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未褪,松柏肃立。清明节前夕,东北育才悲鸿美术学校与皇姑区人武部、于洪区人武部及沈阳市干休所等多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清明祭扫活动。学生们以画笔为媒,以鲜花为信,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将炽热的敬意与永恒的追思镌刻在这片英雄长眠的土地上。
3月31日,东北育才悲鸿美术学校高二年级全体师生踏着晨光,走进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国歌铿锵奏响,师生与官兵列队肃立,昂首挺胸。深绿军装与素色校服交织,歌声与松涛共振,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对英烈的敬仰;三位老首长——张荣恩、邬大为、曾国兴缓步上前,指尖轻抚花篮挽联,眼神中流露出对战友刻骨铭心的思念,褶皱的手掌与鲜红的缎带交叠,托起一个民族永不褪色的记忆;学生代表王子瑜与官兵并肩而立,战地家书在风中展开:“待山河无恙,必归家尽孝……”纸页泛黄,字句滚烫,学生与战士的声音共振,宛如穿越时空的使者,带着大家的思绪,飘向冰天雪地的战场前线,现场悲伤与哀思的情绪中多了些许的沸腾与激动;全体师生依次列队献花,同学们神情凝重,脚步轻盈而缓慢,百支白菊轻放碑前,仿佛在向英烈们诉说着:“今日的盛世,如您所愿”。



祭扫仪式结束后,高266班全体师生跟随97岁高龄的抗日老兵张荣恩来到烈士英名墙前,寄托哀思,缅怀先烈。张荣恩老首长怀抱着与烈士哥哥张荣祥的“合影”,那是高266班学生孟令旭画的一幅素描“合影”。由于战争原因,哥哥张荣祥在抗美援朝战场牺牲前,未曾留下一张合影照片。当警备区找到我校请帮忙绘制一幅“合影”的时候,我们欣然答应。根据张荣恩口述,查阅海量资料,反复构思布局,学生用彩铅描绘出厚重的肌理,让硝烟中的笑容穿透岁月,定格成永恒的团圆。当学生们将鲜花与画作献给老首长时,首长的感谢与赞许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

在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等英烈墓前,邬大为、曾国兴老首长饱含激情地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虽然两位首长都到了鲐背之年,但精神焕发,在讲述英雄故事的时候,激情澎湃,眼中满是对战友的追忆与敬意。陵园微风涌动,松柏轻摇,似英魂含笑。学生们沉浸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曾国兴首长寄语学生说:“历史是发展的,社会是发展的,一代一定比一代强,希望你们中也能出像徐悲鸿那样的爱国画家。”学生们深受鼓舞,纷纷与首长合影留念。261班李同学说道:“当指尖触到烈士墓时,突然想起课上老师说的——繁体聽字有耳更有心,今日才懂何为聆听历史”。


离园时,风过林梢,如万千英魂絮语。悲鸿学子将写满速写的画本紧贴胸口,那里有张荣祥烈士从未老去的容颜,有黄继光墓前不灭的星火,更有三万多个名字在英名墙上连成的星河。悲鸿美术学校的学子们懂得——最好的缅怀不是复刻历史,而是让英雄活在当下的笔触里:当松烟墨混着油画颜料滴落,当速写线条与弹道轨迹重叠,这便是跨越时空的誓言。真正的纪念碑不在石头上,而在少年接过历史画笔时,掌心灼热的温度

东北育才悲鸿美术学校秉承徐悲鸿先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艺术青年。此次祭扫活动,不仅是对英烈的深情追思,更是一场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英烈的崇敬与缅怀,也将这份红色精神深深地融入到了自己的灵魂深处。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会以英烈为榜样,努力汲取知识的养分,不断提升自我,成为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山河长青,英魂不朽。薪火相传,我辈如是!
撰稿:程鑫瑶
初审:张俊宇
再审:刘 寅
终审:王海玲
编辑:校务办公室
3月31日,东北育才悲鸿美术学校高二年级全体师生踏着晨光,走进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国歌铿锵奏响,师生与官兵列队肃立,昂首挺胸。深绿军装与素色校服交织,歌声与松涛共振,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对英烈的敬仰;三位老首长——张荣恩、邬大为、曾国兴缓步上前,指尖轻抚花篮挽联,眼神中流露出对战友刻骨铭心的思念,褶皱的手掌与鲜红的缎带交叠,托起一个民族永不褪色的记忆;学生代表王子瑜与官兵并肩而立,战地家书在风中展开:“待山河无恙,必归家尽孝……”纸页泛黄,字句滚烫,学生与战士的声音共振,宛如穿越时空的使者,带着大家的思绪,飘向冰天雪地的战场前线,现场悲伤与哀思的情绪中多了些许的沸腾与激动;全体师生依次列队献花,同学们神情凝重,脚步轻盈而缓慢,百支白菊轻放碑前,仿佛在向英烈们诉说着:“今日的盛世,如您所愿”。



祭扫仪式结束后,高266班全体师生跟随97岁高龄的抗日老兵张荣恩来到烈士英名墙前,寄托哀思,缅怀先烈。张荣恩老首长怀抱着与烈士哥哥张荣祥的“合影”,那是高266班学生孟令旭画的一幅素描“合影”。由于战争原因,哥哥张荣祥在抗美援朝战场牺牲前,未曾留下一张合影照片。当警备区找到我校请帮忙绘制一幅“合影”的时候,我们欣然答应。根据张荣恩口述,查阅海量资料,反复构思布局,学生用彩铅描绘出厚重的肌理,让硝烟中的笑容穿透岁月,定格成永恒的团圆。当学生们将鲜花与画作献给老首长时,首长的感谢与赞许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

在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等英烈墓前,邬大为、曾国兴老首长饱含激情地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虽然两位首长都到了鲐背之年,但精神焕发,在讲述英雄故事的时候,激情澎湃,眼中满是对战友的追忆与敬意。陵园微风涌动,松柏轻摇,似英魂含笑。学生们沉浸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曾国兴首长寄语学生说:“历史是发展的,社会是发展的,一代一定比一代强,希望你们中也能出像徐悲鸿那样的爱国画家。”学生们深受鼓舞,纷纷与首长合影留念。261班李同学说道:“当指尖触到烈士墓时,突然想起课上老师说的——繁体聽字有耳更有心,今日才懂何为聆听历史”。


离园时,风过林梢,如万千英魂絮语。悲鸿学子将写满速写的画本紧贴胸口,那里有张荣祥烈士从未老去的容颜,有黄继光墓前不灭的星火,更有三万多个名字在英名墙上连成的星河。悲鸿美术学校的学子们懂得——最好的缅怀不是复刻历史,而是让英雄活在当下的笔触里:当松烟墨混着油画颜料滴落,当速写线条与弹道轨迹重叠,这便是跨越时空的誓言。真正的纪念碑不在石头上,而在少年接过历史画笔时,掌心灼热的温度

东北育才悲鸿美术学校秉承徐悲鸿先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艺术青年。此次祭扫活动,不仅是对英烈的深情追思,更是一场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英烈的崇敬与缅怀,也将这份红色精神深深地融入到了自己的灵魂深处。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会以英烈为榜样,努力汲取知识的养分,不断提升自我,成为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山河长青,英魂不朽。薪火相传,我辈如是!
撰稿:程鑫瑶
初审:张俊宇
再审:刘 寅
终审:王海玲
编辑:校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