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超超喜欢你的...吧 关注:27,243贴子:189,388
  • 21回复贴,共1

[同人文]百八老师的伦理课时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百八老师为第一人称的同人文,总之是一篇看上去有些奇怪的伦理学入门同人,力求让大家都能搞懂所以会尽可能做的好玩一些
起因是因为太喜欢百八这个角色了,包可爱的百八老师
以及被一些b站评论区的怪异评论整不会了觉得做一点简单的伦理学入门还是有意义的


随缘更,毕竟是同人文所以还请宽容百八镇楼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07 11:03回复
      某一日,恋太郎家庭的几位高一成员对伦理学产生了好奇,因为关系到选课,所以便向百八老师进行了咨询。
      受到启发,百八老师决定在天台进行简单的伦理学入门课程
      “理由太随便了吧!”
      “能感受到强烈的上层意志呐诺哒”
      “这作品第四面墙早就稀碎了所以纠结这些无意义”
      “可以说是命运,也可以说不是呢”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07 11:06
    收起回复
      2025-08-06 01:53: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4-07 11:16
      回复
          一 、什么是伦理学
          呀哈!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上课之前喝就是爽啊!!
          “这家伙真的是伦理老师吗…”
          “奇人呢!”
          “呜!不能在上课之前这样!”
          咳咳,总而言之,今天开始,我们的伦理学入门就开始啦!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不过,轮理…是车轮的学问吗?”
          “奶奶,百八老师马上会解释的呐诺哒。”
          嗯…这个问题很好,我们就从伦理学是什么开始讨论吧。
          所谓伦理学,首要的目的,我认为便是“我们该怎么生活。”
          “生活真的还需要教吗?”
          当然如此,这是一个乍一看简单,实际上却复杂的问题。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里,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没法简单找出正确答案的事情,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发自内心的期望着有些什么学问能够指导我们生活,我们希望能够将问题看的足够清晰,并且对做法进行构建与论证评价。
          “听不懂了喵。”
          简单来说!伦理学就是教导我们该怎么做事的学问啦。
          第二点,伦理学是一门哲学。
          虽然伦理两个字听上去的第一印象会让人联想一些八点档爱情剧…
          “哈卡里,为什么突然看我?”
          但实际上,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并且以其实用价值成为了一大热门哲学话题。
          因为伦理学和哲学一样,是研究大问题的学问。
          “大问题是什么?”
          嗯…怎么说呢,对于科学以及自然的学问,我们可以以实验或者逻辑论证的形式进行证实对吧?
          “相当高效率。”
          “理证也是很有美感的跌丝袜!”
          但一切人文学科,尤其是哲学,是永远无法进行这样的论证的,我们没办法以科学实验的办法对哲学问题进行解答,因此,这些永远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便可以叫做大问题。
          “可以说是问题,也可以说不是呢。”
          而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一种,其研究的问题自然也永远是找不到正确解答的,我们可以确信自己正逼近正确答案,但那个正确答案究竟是什么,恐怕永远也得不到了。
          “一点都不童话。”
          没错,伦理学就是为了解答这些一点都不童话的问题而来。
          啊…好想喝点…
          第三,我们要注意到,伦理学有时其实也是让人反感的,因为它真的有太多太多相互矛盾的理论了,这种情况下,别说指导我们,反而会让我们更加迷惑。但即使如此,对行为规范的本能求知欲,以及伦理学带来的客观思考,都能对我们起到帮助。
          “真是difficult呢!”
          没错,大问题就是很难的。
          那么继续吧,我们已经了解了伦理学的目的,了解了它作为哲学分支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就来仔细拆解一下伦理学的任务吧。
          “拆解…很暴力哦!”
          对于伦理学,我们可以非常基础的划分为三个板块:描述性道德,道德哲学,以及应用伦理学。
          “3!”
          所谓描述性道德,便是对文化下的道德表现进行明确,并进行简单陈述的意思。
          “遵循哈哈里sama的命令就是我的道德。”
          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你这么忠心让我有点怕啊…”
          道德哲学,则是伦理学的重点部分了,它注重于对行为的思考,尝试由某种原则出发为我们进行指导。简单来说,道德哲学可以粗糙的理解为“我们怎么做”。
          应用伦理学,则是道德哲学的具体实践,没有办法在实际问题里参考的伦理学知识是没有价值的,电车难题里我们究竟怎么选择,他人面对困难时我们是否要挺身而出?诸如此类的实践性问题都是伦理学要进行分析的领域。
          “脑袋要爆炸了呐喏哒。”
          “别人也是生命啊豆!”
          嗯嗯,总而言之,三个板块是紧密联系与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伦理学知识的基本范畴。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4-07 11:23
        回复
          “可是,伦理学和骑士道有什么区别呢?”
          嗯…从你的角度来看确实没什么区别就是了…可是,一般而言,骑士道有时是一种礼仪而非道德。
          正好,我们可以区分一下道德与…
          啊,我有个电话,稍等哈。
          喂?
          接下来的东西不可以讲,可能会被删帖?
          诶,这样啊————
          嘛,这部分的辨析咱们就跳过吧~
          “无形中的紧张感…”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4-07 11:28
          回复
            okok,大家还跟得上…唔啊…看上去够呛。
            “兄弟!俺听不懂呦!你说的魔法太高深了!”
            还剩最后一点点,马上就结束了!
            对于道德哲学而言,是否有什么其独特的特性呢?
            虽然目前依然存在有不少争议,但学者们还是总结出了五条基本的特点。
            规定性,道德应该是一类规定。
            呜!不可以这呀那呀,大概就这样~
            “不要模仿我啦…”
            可普遍性,如果一条道德原则对某人有效,那么所有人都应该要遵守这条原则。
            “也就是说,如果胡桃酱叫我妈妈,大家就都应该这样?”
            “哦噶SAMA你该去精神科看看。”
            优先性,除了一些信仰人士有一些其他意见外,道德被认为是我们生活的优先指导项目。
            “魔王呦!我无意执行你的命令!”
            公共性,被作为道德的原则,我们认定应该被普遍传播。
            “诶,这是什么意思,超不明白诶~”
            哈哈,这个可能有些难懂,我们之后会来讨论这一条特点,先放着不管吧~
            可实践性,道德原则不能过于离谱,如果对人的要求太高,可能会造成沉重的压力,导致使得人们不愿意遵守道德。
            “感…感觉很难受!!”
            那好吧,假如我现在要求育把你最喜欢的男朋友向全世界分享,你觉得怎样呢?
            “啊…这…感觉不太想要这样。”
            正是如此,太高的道德要求本身会失去可执行性,反而失去了道德的初衷。
            好啦!大家现在已经基本上了解了伦理学是什么东西了!剩下的有空再说!我要去打小钢珠咯!
            “明明上课的时候姑且算个正经人…”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4-07 11:31
            回复
              超一百特有的不标发言者也能看得懂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4-07 12:04
              收起回复
                娜迪老师教国语,百八老师教伦理,我们的学校有光明的未来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4-07 13:20
                收起回复
                  2025-08-06 01:47: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花园理事长似乎认为自己的行为符合伦理学要求的样子
                  好啦,今天也继续来学习伦理吧~
                  嗯...我想了想,既然伦理学是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而存在,那么引入一些例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大家觉得呢?
                  “我觉得要引入更多哦内sama的例子!”
                  “妹,不要插嘴。”
                  咳咳,那么引入例子的时候,为了尽量降低当事人的尴尬,我就采用一些指代性质的绰号,没问题吧?
                  那么开始吧。
                  我们现在终于算是了解了什么是伦理学了,他是研究道德的,帮助指导我们的学科,那么紧接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
                  真的存在道德吗?
                  “第一时间就要质疑道德吗喂!这学科太怪异了吧!!!”
                  “就像物理学第一时间就要质疑一下物理一样...”
                  “道德无法被物理打倒啊!”
                  没错,道德确实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我们有必要审视一下,这所谓的道德到底是什么。
                  第一步,我们想要弄清楚的是,到底存在道德吗?伦理相对主义和道德客观主义到底谁更高明?
                  “突然冒出两个这辈子都没听说过的名词是想闹哪样啊!给我们和耐心看到这里的人好好解释一下!!”
                  “对啊对啊,唐音同学的大脑是听不懂的啦。”
                  “我倒是可以帮你开开窍---”
                  哈哈哈...不要打架,所谓伦理相对主义,是认为这世界上不存在“客观的道德”的想法,而道德客观主义则是相反的。
                  拿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吧...现在,粗眉毛同学找了一百个女朋友,光凭借这一点,我们能否对他的行为进行道德上的评价呢?我们可以认为粗眉毛的这种行为是“道德上的不合适”吗?
                  “就是在说恋太郎表哥的事情对吧?”
                  “虽然加了外号但还是觉得怪怪的...”
                  按照伦理相对主义的说法,我们没有必要对粗眉毛的行为进行任何评价,因为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客观成立”的道德,一切道德都是主观性的判断。
                  其中按照细分方法,存在有主观伦理相对主义与约定伦理相对主义的区别,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个人’与‘文化’。
                  主观伦理相对主义认为,所谓道德只是个人的选择,换而言之,我们认为的合适的道德只不过是我们认为对的道德,道德就是“事后让你觉得很好的一种东西”。
                  “这么说来,我想帮大家换尿布也是道德的了吗?”
                  按照主观伦理相对主义的说法,是的,花园理事长的所有行为都是道德的。
                  “好耶!!!!”
                  “是个鬼啊!!!!”
                  嗯...这其实也是主观道德主义站不住脚的地方了,如果道德只是一些个人喜好,我们便完全不可能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估,换而言之,如果有坏人的原则是“折磨别人取乐”,我们也没办法多说什么,因此主观伦理主义很快就遭到了掘弃。
                  约定伦理主义认为,所谓道德本质上也是主观产物,而它的范围从个人变成了“文化”。道德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不存在普遍的道德标准,而所有的道德都依附于文化的认可。
                  “哦!这么说,在American的文化下,freedom的表达love feel也是一种主观的ethic?”
                  没错,倘若放在其他国家,这样的文化认可便可能行不通,构不成规定性道德,约定伦理主义者是如此认为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约定伦理主义也开始出现了瑕疵。
                  约定伦理主义者声称,按照我们的文化对其他文化进行道德评价是不合适的,这种评价行为实际上暗示我们比其他文化更懂得什么是正确,然而,这样自信的想法好像没什么依据,约定伦理主义者秉持这样的包容原则。
                  “逻辑上存在漏洞。”
                  哦!不愧是ai桑!没错,包容原则认为没有绝对的道德原则,但似乎这种包容原则自己就变成了绝对的道德原则了,既然没什么是绝对的,我们又凭什么认为这种包容就是绝对正确的 m呢?包容与一切道德都是相对的两者无法同时自洽。
                  约定伦理主义受到过一些致命的批评,首先,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考,我们便无法进行任何道德批判,这似乎是主观道德的通病。
                  然后,我们该如何定义文化或者群体呢,假如一个人同时属于多个群体,我们又该服从哪个群体的道德要求?举个例子吧,女仆同时有着“理事长的女仆”与“粗眉毛的女友”两个身份,那么,她到底该怎么做事比较合适?
                  “这...小的觉得...”
                  如果出现了两个群体的命令冲突的情况呢,假如理事长现在突然回到了初登场话的状态,请你把粉头发从粗眉毛身边带走,你该怎么办?
                  “我不会做这种命令啦!”
                  “这...小的不知道...”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4-08 02:09
                  回复
                    没错,如果按照约定伦理主义的说法,在群体重叠时就会有这样的问题,退一步来说,即使我们在两个群体中选择一个,我们其实也会回到“难以对选择的群体进行评价”的旧问题上。
                    以及,文化或者群体该如何做定义?两个人算群体吗,那五个人呢,十个人?也许101个?到底多少人才能形成所谓“文化”?这点实在是过于难以量化。我现在可以跟大额头女仆成立一个“喝酒超级爽诶!!”兴趣小组,然后按照约定伦理的说法规范喝酒是没问题的吗?
                    “妹才不要跟你搞这种组合!”
                    另外,约定相对主义认为道德具有多元性,但实际上,我们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真的有那么大的差异吗?学者们有做过统计,在绝大多数文化里,一些价值观都在不约而同的被强调和重视,比如,“粗眉毛谈了100个女朋友”的故事,放在不同的文化下真的就无法被理解了吗?此外,道德的多元性也只是客观的事实表达,它无法捍卫“道德是主观的”这一结论,我们完全可以质疑一些原始部落的文化缺乏正确道德原则。
                    “这理论还真是漏洞百出...”
                    “被捅的到处都是窟窿,感觉也很暴力!”
                    “给它喝掉伦理修复之药就好了那诺达!”
                    还没完,对于约定伦理相对主义的攻击在语言上也有继续。
                    所谓道德依附于文化,这种表述仔细考察,我们可不可以解读为“道德的应用依附于文化”呢?
                    “哦!我完全 can not understand!”
                    嗯...那就拿娜迪老师的这个当做例子好了,欧美人有一种给小费的文化习惯对吧?
                    “oh yes!big mac 也要给小费!”
                    “有人在说big mac?”
                    “你唯独在这方面格外敏锐呢。”
                    小费似乎是离我们很遥远的生活原则,但倘若我们仔细考察一下,便可以发现,抛开现在的发展不谈,至少从初衷来开,小费文化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和认可”。这似乎也并不是什么我们难以理解和认同的道德原则吧。
                    一模一样的道德原则,在欧美的应用变成了小费文化,而在亚洲地区则以其他形式进行了应用,也许道德本身并不依赖文化,而仅仅只是道德的应用在不同文化之下出现了差异呢?这种依附性的解读似乎也没有办法证明世界上的道德都是相对于自身文化而言的。
                    “那...那...假如按照原来的说法的话...”
                    当然,meimei桑想要问,如果道德依附于文化就解读为自身依附于文化该怎样对吧?
                    “嗯嗯...”
                    这样的强依赖性证明难度太高了,想要完全抛开其他因素来论证道德来自文化本身就很难,哪怕真的能论证,我也看不出来它和应用依赖文化相比究竟高明在哪里。
                    当然,最后,伦理相对主义者们发出了他们的质疑:“既然这个世界上存在有真正客观的道德,又究竟由谁来判断,谁来下结论,谁有这个资格,谁有这么聪明?”
                    来自伦理相对主义者们的这个疑问,我们下次进入道德客观主义时再来讨论,主观的道德似乎没办法自洽,那么客观道德能够让我们满意吗,我的赌马结果要出来了所以今天就到这里吧----
                    “这下课的理由真有够怪异啊?!”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4-08 02:09
                    回复
                      似乎没有人看,哭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4-08 11:56
                      回复
                        『顶』『写得还不错嘛!』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4-19 14:33
                        收起回复
                            三 祭李似乎偶然间变得不太道德
                            呀,酒不冰镇一下就完全喝不进去!
                            “这东西居然还在继续...”
                            “原作者似乎还能再坚持一下的样子。”
                            呃呃...我们聊到了哪里来着?时间太久了有些不记得了...啊,想起来了,今天咱们该聊聊道德客观主义了,咱们之前已经证明了道德这玩意并不是咱们喜好的产物了。
                            嗯...该从哪里聊起好呢...啊,想到了!咱们以一个例子开始吧。
                            祭典很不错对吧,大家都很开心,都很高兴。
                            “就是这样嘞!出生嘞!”
                            小祭典是这样想的,于是,为了让自己和朋友们都能永远的享受这样的快乐,她选择了一种特殊的行为:“许愿祭典永远不要结束”,并且成真,那么问题来了,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说,小祭典的行为是否正确呢?
                            “你凭什么知道这件事啊喂!”
                            “次元壁早就碎掉了所以纠结这个无意义。”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道德客观主义吧~
                            首先,道德客观主义的第一种思想,被称为道德绝对主义,简单来说,道德绝对主义认为不仅存在客观正确的道德,而且这样的道德是绝对正确且永恒,不存在有反例的。
                            “就像化学规律那样那诺达?”
                            没错,在道德绝对主义的角度,道德就是如同自然法则一样的东西,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其中一名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的想法吧。
                            阿奎那认为道德是绝对的,同时,面对日常的道德难题,他提出了“双重效果学说”来对行为进行简单指导,我们尝试来请他评价一下小祭典的选择吧。
                            “还怪难为情的嘞。”
                            他认为,一种道德的行为应当:
                            1 要么必须在道德上好,要么至少是中性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祭典的行为似乎剥夺了朋友们的自由生活权利,阿奎那会说这是不道德的。
                            “我已经在反省了,真是笨蛋嘞。”
                            2 坏的效果不可以是好的效果的手段。
                            那么小祭典的行为呢,剥夺了朋友们的生活似乎是坏的效果,那么可以认为这是好的效果“让大家都变得幸福”的手段吗?
                            看上去确实如此,当时的小祭典是不是觉得,只要让朋友们一直身处祭典,大家就能得到幸福呢~
                            毫无疑问,坏的效果在这个例子里毫无疑问是好的效果的手段,因此小祭典的行为再次被认定为是不道德~
                            “兄弟,脸红了呦。”
                            “啊巴巴巴巴,这样也很可爱!”
                            3 行为的意图必须是“仅仅好的效果”,而坏的效果只能是“意图之外的副作用”。
                            我想,小祭典在选择时,应该并没有想到“朋友们会变得不幸”对吧?
                            “对!不然不会这样嘞!”
                            从这里来看,小祭典的行为可以通过第三条法则。
                            4 好坏效果至少应当是相当的。
                            从这个层次来看,朋友们被永远困在祭典里与朋友们得到了永远的幸福,可以认为是好坏相当吗?
                            “嗯...感觉这样不算很美丽吧?”
                            “这是毫无疑问的违反骑士道。”
                            “感觉会很寂寞...”
                            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太好判断的问题,我们之后学习了更多伦理学知识后,再回头解答这个问题~
                            总之,按照阿奎那的道德绝对原则,小祭典毫无疑问是做了很不道德的事情,用这个案例,相信大家也可以对道德绝对主义的一般思考有一些感受了吧?
                            “超级直观----”
                            “才没有觉得这种东西很方便呢。”
                            当然了,这种道德绝对主义的观点也有着不少漏洞,大家是否有发现呢?
                            “可以说是很清晰的道德,也可以说是很模糊的道德呢,假如我足够聪明,是不是可以通过修饰来变着法子解释自己的行为?”
                            “倒是符合你的口才...”
                            没错,诗人发现了道德绝对主义的第一个问题,这种思考的可塑性有些太强了。
                            到底什么行动是蓄意,什么是意图之外,这种东西是可以随意解释的,我完全可以说自己赌马是“为了赚钱来回馈父母”,而“没赚到钱”是意料之外的坏效果,因此,我似乎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进行随意的辩护呢!
                            道德绝对主义的第二个问题,是它似乎会导致一些无害的行为也被认定为不道德。
                            假如小棒球想要向粗眉毛告白,而粗眉毛以“自己有8个女朋友”的理由拒绝了她,导致小棒球十分痛苦,大家觉得这道德吗?
                            “好痛苦!”
                            “这明明只是这家伙自己的问题吧?”
                            就是这样,粗眉毛的行为符合我们的直觉,但按照阿奎那的四条原则,这种情况下粗眉毛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因此,虽然在面对小祭典的行为时,道德绝对主义能够发挥正确的作用,但更多的时候,它似乎是不太能让人满意的,因此,我们之后有必要来看看更加温和的道德客观主义,“温和客观主义”。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4-20 03:12
                          回复
                            加油啊写同人的大姐姐(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4-22 22:16
                            回复
                              2025-08-06 01:41: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咳咳!现在让我们来聊一聊温和客观主义吧,这种观点认为,确实存在客观的道德,但在此基础上,道德并非一成不变的死东西。
                              在此基础上,伦理学家们给出了一些基本的客观存在的道德规范:不伤害无辜者,不造成不必要的苦难,不撒谎,不偷窃,信守承诺,不剥夺他人自由,做正义的事,对他人的帮助表达感激等等。
                              温和客观主义在处理道德冲突时就会有更加有效灵活的办法,当我们发现几条道德规则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选择更合适的那一条遵守。比如,当有人得了不治之症,我们要在“不说谎原则”和“不造成不必要的苦难原则”里犹豫,而我们可以抛弃相对弱的不说谎原则,选择隐瞒事实,让病人走过快乐的最后时光。
                              “嗯…让人以美丽的心态离开确实是善举。”
                              那么接下来让咱们实践一下吧…说起来,新来的那个家伙好像是个完美的伦理学活教材!对吧!守北老师!顺便一提之后教义务论的时候也会把你拿出来讲哦~
                              “你要表达什么…”
                              “喂喂喂这人什么时候无声无息混进来的啊!”
                              好嘞,我们考察这个一个案例,假如粗眉毛有三十多个女朋友的事情被尖眼睛老师发现了,一个简单的伦理抉择便产生:
                              “做正义的事原则”与“不伤害原则”矛盾便产生了,尖眼睛可以选择“做正义的事”,指名这种行为也许不太符合正义,命令粗眉毛立刻和大家分手,也可以选择“不伤害原则”,了解到这样的行为会对三十多个人造成伤害,倘若我们思考一下两者的道德重量,大概会很容易的抛弃“正义原则”吧?
                              “很容易吗…不能用味道推理的话感觉很难啊。”
                              “重量?可以用数字衡量吗!”
                              哦?数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之后就会探讨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字衡量道德吗?
                              但现在,关于道德是否存在的问题就要告一段落啦,我们否定了道德相对主义,道德不应该仅仅是人喜好的产物或者是文化的产物,道德客观存在,并且我们要用人道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抉择。
                              现在回应一下道德相对主义者们的问题:谁有资格做道德抉择,谁来认定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不道德。
                              答案是,我们每一个人。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好,我们需要满怀同情与理解,用我们能够做到的推理去尽可能的做出正确抉择,道德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人,服务于我们大家的善与幸福生活。
                              这节课到此为止啦~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4-24 1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