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关于盐桥
第1章第3节为原电池中提到了双液电池的盐桥问题。关于盐桥的结构和作用原理查了很多资料才大概搞明白,真惆怅~大致了解了双液电池之所以使用盐桥是为了消除液间电势、盐桥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会定向移动进入到阴极池和阳极池、盐桥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重装溶液......
下面是些参考资料:
液接电位:当组成或活度不同的两种电解质接触时,在溶液接界处由于正负离子扩散通过界面的离子迁移速度不同造成正负电荷分离而形成双电层,这样产生的电位差称为液体接界扩散电位,简称液接电位,
液接电位的影响因素:液接电位是由于离子运动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液接电位的大小:一般不超过30mV
液接电位的稳定性:不稳定(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
液接电位的存在使实验时很难得出稳定的实验数值
液接电位是引起电位分析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减免液接电位的方法:在两种溶液之间插入盐桥以代替原来的两种溶液的直接接触,减免和稳定液接电位
用作盐桥溶液的条件:
阴阳离子的迁移速度相近;
盐桥溶液的浓度要大;
盐桥溶液不与溶液发生反应或不干扰测定
盐桥作用的原理:
由于盐桥中电解质的浓度很高,两个新界面上的扩散作用主要来自盐桥,故两个新界面上产生的液接电位稳定。又由于盐桥中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差不多相等,故两个新界面上产生的液接电位方向相反、数值几乎相等,从而使液接电位减至最小以致接近消除
例如,0.1mol/L HCl与0.1mol/L KCl的液接电位约为27mV,当其间插入饱和氯化钾盐桥后,接界电位减小至1mV以下。
常用的盐桥溶液:有饱和氯化钾溶液、4.2mol/L KCl、0.1mol/L LiAc和0.1mol/L KNO3
盐桥的使用形式:有单盐桥、双盐桥和固态U型盐桥
外盐桥溶液的作用:
①防止参比电极的内盐桥溶液从液接部位渗漏到试液中干扰测定
②防止试液中的有害离子扩散到参比电极的内盐桥溶液中影响其电极电位
单盐桥与双盐桥的选择:
盐桥溶液不影响测定时应使用单盐桥参比电极
否则必须使用双盐桥参比电极
固态U型盐桥的制备方法:
3g琼胶 + 100ml饱和氯化钾溶液
在水浴上加热制成溶液
趁热用吸气球吸入U型玻管中充满
冷却冻结
问题2:关于电极反应中电子书写的位置。
在鲁科版中,书写阳极反应时,失电子不再表示为在连接符左边“-e-”,而改为在右边“+e-”。据说其他有版本未变。
请问教材编写专家:这两种方式既然本质一样,我们是否可以延续以前的写法?
答:从原则上来说,可以延续原来的写法,应该评价的时候应该两种写法都对。
山东科技版的教材之所以改为现在的写法,是为了跟大学化学的写法统一,在电化学中,都用现在山东科技版教材中的写法。
问题3:关于原电池中的“阴、阳极”的界定。
教材13页第2段提到“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叫做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叫做阴极。”根据此定义,教材21页图1-3-2铜锌原电池装置及其工作原理示意图中,将负极锌也同时标注了“阳极”、正极也同时标注了“阴极”。
疑问:是不是原电池的正负极也可以直接描述为阴、阳极了?
答:在化学学科上来说,在电化学的内电路,应该是阴阳极,在外电路是正负极。我们在原电池这里标出内电路的阴阳极,是为了和电解统一。在考查中,不要求学生判断原电池内电路的阴阳极。
问题4:关于电镀阳极材料选择。
教材18页提出,“在电镀槽中 ,镀件做阴极,可以用镀层金属做阳极,利用其阳极溶解提供镀层金属,也可以用惰性电极材料做阳极,镀层金属则由电镀液提供;电镀液通常采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盐溶液。”
第1章第3节为原电池中提到了双液电池的盐桥问题。关于盐桥的结构和作用原理查了很多资料才大概搞明白,真惆怅~大致了解了双液电池之所以使用盐桥是为了消除液间电势、盐桥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会定向移动进入到阴极池和阳极池、盐桥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重装溶液......
下面是些参考资料:
液接电位:当组成或活度不同的两种电解质接触时,在溶液接界处由于正负离子扩散通过界面的离子迁移速度不同造成正负电荷分离而形成双电层,这样产生的电位差称为液体接界扩散电位,简称液接电位,
液接电位的影响因素:液接电位是由于离子运动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液接电位的大小:一般不超过30mV
液接电位的稳定性:不稳定(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
液接电位的存在使实验时很难得出稳定的实验数值
液接电位是引起电位分析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减免液接电位的方法:在两种溶液之间插入盐桥以代替原来的两种溶液的直接接触,减免和稳定液接电位
用作盐桥溶液的条件:
阴阳离子的迁移速度相近;
盐桥溶液的浓度要大;
盐桥溶液不与溶液发生反应或不干扰测定
盐桥作用的原理:
由于盐桥中电解质的浓度很高,两个新界面上的扩散作用主要来自盐桥,故两个新界面上产生的液接电位稳定。又由于盐桥中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差不多相等,故两个新界面上产生的液接电位方向相反、数值几乎相等,从而使液接电位减至最小以致接近消除
例如,0.1mol/L HCl与0.1mol/L KCl的液接电位约为27mV,当其间插入饱和氯化钾盐桥后,接界电位减小至1mV以下。
常用的盐桥溶液:有饱和氯化钾溶液、4.2mol/L KCl、0.1mol/L LiAc和0.1mol/L KNO3
盐桥的使用形式:有单盐桥、双盐桥和固态U型盐桥
外盐桥溶液的作用:
①防止参比电极的内盐桥溶液从液接部位渗漏到试液中干扰测定
②防止试液中的有害离子扩散到参比电极的内盐桥溶液中影响其电极电位
单盐桥与双盐桥的选择:
盐桥溶液不影响测定时应使用单盐桥参比电极
否则必须使用双盐桥参比电极
固态U型盐桥的制备方法:
3g琼胶 + 100ml饱和氯化钾溶液
在水浴上加热制成溶液
趁热用吸气球吸入U型玻管中充满
冷却冻结
问题2:关于电极反应中电子书写的位置。
在鲁科版中,书写阳极反应时,失电子不再表示为在连接符左边“-e-”,而改为在右边“+e-”。据说其他有版本未变。
请问教材编写专家:这两种方式既然本质一样,我们是否可以延续以前的写法?
答:从原则上来说,可以延续原来的写法,应该评价的时候应该两种写法都对。
山东科技版的教材之所以改为现在的写法,是为了跟大学化学的写法统一,在电化学中,都用现在山东科技版教材中的写法。
问题3:关于原电池中的“阴、阳极”的界定。
教材13页第2段提到“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叫做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叫做阴极。”根据此定义,教材21页图1-3-2铜锌原电池装置及其工作原理示意图中,将负极锌也同时标注了“阳极”、正极也同时标注了“阴极”。
疑问:是不是原电池的正负极也可以直接描述为阴、阳极了?
答:在化学学科上来说,在电化学的内电路,应该是阴阳极,在外电路是正负极。我们在原电池这里标出内电路的阴阳极,是为了和电解统一。在考查中,不要求学生判断原电池内电路的阴阳极。
问题4:关于电镀阳极材料选择。
教材18页提出,“在电镀槽中 ,镀件做阴极,可以用镀层金属做阳极,利用其阳极溶解提供镀层金属,也可以用惰性电极材料做阳极,镀层金属则由电镀液提供;电镀液通常采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盐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