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设置一个>规则的话,>的判定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形而定。在看海的三年后,也就是853年来马莱前,都可以说同伴>自由。到了马莱单独行动后,救了中东少年拉姆齐,以及三笠选择家人后,艾伦开始觉得未来不会改变,就开始愈发绝望,愈发朝着自己看到的,既定的轨迹前进,“自由”就开始比重加大。所以三笠在船上说艾伦变了,以前的艾伦不会把同伴陷入生死未卜的战场,间接导致莎夏的死w。但三笠也知道艾伦又没变,艾伦就是如此感性,喜怒形于色,且一直是感性地遵从本心地“追逐自由,破坏掉阻挡自己自由的事物”。如果说,艾伦在地鸣踩踏联合舰队前,可以说是同伴的生命的比重较大。但在踩踏联合舰队后,艾伦操纵地鸣开始无差别ts灭世的时刻,艾伦看到梦想中崭新的大地的时候,“自由”到达了顶峰。这时自由>同伴。当然不是说同伴不重要,但这个时候,同伴的生命,就偏移成了同伴们的自由。但要注意同伴的自由≠同伴的生命。因而韩吉才会牺牲。在飞机上艾伦拉他们进道路谈话,不剥夺众人的巨人之力,实际是因为“自由”。也因为自由,始祖尤弥尔才能被艾伦“结束了”的话语打动,把始组权限给了艾伦,让艾伦开启地鸣。

艾伦自己有踏平世界的自由,同伴也有阻止自己的自由。后面始祖,通过吉克和阿尔敏的谈话,面对吉克召唤自己这边智慧巨人的意识,始祖并未阻止。这也意味着,始祖这个相对客观中立的存在,也开始侧重偏向于阿尔敏、三笠等人。因为始祖尤弥尔要的,跟艾伦是不一样。艾伦要的是“毁灭所有阻挡在自己“自由”面前的事物”,而始祖尤弥尔要的是“解开困扰自己千年多以来的心结”因而才会链接艾尔迪亚人,在他们之间渴求能解答自己疑惑的事物。但跟艾伦相似的是,始祖要的答案更像是感性的认识而非什么理性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