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以为自己看透了所有黑暗,直到我学会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3年前,主播和很多人一样,每天刷着手机越看越绝望:什么贫富差距、腐败新闻、各种不公、各种阴谋论……越看越觉得黑暗。主播当时觉得自己看透了一切,甚至把正能量的新闻都当成洗脑笑话;主播当时认为所有官方调查的真相都是谎言,于是就在网络上整天宣泄,大杀四方,用极端的话骂体制,以为自己才是清醒的人。
主播现在就在想,当时似乎像是被控制了一样,心里只有一股冲劲,但从未认真思考过——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被带节奏呢?后来主播才明白:为什么当时会像被控制一样?因为营销号或极端内容往往通过煽动愤怒、失望或被欺骗感的情绪,来激活大脑的情绪中心,压制大脑的理性分析区。这时候人会陷入一种战斗状态,急于寻找发泄出口,而非冷静判断。这个时候无论真相怎样,被带节奏的人都是不会听的,相反容易更加情绪化。

在心理学里有个"逆火效应":当人们接触到与自己原有信念相矛盾的信息时,反而会强化原有信念,甚至对反驳信息产生更强的抵触。就像是当有人试图用事实纠正被营销号影响的错误观点时,对方可能不仅不接受,反而更加坚信自己的新认知。这是因为大脑将被反驳视为威胁,激活防御机制,进一步巩固原有立场。
算法像一只无形的手,不断把"贫富差距""体制腐败"的推送塞进主播的手机。久而久之,主播的首页只剩下愤怒。我以为全世界都和我一样在骂,却忘了算法早就给我戴上了一副黑暗滤镜。评论区里"恨国""土清醒""正能量是奴才"之类的标签满天飞,好像不跟着骂就是叛徒——心理学称之为"社会认同":为了融入群体,我们甚至会扭曲自己的真实想法。

直到某天,主播看到一条视频:山区老教师用扁担挑着课本走了十里山路,评论区却都在嘲讽"摆拍""官方作秀"。但主播突然想起,自己的小学老师也曾冒险家访;主播也会刷到"黍黍们"冒雨指挥交通……主播当时就想:或许这才是大部分人的样子,而不是"少数人作恶多端就以此以偏概全"。
后来主播了解到"确认偏误"这个心理作用——原来我们只会关注符合自己预设的信息。那些营销号深谙此道,他们用"贫富差距""腐败"等关键词激活我们的愤怒,而愤怒会压制理性思考,让我们只顾着发泄,却忘了问:这是全部真相吗?
当人感到无力改变现实时,接受一种黑暗叙事反而会获得心理安慰。比如"不是我不努力,是社会太腐败",这种归因能暂时缓解挫败感,让人误以为看透了一切。而这种极端观点往往又有强烈的社群属性(如某些论坛、评论区),加入这类群体后,人们会通过从众心理和社会认同强化偏见,甚至将"恨国""拔乱反正"视为一种"觉醒者"的身份标签。

现在的主播遇到极端观点时,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我的愤怒是针对事件,还是被刻意制造的标签?
二、如果我生活在一个"全黑"的社会,手机里的外卖、路灯下的安全,又是谁在维护?
三、批判之后,我能做些什么让这里变好?哪怕只是少转发一条未核实的消息。
曾经的主播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后来才明白:真正的清醒是承认自己也会犯错。就像心理学中的"达克效应"——越无知的人越自信,而智慧始于意识到自己的局限。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完美,但当我们停止用标签概括一切,改变才会真正开始。这个视频不是为了说服谁,而是想对曾经的自己说:真正的勇敢不是躲在键盘后宣泄绝望,而是在看清阴影后,依然愿意寻找光的方向。
如果你也曾被无力感淹没,试着摘下算法的黑暗滤镜:在按下转发键前多问一句"真的吗";在骂声震天时,记得看看路边为你亮着的灯。改变从来不是一夜之间,但当我们停止喂养愤怒,改变就已经开始了。
主播是一个正在学习清醒的普通人。你愿意和主播一起,把"骂醒这个世界"的力气分一半给"看清这个世界"吗?


3年前,主播和很多人一样,每天刷着手机越看越绝望:什么贫富差距、腐败新闻、各种不公、各种阴谋论……越看越觉得黑暗。主播当时觉得自己看透了一切,甚至把正能量的新闻都当成洗脑笑话;主播当时认为所有官方调查的真相都是谎言,于是就在网络上整天宣泄,大杀四方,用极端的话骂体制,以为自己才是清醒的人。
主播现在就在想,当时似乎像是被控制了一样,心里只有一股冲劲,但从未认真思考过——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被带节奏呢?后来主播才明白:为什么当时会像被控制一样?因为营销号或极端内容往往通过煽动愤怒、失望或被欺骗感的情绪,来激活大脑的情绪中心,压制大脑的理性分析区。这时候人会陷入一种战斗状态,急于寻找发泄出口,而非冷静判断。这个时候无论真相怎样,被带节奏的人都是不会听的,相反容易更加情绪化。

在心理学里有个"逆火效应":当人们接触到与自己原有信念相矛盾的信息时,反而会强化原有信念,甚至对反驳信息产生更强的抵触。就像是当有人试图用事实纠正被营销号影响的错误观点时,对方可能不仅不接受,反而更加坚信自己的新认知。这是因为大脑将被反驳视为威胁,激活防御机制,进一步巩固原有立场。
算法像一只无形的手,不断把"贫富差距""体制腐败"的推送塞进主播的手机。久而久之,主播的首页只剩下愤怒。我以为全世界都和我一样在骂,却忘了算法早就给我戴上了一副黑暗滤镜。评论区里"恨国""土清醒""正能量是奴才"之类的标签满天飞,好像不跟着骂就是叛徒——心理学称之为"社会认同":为了融入群体,我们甚至会扭曲自己的真实想法。

直到某天,主播看到一条视频:山区老教师用扁担挑着课本走了十里山路,评论区却都在嘲讽"摆拍""官方作秀"。但主播突然想起,自己的小学老师也曾冒险家访;主播也会刷到"黍黍们"冒雨指挥交通……主播当时就想:或许这才是大部分人的样子,而不是"少数人作恶多端就以此以偏概全"。
后来主播了解到"确认偏误"这个心理作用——原来我们只会关注符合自己预设的信息。那些营销号深谙此道,他们用"贫富差距""腐败"等关键词激活我们的愤怒,而愤怒会压制理性思考,让我们只顾着发泄,却忘了问:这是全部真相吗?
当人感到无力改变现实时,接受一种黑暗叙事反而会获得心理安慰。比如"不是我不努力,是社会太腐败",这种归因能暂时缓解挫败感,让人误以为看透了一切。而这种极端观点往往又有强烈的社群属性(如某些论坛、评论区),加入这类群体后,人们会通过从众心理和社会认同强化偏见,甚至将"恨国""拔乱反正"视为一种"觉醒者"的身份标签。

现在的主播遇到极端观点时,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我的愤怒是针对事件,还是被刻意制造的标签?
二、如果我生活在一个"全黑"的社会,手机里的外卖、路灯下的安全,又是谁在维护?
三、批判之后,我能做些什么让这里变好?哪怕只是少转发一条未核实的消息。
曾经的主播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后来才明白:真正的清醒是承认自己也会犯错。就像心理学中的"达克效应"——越无知的人越自信,而智慧始于意识到自己的局限。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完美,但当我们停止用标签概括一切,改变才会真正开始。这个视频不是为了说服谁,而是想对曾经的自己说:真正的勇敢不是躲在键盘后宣泄绝望,而是在看清阴影后,依然愿意寻找光的方向。
如果你也曾被无力感淹没,试着摘下算法的黑暗滤镜:在按下转发键前多问一句"真的吗";在骂声震天时,记得看看路边为你亮着的灯。改变从来不是一夜之间,但当我们停止喂养愤怒,改变就已经开始了。
主播是一个正在学习清醒的普通人。你愿意和主播一起,把"骂醒这个世界"的力气分一半给"看清这个世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