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吧 关注:52,540贴子:334,231
  • 3回复贴,共1

“斟酌”是这样的意思?深入了解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酒文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这是北宋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绘的一场宴会的剪影。此时桌上杯盘狼藉,众人忘却了一切规矩礼节,只有尽情欢畅。
中国自古以来最讲究的就是“礼”。小到饮食起居,大到安邦定国,都离不开“礼”,这是中国独有的特征。现在我们从小处着手,说说中国的酒之礼。
上古正规的饮酒,不是后代那样将壶中的酒直接注入酒杯。上古的酒器分三档,分别是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用来藏酒,便于长期保存,代表的有壶、罍等大型酒器;盛酒器用来盛酒,是饮酒时暂时贮酒之器,饮时把酒从贮酒器倒入盛酒器中,代表的有樽类中型酒器;饮酒器供人接口而饮,代表的有爵、觚、觥、卮等小型酒器。
上古酒器等次众多,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个舀酒器,就是在饮酒时用舀酒器把酒从盛酒器舀入饮酒器。这是上古和后代饮酒时最大的不同,反映出上古之人饮酒时的庄严正式。
舀酒器是三档酒器间的纽带,舀酒器是“勺”,是一种小型的舀酒工具,容量大致有一小碗到半小碗的容量。“勺”有时也做动词,表示舀酒,舀酒有一个专门的词语——斟酌
“斟”的本意是动词:用勺子舀取,其实最开始“斟”指舀羹汤,不指舀酒,《吕氏春秋·任数》:“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孔子受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连藜菜做的羹汤也不曾舀起过,事实上孔子已经七天没尝过米饭是什么味了。后来“斟”从舀羹汤变为舀酒或倒酒,鲍照《答客》:“欢至独斟酒,忧来辄赋诗”。鲍照说自己幽居时,欢乐来了为自己倒上酒,为什么用“斟”不用“酌”?人在独处时欢乐经常不期而至。此时极度高兴,高兴到不知所措。看着眼前的酒杯,便特意为自己斟满了酒。这杯酒不在于喝不喝,而在于让自己在高兴的不知所措时得以平复。
“酌”本意指斟酒喝,也就是舀酒喝。“斟”和“酌”的不同之处是:“斟”只指舀酒的动作;而“酌”指舀酒喝,包括了“斟”和“饮”两个动作。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几句反映了李白最深沉的孤独,用“酌”字而不用“饮”字,说明李白独自斟酒独自喝,特意写出斟酒喝酒的这个过程,更能体现出人在孤独时候的自娱自乐,这不是一个泛泛的“饮”所能表达出的意思。
斟酌二字连用,有三种意思:
①舀酒义“腾酒车以斟酌”
②饮酒义“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续此平生亲。”
③思量义“而后王斟酌焉”
现在说说饮酒器,现代人喝酒用杯子,古代却全然不同。最初,古人口中的杯子并不是用来喝酒的,比如成语杯水车薪中的“杯”。杯水车薪出自《孟子·告子上》:“一杯水何以救一车薪之火?”孟子说一杯水怎么能够救得了一车柴燃起的火呢?孟子用杯作比喻来救火,显然孟子口中的杯不是指酒杯,毕竟救火不可能用酒杯去救。孟子口中的杯实际指的是“耳杯”。耳杯主要是用来盛羹菜,相当于今天的菜盆。耳杯摊口椭圆,两侧有耳,多是木质,也有铜质。用耳杯(菜盆)去救火是人在危急情况随手能抓到的东西,孟子用来作比喻合情合理。
耳杯盛行于战国秦汉,魏晋以后耳杯逐渐消失,那时候有人说杯,指的已是酒杯,而不是耳杯了。成语“杯盘狼藉”“杯弓蛇影”指的便是酒杯,但是这种酒杯并不是由耳杯发展而来,而是从“卮”发展而来。
“卮”【zhì】是古代常见的酒杯,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里就出现了这种酒杯。《战国策·齐策二》:“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故事中,两个人手中的卮就是酒杯。鸿门宴中项羽对樊哙说:“壮士,赐之卮酒”,就是用卮装的酒。“卮”一般容五升,大的可有一斗,卮是圆筒形,有的有盖。确切地说,卮很像现在的搪瓷杯,是古代的大中型饮酒器。
除卮之外,古代还有其他饮酒器,这里说说最有代表的一系列青铜饮酒器。
“爵”我国最早的青铜酒器,伸颈垂尾,像一只雀形。“爵”腹部圆筒形;开口一面是长的尖嘴叫“尾”用于饮酒,一面是管状的凹槽叫“流”用于注酒;爵口还有两个凸起的蘑菇形短柱;腹部有鋬【pàn】;底部是三个尖足。“爵”容量一升。
“觚”【gū】细腰侈口,像一只圣杯。“觚”长身,口部和底部呈喇叭状;底部有凸出四条棱,是青铜器榫接的巧妙装置。《论语·雍也》:“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还是觚吗?这还是觚吗?“觚”容量二升。
“觯”【zhì】圆腹;侈口;圆足;有盖。“觯”容量三升。
“角”角与爵形似,不同的是角口部都是尖嘴,两边上翘形似元宝,上无两柱,有的有盖。“角”容量四升。
“斝”【jiǎ】形似爵,但是无“流”无“尾”;有三足,两柱,一鋬。“斝”是商代流行的大饮酒器,祭祀时可用于盛酒浇地祭神。“斝”容量五升或六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18 08:23回复
    “觥”【gōng】是最大的饮酒器,兕牛角形,故常称为“兕觥”。“觥”椭圆形或方形大腹;圆足或四足;有盖有大口流,流口做成兽形。《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觥”容量七升。觥可做酒器的统称,《醉翁亭记》:“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筹:这里指酒筹,用来计算饮酒数量的筹码。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而坐着时而站起,大声喧哗,是众宾客在尽情欢畅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18 08:24
    回复
      2025-10-11 19:22: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4-18 08:25
      回复
        原文有图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4-18 08: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