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在b站刷到了三国杀的孙皓的那个原画解析视频,看评论区说那个孙皓有可能是被其他人掉包了,这吸引了我的兴趣,我就去百度百科那边看了一下。
然后因为我平时玩三国志,只喜欢玩前期的剧本,对于后期剧本都没什么兴趣,但我又有点想体验那种经营国家的感觉,然后就比对了一下中后期剧本各势力的武将强度,发现三个势力的武将质量都是整体下滑的,但又达到了一种平衡,除了那个蜀汉的灭亡剧本以外,蜀国跟吴国的80统以上的武将数量都差不多,然后魏国比他们多一些,但是又比他们俩加在一起少。
魏国这边的T0是司马懿,蜀国那边是诸葛亮,然后吴国这边是陆逊,也能基本上达到一个平衡,直到那个征讨辽东的剧本那边诸葛亮没了。
后来我又打开了最后一个剧本,看了一下角色配置。本来在中期剧本里面,蜀国的人才只比曹魏差一点点比吴国多的多,结果到最后一个剧本里面反而还比吴国少了几十个,而且自征伐南蛮那个剧本之后,蜀国的人才数量是一直下滑的。
这就让我感到了一种淡淡的哀伤,这些剧本的配置仿佛我的人生一样在走下坡路。我又看了一下孙休那边的手下,随便扫了几眼,就看到了前一天晚上在那个百度百科看到的被孙皓各种迫害的臣子的名字,属性基本上都是六七十,放在前期剧本那边基本上都不稀罕用,但他们却不得不去面对一个残暴的君主和强大的晋国,又莫名觉得凄凉和没有希望,我划了划屏幕,就退出游戏了。
孙10万死了之后,吴国权臣一直把持朝政,为什么不能在孙皓执政的时候站出来一个权臣呢?那些百姓宁愿相信皇帝被掉包了,也不愿意相信孙皓就是这种彻头彻尾的畜生。又哀又怒,40多岁就死了,真是报应
然后因为我平时玩三国志,只喜欢玩前期的剧本,对于后期剧本都没什么兴趣,但我又有点想体验那种经营国家的感觉,然后就比对了一下中后期剧本各势力的武将强度,发现三个势力的武将质量都是整体下滑的,但又达到了一种平衡,除了那个蜀汉的灭亡剧本以外,蜀国跟吴国的80统以上的武将数量都差不多,然后魏国比他们多一些,但是又比他们俩加在一起少。
魏国这边的T0是司马懿,蜀国那边是诸葛亮,然后吴国这边是陆逊,也能基本上达到一个平衡,直到那个征讨辽东的剧本那边诸葛亮没了。
后来我又打开了最后一个剧本,看了一下角色配置。本来在中期剧本里面,蜀国的人才只比曹魏差一点点比吴国多的多,结果到最后一个剧本里面反而还比吴国少了几十个,而且自征伐南蛮那个剧本之后,蜀国的人才数量是一直下滑的。
这就让我感到了一种淡淡的哀伤,这些剧本的配置仿佛我的人生一样在走下坡路。我又看了一下孙休那边的手下,随便扫了几眼,就看到了前一天晚上在那个百度百科看到的被孙皓各种迫害的臣子的名字,属性基本上都是六七十,放在前期剧本那边基本上都不稀罕用,但他们却不得不去面对一个残暴的君主和强大的晋国,又莫名觉得凄凉和没有希望,我划了划屏幕,就退出游戏了。
孙10万死了之后,吴国权臣一直把持朝政,为什么不能在孙皓执政的时候站出来一个权臣呢?那些百姓宁愿相信皇帝被掉包了,也不愿意相信孙皓就是这种彻头彻尾的畜生。又哀又怒,40多岁就死了,真是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