此材料可承受1400℃高温”,而酒店大堂的电子钟显示,距离典礼开始只剩四小时车程。
35岁,女儿高烧40℃那周,你困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调试防热涂层。视频里妻子眼眶通红:“孩子会叫爸爸了,是对着CT片叫的。”深夜在整流罩旁写配方调整方案,钢笔水晕开了女儿退烧贴包装袋上的小熊图案,你突然发现新研发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竟和儿童退烧贴的透气孔阵列惊人相似。
45岁,行业论坛上听着年轻人宣讲石墨烯电池。摸出口袋里那枚1998年哈工大校庆纪念章,表面的氮化钛镀层依然锃亮,却照不清你渐生的白发。回实验室路上经过新落成的材料基因库,玻璃幕墙倒映着你与二十年前在XRD衍射仪前的影子重叠,像两种晶相在争夺同一个衍射峰。
60岁,退休仪式上接过学生送的3D打印钛合金纪念杯。杯壁刻着当年你发明的船用钢配方,杯底却藏着他们偷偷植入的碳量子点荧光材料。手机弹出女儿的信息:“爸,我保送哈工大材料学院了。”窗外飘起新世纪第一场太阳风暴,当年你加固的空间站防护层正在电离层外默默吞吐着蓝光,像极了大四那年实验室里总也调不好的等离子体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