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吧 关注:280,462贴子:2,848,757

回复:[私家论文]浅析粤方言区的俗语与其民俗的关联 (转)

收藏回复

(6)上屋搬下屋,唔見一籮殼29:指搬家必定會有損失,哪怕是從上一間屋子搬到下一間屋子也要損失一籮殼子。

(7)牛唔飲水唔撳得牛頭低30:撳,摁。牛不喝水就無法把牛的頭摁下來。比喻他人不願意幹某事,不能強迫他去幹。

(8)冇咁大只蛤乸隨街跳31(邊有咁大只蛤乸隨街跳):冇咁大只,指沒有那鶱大;蛤乸,大青蛙,田雞。意思是不會有那鶱大的田雞滿街跑,也就是不會有便宜的東西等著你去撿。

(9)冇咁大個頭,咪戴咁大頂帽32:沒有這麼大的頭,就不要戴那鶱大的帽子。即要量體裁衣或量力而行。



16楼2010-12-28 09:26
回复
    1.2.3與農務農村生活家禽牲畜相關的歇後語:

    (1)生水芋頭,侲侲地33:生水芋頭,指煮熟後仍不面的芋頭;侲侲地,侲,讀音同神,指有點兒發艮。比喻傻裏傻氣,或神經不正常的人。

    (2)生骨大頭菜,種(縱)壞34:骨,這裏指大頭菜的筋。大頭菜生了筋就不好吃,是種壞了。粵方言有很明顯的平翹舍不分,所以種和縱是同音字,縱,指寵愛、***;縱的意思。指由於溺愛把孩子寵壞。

    (3)入網魚,進籠蝦,走唔甩35:甩,脫。魚進了網,蝦進了籠,沒法逃脫。比喻逃脫不了責任。

    (4)上山捉蟹,難36:山上沒有螃蟹,要在山上捉螃蟹,自然是難了。比喻事情難以辦到。近似“緣木求魚”。

    (5)白雲山蟋蟀,得把聲37:得把聲,只有聲音,即只是會叫喚而已。白雲山開發以前蟋蟀很多,廣州人常去捉蟋蟀。但這裏的蟋蟀雖然叫聲響亮,卻不善於打鬥。人們用來比喻人只會去叫喊不會幹。

    (6)白花蛇浸酒,冇功效38:用白花蛇浸酒沒有藥效。民間認為,用眼鏡蛇、五步蛇、金環蛇、銀環蛇等毒蛇來浸酒才有藥效。指某種藥物對治療某種病沒有效力,也指某種措施沒有作用。
    


    17楼2010-12-28 09:26
    回复
      2025-11-25 03:03: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3.1與天氣相關的諺語:

      (1)白翼撲燈火,狂風大雨滂沱40:白翼,一種飛蟻,夏秋風雨來的夜晚常成群在燈火周圍飛舞;大雨沱,大雨滂沱。飛蟻撲燈火,意味著狂風大雨就要來臨。

      (2)春霧晴,秋霧雨41:春天有霧,天毑赙朗;秋天有霧,則會下雨。

      (3)打風唔蕩西,三日就翻歸42:打瘋,刮颱風,指刮颱風;蕩西,(風刮向南方);翻歸,回家、轉回來。意思是刮颱風的時,開始非F际菑臇|北刮過來,一般轉向南方,到颱風即將過去時就轉刮向西北。如果風向不轉向西北方的話,三天之後颱風還要來。這裏說“三日”只是個大概的天數,又是一兩天風就轉向。

      (4)大寒出熱,牛乸死絕43:牛乸,指母牛。大寒在一月二十或二十一日。如果天氣轉暖,預兆開春時會特別寒冷,母牛都要凍死,早稻播種要推遲,因而影響收成。

      大寒冇雨落春霜44:大寒時沒有下雨,到了春天就會出現霜凍。

      (5)白露水,冇益人45:冇益人,只沒有益處,無利處。白露節氣,在九月7、8、或9號之間,民間認為這是下雨漲水對人或莊稼都不利。“冇益人”指無益於他人,甚至有損於他人。
      


      19楼2010-12-28 09:27
      回复
        (6)大暑涼,秋後熱46:如果大暑的時候天氣涼,到秋天天氣就會熱。

        大暑小暑,有米懶煮47:小暑至大暑期間,天氣最熱,人麼連飯都懶得做了。形容這時的氣候十分炎熱。

        (7)冬在月頭,賣被置牛香48:冬在月尾,賣牛置被:冬,冬至;月頭,月初;月尾,月底;冬至如果出現在農曆月初,當年不冷,可以把被子賣掉來買耕牛;冬至如果出現在農曆的月下旬,當年就會很冷,要把耕牛賣掉來買被子。

        幹冬濕年49:冬至時如果沒有雨,春節期間就很可能會下雨。

        (8)寒露打大風,十個田頭九個空50:寒露刮大風,田地裏的莊稼大部分都會失收。

        寒露過三期,遲早一齊標51:標,抽穗。寒露在十月上旬,再過幾天不過什麼時候插的禾苗都一塊兒抽穗了。意思是要及早插秧,不然過了寒露就要抽穗了,所種的稻子生長時間就不夠。
        (9)蜘蛛掛簷前,但凡求雨望天穿52:蜘蛛在屋簷前結網,預兆未來將是晴天,求雨者望穿天也不會求得到雨。

        蜘蛛匿台底,風雨一齊嚟53:匿,躲藏;嚟,來。蜘蛛多在桌子底等陰暗的地方,風雨可能就快要來了。

        蜘蛛添絲,主好天時54:蜘蛛在外面增補蜘蛛網,說明天氣要變好了。

        (10)朝出紅雲晚落雨,晚出紅雲曬街市55:早上東方出現紅雲晚上就會下雨,黃昏的時候西邊看到有紅雲,第二天就是大晴天(情況類似于“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朝霞陰,晚霞晴56:早上有朝霞,可能會變陰,黃昏時有晚霞,就會變晴。


        20楼2010-12-28 09:27
        回复
          1.4廣東人與廣東飲食文化

          1.4.1飲食文化,在廣東是相當重要的文化,一是因為其地理條件,有大量的可供食用的動植物資源,於是廣東人便“靠山食山,靠海是海”,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裏遊的,只要是能煮了吃了的,廣東人大抵都吃過。然而二〇〇三年,廣東攜著果子狸進入了主流媒體的視野範圍,成為了關注的焦點。廣東人愛吃野味,這是每一個生活在廣東的人都清楚了,我小時候吃過蛇,也吃過果子狸等受保護的或者沒受保護的“野味”。唯一最瞭解的莫過於是吃蛇了,記得當時人們吃蛇膽的方法是先到好了一小杯白酒,然後將蛇膽***;入酒內戳破,末綠接近普藍或者黑色的蛇膽汁與酒液混在一起,一同飲入;而蛇皮蛇肉的,則是有一道廣東的地道菜叫“椒鹽蛇碌”,廣東的菜式多樣而且奇怪,在這個方面,“野味”也在一定的時期裏作出了比較重要的貢獻。在1.1中,我們已經知道了水在廣東人心中的重要地位,這裏就不得不提,飲食文化在廣東的重要性,廣東人不說或少說“靠自己”多說“食自己”;而用“食硬”來代表對某一件事情很有把握;用“食懵咗”來說人腦袋瓜不靈光;用“你食左飯未?”來作為最平常的寒暄方式等等,廣東人愛吃,什麼都能吃,也什麼都想吃,於是酵有了跟吃有關的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


          21楼2010-12-28 09:28
          回复
            1.4.2與廣東飲食文化有關的俚語:

            (1)東莞臘腸57:“東莞臘腸”和“短肚闊封”其實是一個意思,說的都是因為廣東的東莞所產的臘腸很有特色,短而粗大,有獨特的香味。人們用此來形容個子矮而胖的人。

            (2)苦瓜咁嘅面58:向苦瓜那樣的臉,形容人愁眉苦臉的樣子。

            (3)隔離飯香59:隔離,隔壁。小孩子往往覺得別人家的飯菜比自己家的香。多用來指一些對自己的東西習以為常,不覺得好,對別人的東西則十分羡慕,總覺得別人的東西好。

            (4)雞髀打人牙鉸軟60:雞髀,雞腿;牙鉸,下巴的關節。吃了人家的東西,下巴關節就發軟,連說話都硬不起來了(意思等同於“吃人嘴軟,拿人手短”)。

            提到了雞腿,廣東人也有一句作為戲謔用的俚語,畀畀畀,膝頭(哥)對上就系髀:畀(béi2),給,與“髀”同音;膝頭(哥),膝蓋;髀,大腿。意思就是不給,這是廣東人用了很戲謔的方式作的否定回答,“畀”(給)是沒有的了,但真的“髀”(大腿)我倒是有的。
            


            22楼2010-12-28 09:28
            回复
              1.4.3與廣東飲食文化有關的諺語:

              (1)饑吃荔枝,***7;吃黃皮61:民間認為荔枝是熱性水果,糖份多,肚子***7;的時候吃可以消除饑***7;感;黃皮甜中帶酸,可以幫助消化,適宜在飯後吃。

              (2)薑辣口,算辣心,辣椒辣兩頭62:吃薑知覺的嘴巴辣,吃酸則覺得胃辣,吃辣椒則是嘴巴和肛門都覺得辣。說明這三種食物雖然都辣,但對人身體的刺激是不一樣的。

              (3)廣東三樣寳:陳皮、老薑、禾杆草63:陳皮,新會柑的皮,又叫果皮;也泛指作藥用或者調料用的一般的幹柑的皮;老姜,鮮薑的一種;禾杆草,稻草。廣東三件寳是陳皮、鮮薑、和稻草。這僅是打趣用的話。因為在廣東,人們用這三樣東西的時候很多,陳皮、鮮薑幾乎是每天都能接觸到,稻草的用途也是很廣的。

              (4)紅棗巢皮心未老64:巢皮,皮膚皺。紅棗幹了以後其外皮起滿了皺紋,好像很老,其實它的核並不老。比喻人年紀雖老但意識還沒有老化,技術或欲望並沒有減退。

              (5)鹹魚臘肉,見火就熟65:鹹魚和臘肉只要稍微一燒、烤或蒸,很快就熟,因為這些東西水分極少,遇到高溫馬上就熟。
              


              23楼2010-12-28 09:29
              回复
                (6)鹹魚淡肉66:這是一種廣東的烹調技術,做魚的菜要鹹一點,做肉的菜要淡一點。

                (7)蒸生瓜,侲侲地67:蒸生瓜,指瓜蒸不熟。侲侲地,侲,讀音同神,指有點兒發艮。比喻傻裏傻氣,或神經不正常的人。
                (8)朝朝一碗粥,***7;死醫生一屋68:朝朝,每天早上,或每天。每天早上喝一碗粥,身體就健康,就用不著去看病,醫生也要事業了。(這一句跟從英語“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直譯過來的港式諺語“每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其實是差不多的意思,二者都是推崇吃某一樣對身體有利的食物,只不過粥,在廣東文化裏有其舉足輕重的地位,廣東人的早***4;的經典配套一般是“油炸鬼(油條)”配白粥,廣東的粥更是各色各樣,就我所了解的而言,就已經有腐竹白果粥、鹹菜豬骨粥、柴魚花生粥、艇仔粥、狀元及第粥等,廣東人不僅講求“煲湯”,也即是後來我們所瞭解的“老火靚湯”,也講究“煲粥”,典型的廣東的粥是由一種入口即化一般的他們稱為“棉”的口感,不同於潮州的粥,粒粒分明,也異於北方的“稀飯”。當然這裏所說的粥,是指“粥水”,顧名思義,也就是粥裏水分較多的一部分,早晨空腹喝“粥水”被廣東人普遍認為具有清理腸道的功能,而清理腸道清除腸道的廢物對身體有著莫大的好處,這也就是這句諺語的由來。)
                


                24楼2010-12-28 09:31
                回复
                  2025-11-25 02:57: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4.4與廣東飲食文化有關的歇後語:

                  (1)苦瓜撈牛肉,越撈越縮70:撈,拌,又作謀生、混(日子)解;縮,縮水的簡稱,既錢越來越少了,用苦瓜拌牛肉,越拌肉越縮小。比喻人外出謀生,越過越不好,即錢越來越少。

                  (2)苦瓜炆鴨,苦過弟弟71:炆,燒、燜;弟弟(di4 di2),象聲詞,鴨子叫的聲音,也指鴨子。用苦瓜來燒鴨,讓鴨也變苦了。指生活、工作等非常艱難的意思。

                  (3)隔年月餅,膉(益)曬72:膉(yig1),含油類的食物存***;時間過長而變了味道。廣州話“膉”與“益”同音,“益曬”也就只對某人大為有利,後面要帶指人的賓語。
                  (4)隔夜茶,唔倒(賭 dou2)唔安樂73:習慣認為隔夜茶是有毒的,一定要倒掉。廣州話“倒”和“賭”同音。“唔倒唔安樂”諧音“唔賭唔安樂”即不賭不舒服。形容人蝕賭成性。

                  (5)隔夜油炸鬼,冇厘火氣74:油炸鬼,油條;冇厘火氣,指油條已經涼了而且變蔫兒了。比喻人沒有朝氣、無精打采。(對於“火氣”我是尚存異議的,因為現在我所接觸到的“火氣”一詞,並不是指朝氣,而是脾氣,如“咁大火氣”意思是生那鶱大的氣,那鶱大,也就是咁大的意思。而且廣東的俗語裏還有一句“新官上任三把火”,其中的話也是指跟嚴厲,脾氣有關的詞。)
                  


                  26楼2010-12-28 09:33
                  回复

                    (6)廣東涼茶,包好75:廣東涼茶,廣東人用來去火的湯藥,一般上火的人喝滤就會好。包好,保證好。指保證做好或保證有功效。(廣東的涼茶的主要作用莫過於有兩個,下火和祛濕,這要結合廣東的特殊氣候及地形來看,廣東地區溫熱且雨多濕氣重,人多生病,在古代已有用瘴氣來描述廣東一帶的氣候對人體的傷害。關於“祛濕”一詞,粵方言中更是有個叫“濕滯”的俚語,意為麻煩,“呢鑊濕滯了”指的就是“這次麻煩大了”的意思,廣東人講求“祛濕”,即把滯留在體內的致病致虛弱得濕毲F寂懦鲶w內,於是“濕滯”這一代表“濕氣滯留(體內)”的說法也就有了更形象而生動的意義了。)
                    (7)賣鯇魚尾,搭嘴76:鯇魚,草魚。廣州習慣,鯇魚尾比魚身或魚頭略貴,因此,市場上賣鯇魚尾時一般要搭一些魚頭的部分。搭嘴,即插嘴、插話。表對經常插嘴的人極為討厭的情緒。

                    樣的,關於飲食的歇後語,在粵方言中也是數不勝數的,結合了粵方言的一些遣詞造句的技巧,食物不再是食物,而是活靈活現在日常生活當中,這也是廣東民俗風情的一大亮點。 


                    27楼2010-12-28 09:33
                    回复
                      注釋(版權所有,略)

                      參考文獻

                      ①烏丙安著:《中國民俗學(新版)》,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

                      ②歐陽覺亞、周無忌、饒秉才著:《廣州話俗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9。

                      ③饒原生著:《粵語口頭禪》,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

                      ④陳雄根、何杏風、張錦少著:《追本窮源——粵語辭彙趣談》,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

                      ⑤曾子凡著:《香港粵語慣用語研究》,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8。

                      ⑥陳正祥著:《廣東地志》,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78。

                      ⑦朱建頌著:《方言與文化》,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⑧詹伯慧主編:《第八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議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⑨甘於恩主編,劉倩副主編:《七彩方言——方言與文化趣談》,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⑩張洪年、張雙慶、陳雄根主編:《第十屆國際粵方言討論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29楼2010-12-28 09: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