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网上闲逛读论文的时候偶然看到了叶伟奇老师2013年在《东方收藏》月刊上的文章《康熙钱上的早期商业密码》,才知道原来我这枚钱币上的倒“T”形戳记是苏州码子的一个字符“⊥”,也就是“6”的意思,应该是当时商会、钱庄等所用的代用币。非常兴奋,也感慨万千,一枚小小的钱币折射出了清代商业的历史,蕴含着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枚钱币铸于清代宝泉局,即北京东四四条83号,后几经流转,伴随着贸易的全国网络流转至江浙地区。三百多年后,该枚钱币的上上任主人从浙江某农村一线收了上来,并佩戴于钥匙上,爱不释手,时常把玩,后因其他原因将其挂售于闲鱼;一段时间后,该钱币被杭州市一位钱币爱好者购买,并送至华夏北京总部进行评级(2024年),终于穿上了正宗的衣服;一年后,该枚钱币被另一位钱币爱好者在杭州二百大古玩市场看中,经过思考,终于买下——而我,就是这“另一位钱币爱好者”。
古钱币,从未有完美无缺者,所谓完美者恰恰缺少那一段故事。我想,学会接受钱币的某些不完美才是合格的钱币爱好者,这既是对收藏爱好的正确解读,也是对钱币所载深厚历史的尊重。









这枚钱币铸于清代宝泉局,即北京东四四条83号,后几经流转,伴随着贸易的全国网络流转至江浙地区。三百多年后,该枚钱币的上上任主人从浙江某农村一线收了上来,并佩戴于钥匙上,爱不释手,时常把玩,后因其他原因将其挂售于闲鱼;一段时间后,该钱币被杭州市一位钱币爱好者购买,并送至华夏北京总部进行评级(2024年),终于穿上了正宗的衣服;一年后,该枚钱币被另一位钱币爱好者在杭州二百大古玩市场看中,经过思考,终于买下——而我,就是这“另一位钱币爱好者”。
古钱币,从未有完美无缺者,所谓完美者恰恰缺少那一段故事。我想,学会接受钱币的某些不完美才是合格的钱币爱好者,这既是对收藏爱好的正确解读,也是对钱币所载深厚历史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