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能量共振原理及其影响,量子物理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是能量,一切皆为振动。科学家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子中还可以分为电子与中子等粒子,这些粒子都具有周期性的振动特质以及电磁性,因此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一种振动;因为振动频率的不同以及相互影响而形成不同物质,也就形成了多元丰富的世界。能量疗愈的理论建立在共振原则上。1665年,荷兰科学家克里斯丁·贺金斯(Christian Huyens)发现了共振原理(Entrainment):当两种有著不同周期(频率)的物质能量相遇,振动频率较强的一方会使较弱的一方以同样的频率振动,形成同步共振的现象。也就是说,强大的振动频率能够投射到另一物体上,使振动频率较弱的物体受到刺激,而与振动频率较强的物质共鸣而振动。科学实验中亦早已证实,生物除了肉体之外,还有看不见的「身体」--生物磁性能量场。磁性能量场来自于生物体内电子传递时所形成的生物电能,就像是地球之外的大气层一样,如果生物功能丧失,就会失去生物电能。某些器官能够形成特别强烈的磁性能量场,例如心、肝、脾藏、脑部与眼球;将之应用在医学上,就成了常见的心电图以及脑电图,以及透过水分子及磁性能量场间的共振,对人体内部进行描绘以精准找出病灶的核磁共振显影(MRI)。肉体的创伤与病变会影响磁性能量场,而当磁性能量频率低且混乱时,也会反映在肉体上。前面提到,大脑进行各种指令时,电子携带讯息的过程会形成大量的生物电能交流,影响全身整体的磁性能量场。因此当我们处于负面情绪或负面思考时,生物磁性能量场便进入低频状态,容易生病或发生事故;但若处于正面情绪状态,也能使肉体逐渐强壮,感到自己获得力量。因此透过外在或是内在状态的改变,即使是某个物件或是某种情绪的改变,都能使整体生物磁性能量走向正面或负面。愈来愈多相关研究或实际经验支持这样的理论,例如《改变大脑的灵性力量》、《奇迹》、《脑波振动》等书作者都长年研究生物磁性能量与人类整体健康,甚至有实际体验来证实这股不可思议的力量。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离电脑跟手机远一点,多跟大自然做朋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