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笑笑生吧 关注:3,682贴子:33,161
  • 6回复贴,共1

开个贴,陆续写点读后感,大家一起来讨论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花了一个多月读完,只觉
“恍如隔世 怅然若失”
读到李瓶儿之死潸然泪下 ,读完整本书又大哭了一场 。绝望,痛苦,悲悯,空虚,孤独,各种感情在我心中交织。
作者自称“兰陵笑笑生”,写这样一本书,描摹那个无比肮脏残酷而又令人眷恋时代,与虚伪丑恶的世态炎可刻画人的真善美。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以及生存生活的诉求——是可以超越善恶,是非,伦理,道德的。作者不上任何道德指摘和价值判断,而是给予菩萨般的同情,以“笑”了之,这是何等的胸怀啊。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04 18:03回复
    接下来探讨些话题,以及我没读明白或者是不理解的地方。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04 18:09
    回复
      2025-07-31 02:27: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爱情
      如何界定?这个问题太复杂,以浅薄之见,我认为不得非得是“直教人生死相许”才算爱,爱有很多表现方式,爱不需要理由。我觉得两人能够互相理解包容,一起过日子而不丧失生活的情趣就可以算作爱,一见钟情可以算作爱。我觉得爱甚至不需要是长久的,专一的,只是以当时的举动来看是否真的“动情了”
      基于上面的观点:爱既可以是生死相许的,永恒的,长久的,激烈的,也可以是瞬间的,平凡的,非专一的。
      我认为首先不存在任何争议,谁都可以理解的是:韩爱姐对陈敬济的爱,李衙内和孟玉楼的爱
      其次是可能会存在争议的是:韩道国与王六儿的爱,西门庆与李瓶儿的爱。
      第一对争议之处主要在于道德判断,但是我认为看《金瓶梅》是需要适当的抛弃道德的,王六儿与韩道国之间的默契,理解,包容是她跟西门庆无论如何都不会有的。
      其次是,西门庆对李瓶儿的爱,和李瓶儿对西门庆的爱存在差异。最初,西门庆贪李瓶儿色与财,而李瓶儿贪西门庆色与势。但是后面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李瓶儿人物性格的转变一直是存在争议的。真正产生“爱”转变,始于生子加官之后。我觉得那个时候起李瓶儿就真正理解,并且爱上西门庆了,而西门庆虽然也爱李瓶儿,但是彼时的他还不能理解。等到他真正理解的这份爱,已经是李瓶儿弥留之际了。李瓶儿之死,全书大手笔至真至善的一段文字。只属于西门庆“一个人的葬礼”,只有他是真的伤心,他是无比的孤独。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4-04 18:43
      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4-05 04:17
        回复
          似乎🥚🐔了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5-13 19:46
          回复
            简单写几句。还有大官人,敬济,月娘,玉楼,雪娥,蕙莲,王六儿,爱姐,爱月,桂姐,以及十兄弟等众多人物想起来再写吧。
            应伯爵 最强帮闲,人精,老油条,八面玲珑,虽然极其势利,但是可以同情的。
            谢希大 感觉是陪衬伯爵的
            常峙节 得钞傲妻,可惜情节缺失了
            孙天化 祝实念 帮王三官拉皮条
            白赉光 蹭饭那段真的有趣,毕竟“白赖”嘛
            (卜志道)(花子虚) 死了 贲第传 依次补入凑数
            吴典恩 云理守 ←←←恩将仇报,无比讨厌这两个
            潘金莲:绝对的第一女主
            才情洋溢,艳冠群芳,伶牙俐齿。作者最偏爱,着墨最多,刻画最为饱满,最为复杂,充满矛盾的一个人物,可爱,可怜,可憎,可悲。自尊而又自卑,美丽而又狠毒,争强好胜,内心却又极为敏感,脆弱。潘金莲渴求的,自始至终,都只是是对情与欲的占有,无关地位,无关财产,无关利益,是一个纯粹的人物。
            如果说《水浒传》的潘金莲是比较典型的“**”形象的话,她的死大快人心,那《金瓶梅》中潘金莲是一个极其复杂饱满充满温度的人物,她的死硬是会让人痛苦,充满怜悯。不同于孟玉楼和李瓶儿,潘金莲是“偷娶”过来的,她没有办过正式婚礼。而潘金莲对武松一直充满感情,当武松骗她要娶她时,她是又惊又喜自己从帘子下走出来的,仿佛全然忘记了武松的杀兄之仇未报。当她盛装打扮做新娘进入婚房时,等待她的不是她梦寐以求的和意中人的“洞房花烛夜”,而是死亡——犹如屠宰牲畜般极其血腥的死亡!我何尝没想过武松跟潘金莲一起过的可能性,作者正是这么思考的。因而作为武大郎——武松——潘六儿——迎儿叔嫂家庭关系的对照组,韩道国——韩二捣鬼——王六儿——韩爱姐,以对伦理道德的包容,换来各自相对平稳的结局。
            作为第一女主,潘金莲身上有一些同其他女人区分开来的特质,她有极其敏锐的直觉,对男人有很强的占有欲;她活泼俏皮灵动,感情丰富而细腻。李瓶儿仿佛平静的水面,而潘金莲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
            王熙凤的口才应该是参照潘金莲来写的
            李瓶儿:分量极重的第二女主
            李瓶儿的转变值得探讨。
            从“官哥之死”写到“李瓶儿之死”前后几回是全书至真,至善,至悲之文字,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何为文字的震撼,让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读我最喜欢的就是李瓶儿了。李瓶儿的性情最为柔和,人物弧光是最为耀眼。李瓶儿在大官人心中有无比的分量,相比于儿子死了李瓶儿的撕心裂肺,大官人却没那么伤心。而在瓶儿之死前后,妻妾还在争风吃醋,街坊邻居朋友同僚是为人情,只有大官人是真的动情了,是真的悲痛欲绝,李瓶儿的葬礼是独属于大官人一个人的葬礼,那段文字读起来太孤独了。正值大官人炙手可热的全盛时期,那场葬礼办得极其豪华,规模之大,持续之久,浩浩荡荡,惊动了全清河县大小人物。而在这繁华热闹的表象之下,只有大官人是真的伤心,是在哭瓶儿啊大官人死后,树倒猢狲散,葬礼又是何等凄凉,何等萧条啊。
            大官人一向是鄙视和反对迷信的,凭着拿钱办事,金钱利益,权钱交易,人情往来的人生哲学,生子加官,荣华富贵都有了。可是他已经是动用了他所有的关系,最后甚至是求神问道都没能挽回瓶儿的生命,在那一刻他也无能为力了。失去了瓶儿的大官人,也就失去了约束与寄托,在欲望膨胀中走向自我毁灭了。
            (秦可卿的葬礼就是参照李瓶儿的葬礼来写的,不过主要是引出“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贾府的全盛时期在元妃省亲。)
            试问除了李瓶儿,还有谁是出于真挚的感情,而非利益的去体谅关心大官人呢?因而大官人几乎所有的温柔都给了李瓶儿了,只有在李瓶儿身上,才能看到大官人作为“父亲”的一面,才能让他放下应酬,摘下面具,真真切切感受家庭的温馨。瓶儿死后大官人还会多次梦到瓶儿哭醒,还会把奶子当做瓶儿的替身,还会看到郑爱月儿拣的“酥油泡螺”而睹物思人——这是在家里只有六娘会拣的一种手续复杂的高级甜品,还会在听戏时黯然神伤,甚至在玉楼的生日上点戏思念瓶儿……
            李瓶儿名义上是第六房的妾,但在大官人心中她就是比肩正妻的分量。在打蘸时唯与月娘齐名,魂幡旌旗的封号上执意违礼,要题“室人”而非“恭人”。
            《金瓶梅》中对人物有种各样的称呼,或褒或贬,或雅或俗,最温柔的莫过于“我的哥哥”“我的姐姐”。这是瓶儿弥留之际二人的称呼。还有一次是在清明给大官人上坟,月娘发自肺腑说了一段话,唯一一次喊的“我的哥哥”,而月娘平常喊大官人都是“贼囚根子”“贼没廉耻货”“行货子”这样带有贬义的词汇。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5-13 19:47
            回复
              春梅:后20回绝对的女主
              “心比天高,身为**”,却有妾的地位,实高于雪娥。伶牙俐齿,极具个性,念旧,对潘金莲一心一意。“游旧家池馆”时看到花园破财荒凉的景象,花园是金莲和瓶儿住的地方,房子里也什么都没有了。大官人家只有两张螺钿床,极为珍贵,金莲的给玉楼送去陪嫁了,因为玉楼原来的南京拔步床给大姐陪嫁了,等想起瓶儿还有一张,而瓶儿的那张被几十两贱卖了。昔人连同她们的旧物都不复存在了。
              春梅从一个奴婢,荣华富贵加身为守备夫人,生子加官,地位,权势已超过彼时的月娘,她完全可以选择重新开始新的人生,而在潘金莲,陈敬济,周守备依次身死之后,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脱阴而死。春梅的结局可能比较突兀,没有金莲和瓶儿那么震撼,却令人唏嘘不已。春梅未必对敬济有多大感情,接济他或许只是为了找寻他身上五娘的痕迹,爱屋及乌。春梅比潘金莲独立,她不需要男人作为情感寄托,性对于她来说只是一种泄欲的方式;春梅念旧,不计前嫌,对月娘以德报怨,坚持要向月娘行礼,还在月娘受吴典恩欺负时施以援助。我想春梅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她就是在花园中和五娘一起跟各人度过的点点滴滴,她此后一直都在追忆这段时光。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上承红娘下启晴雯。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5-13 19: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