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王牌吧 关注:41,957贴子:670,857
  • 57回复贴,共1
求助

请教一下历年来大联盟的投手打击能力如何,是否火球手都像酱骨一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就是突然间想到这个问题,大联盟的比赛里投手的棒次是否都是上代打,火球手是否都是强投强打,请大佬们不吝赐教,感谢🙏🏻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3-31 22:54回复
    还有个问题就是,投手的球速一般能提升多少m,酱骨那个球速提升就感觉好夸张,都没怎么改姿势,没重训(没什么印象做重训),半年从150-156还是155真的吓人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3-31 22:59
    收起回复
      代替投手上场打击的不叫代打,叫指定打者(Designated Hitter)。代打是别的意思。
      mlb在2022年执行universal DH,也就是两联盟都必须使用DH。在那之前美联很早就开始使用DH,但国联的投手需要打击。
      投球能力和打击能力没有直接关联,也不存在球速和打击力量的正相关。能投就是能投,能打就是能打,有的人天赋强能投又能打。
      球速是天赋+后天,其中天赋>后天。
      天赋无解,快就是快,跟高矮胖瘦没有绝对关系。好的身体条件,如身高肌肉质量某种程度代表潜力。
      至于能催到什么程度,看天赋,也看基础是多少。140催到143肯定比150催到151容易,说的是均速。如果不是姿势有极大问题,均速能涨3-5算很多了。
      至于降谷的球速增长,没给说法就是天赋。说个案例,火腿23年一指细野,大学最速155,在当年10月的u18壮行试合,单局内连续投出155、156、157、158,刷新最速。还是个左投。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4-01 00:33
      收起回复
        我先从二刀流,多面手问题做个总述。
        一、高中
        米国高中棒球都是多面手,ace兼主炮真不是什么特例。典型的高中/大学多面手可见buster posey(高中游击/投手,大学游击/捕手/投手,有次比赛还打满九个位置,他当年的球探报告也很典,打击投球数据都有),Madison bumgarner (ace兼四棒,小联盟兼过外野,这人高中带领球队拿州冠军就是以他的本垒打结束)。还有Jacob DeGrom,游击/投手(此君游击出身,投球天赋卓越,读书时代表示不给我上打席我是不当投手的……)。
        不但是多面手,大部分体育生还是多栖人才,比如joe mauer棒橄足兼该,kershaw棒橄都打……
        但要注意高中的竞技水平和小联盟、大联盟没法比。高中的能投能打和大联盟的能投能打不是一回事。像DeGrom作为游击的打击能力就是被球探诟病的,认为没有走职业的水平,但他的打击在高中是能看的。事实上米国不会觉得高中生能投又能打是什么“二刀流”,米高是能干就干了吧。
        只是你看米高体育生这个强度,连被认为矮小的投手lincecum都同时打过橄榄球……那么换句话说,如果在高中这个年纪都没有二刀流,多面手的身体素质,也就别想着走职业了……
        p.s.小联盟有投转野的,比如belt。
        二、mlb
        大联盟以前美联是DH制,国联则无。
        代打(pinch hitter,PH)和指定打击(Designated hitter,DH)不同。下面我直接复制一下台/湾/棒球维基馆的叙述。
        ①PH:棒球比賽中,進攻方可更換現有打擊順序名單中的球員,由替補球員上場打擊;球員被更換後,該場比賽就不能再上場,同時其防守位置也必須由替補球員進行守備。
        在無指定打擊的聯盟,以國盟為例:如果某投手投到一定的局數或用球量,且拎著棒子上場打擊時換上代打,表示該投手任務即結束告一段落,下一局需要換上下一任投手擔任投球的任務。(跨聯盟比賽國聯主場時美聯投手也是必須按照此規則來走。)
        ②DH:是指在打擊順序上,有一位專門擔任打擊任務而無需上場防守的球員。指定打擊制度主要是讓投手得以專心負責投球的工作,不需要上場擔任擊球員,也減少投手受傷的機會;此外也可以讓更多的球員增加出賽機會。在選手受傷等,或已沒有合適替補選手的情況下,球隊也可以在比賽中放棄指定打擊,改為由投手自己負責打擊(投手會自動取代指定打擊的打順)。
        DH制最早出現於1973年04月06日,由美國職棒的美國聯盟率先採行此一制度,並由紐約洋基隊的Ron Blomberg擔任史上首位上場打擊的指定打擊球員。其後,日本職棒的太平洋聯盟也於1975年的球季開始實施,並稱之為「指名打者」。國際棒球總會也曾經從1973年開始試行3年,但直到1976年才被列入棒球規則之中,並且保留球隊有不使用指定打擊的權利。
        国联无DH时期,投手打击基本放九棒,没人指望投手的打击能打出什么,因为到了大联盟专业度高了专业方向细分,投手练打击的时间和专研度哪能和野手/打者们比?(但是国联投手也有打击练习,但练习要求和课时都远不如野手)除了某些特例,他们要么爱打要么能打,比如bumgarner,Greinke,wainwright,madbum甚至当过别人的代打和八棒。因为这个制度国联有投手银棒,你可以看看名单和历代投手银棒的打击数据。
        到了20-21年国联商议改用DH制,22年执行。现在俩联盟统一都是DH制。
        三、总结
        我个人认为大联盟的投打二刀流分为三个阶段,古典二刀流,制度性二刀流和专业二刀流。古典二刀流以棒球之神贝比鲁斯为代表,是棒球早期专业细分度不高的结果。制度性二刀流是分联盟后国联无DH制度下这批能打的投手,以上文提到的三位投手打击王为代表。专业二刀流则是大谷开创的这个专业模式,高风险(伤病可能,球员出赛稳定性考量),目前跟的人也不多。
        最后,回归问题本身。
        ①mlb比赛里投手棒次是否都上代打?见上文,分联盟和时期。
        ②火球手是否都强投强打?到了大联盟阶段不是,但不少(米国)火球手在他们的高中时代算(高中水平的)强投强打。日本比较特殊他们高野的分工就很明确了。
        ③投手提速如上楼吧友所说,高中投手提速一看投球机制二看天赋。降谷高一就能投150的设定那高二提速到154不算开大挂……只能说寺岛给他的初始设计很厉害,属于最顶级的天赋。现实中高速有高中生能做到(不多)但是高速高转目前还没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4-01 02:16
        收起回复
          发了个长的回答被审核中,明天看看发不发得出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4-01 02:20
          收起回复
            哦哦,那可不可以理解为强投强打是个例,投手普遍都是需要dh?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4-01 06:27
            收起回复
              我先从二刀流,多面手问题做个总述。
              一、高中
              米国高中棒球都是多面手,ace兼主炮真不是什么特例。典型的高中/大学多面手可见buster posey(高中游击/投手,大学游击/捕手/投手,有次比赛还打满九个位置,他当年的球探报告也很典,打击投球数据都有),Madison bumgarner (ace兼四棒,小联盟兼过外野,这人高中带领球队拿州冠军就是以他的本垒打结束)。还有Jacob DeGrom,游击/投手(此君游击出身,投球天赋卓越,读书时代表示不给我上打席我是不当投手的……)。
              不但是多面手,大部分体育生还是多栖人才,比如joe mauer棒橄足兼该,kershaw棒橄都打……
              但要注意高中的竞技水平和小联盟、大联盟没法比。高中的能投能打和大联盟的能投能打不是一回事。像DeGrom作为游击的打击能力就是被球探诟病的,认为没有走职业的水平,但他的打击在高中是能看的。事实上米国不会觉得高中生能投又能打是什么“二刀流”,米高是能干就干了吧。
              只是你看米高体育生这个强度,连被认为矮小的投手lincecum都同时打过橄榄球……那么换句话说,如果在高中这个年纪都没有二刀流,多面手的身体素质,也就别想着走职业了……
              p.s.小联盟有投转野的,比如belt。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4-01 06:58
              收起回复
                二、mlb
                大联盟以前美联是DH制,国联则无。
                代打(pinch hitter,PH)和指定打击(Designated hitter,DH)不同。下面我直接复制一下tw棒球维基馆的叙述。
                ①PH:棒球比賽中,進攻方可更換現有打擊順序名單中的球員,由替補球員上場打擊;球員被更換後,該場比賽就不能再上場,同時其防守位置也必須由替補球員進行守備。
                在無指定打擊的聯盟,以國盟為例:如果某投手投到一定的局數或用球量,且拎著棒子上場打擊時換上代打,表示該投手任務即結束告一段落,下一局需要換上下一任投手擔任投球的任務。(跨聯盟比賽國聯主場時美聯投手也是必須按照此規則來走。)
                ②DH:是指在打擊順序上,有一位專門擔任打擊任務而無需上場防守的球員。指定打擊制度主要是讓投手得以專心負責投球的工作,不需要上場擔任擊球員,也減少投手受傷的機會;此外也可以讓更多的球員增加出賽機會。在選手受傷等,或已沒有合適替補選手的情況下,球隊也可以在比賽中放棄指定打擊,改為由投手自己負責打擊(投手會自動取代指定打擊的打順)。
                DH制最早出現於1973年04月06日,由美國職棒的美國聯盟率先採行此一制度,並由紐約洋基隊的Ron Blomberg擔任史上首位上場打擊的指定打擊球員。其後,日本職棒的太平洋聯盟也於1975年的球季開始實施,並稱之為「指名打者」。國際棒球總會也曾經從1973年開始試行3年,但直到1976年才被列入棒球規則之中,並且保留球隊有不使用指定打擊的權利。
                国联无DH时期,投手打击基本放九棒,没人指望投手的打击能打出什么,因为到了大联盟专业度高了专业方向细分,投手练打击的时间和专研度哪能和野手/打者们比?(但是国联投手也有打击练习,但练习要求和课时都远不如野手)除了某些特例,他们要么爱打要么能打,比如bumgarner,Greinke,wainwright,madbum甚至当过别人的代打和八棒。因为这个制度国联有投手银棒,你可以看看名单和历代投手银棒的打击数据。
                到了20-21年国联商议改用DH制,22年执行。现在俩联盟统一都是DH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4-01 07:00
                回复
                  三、总结
                  我个人认为大联盟的投打二刀流分为三个阶段,古典二刀流,制度性二刀流和专业二刀流。古典二刀流以棒球之神贝比鲁斯为代表,是棒球早期专业细分度不高的结果。制度性二刀流是分联盟后国联无DH制度下这批能打的投手,以上文提到的三位投手打击王为代表。专业二刀流则是大谷开创的这个专业模式,高风险(伤病可能,球员出赛稳定性考量),目前跟的人也不多。
                  最后,回归问题本身。
                  ①mlb比赛里投手棒次是否都上代打?见上文,分联盟和时期。
                  ②火球手是否都强投强打?到了大联盟阶段不是,但不少(米国)火球手在他们的高中时代算(高中水平的)强投强打。日本比较特殊他们高野的分工就很明确了。
                  ③投手提速如上楼吧友所说,高中投手提速一看投球机制二看天赋。降谷高一就能投150的设定那高二提速到154不算开大挂……只能说寺岛给他的初始设计很厉害,属于最顶级的天赋。现实中高速有高中生能做到(不多)但是高速高转目前还没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4-01 07:00
                  收起回复
                    NPB的话,洋联有dh,央联没有就要投手打击。但一般不怎么指望投手的,要不就直接送,要不触一个再送,一旦打出去了全队欢呼都职棒了你还指望投手自援护啊?反而是捕手,要是想高卒,配球之类的都蛮虚的,还是得棒子说话,不然指名高不了。但是在高野,能打能投再正常不过了。投手的话可能球感好点?但跟打击强不强还是没有直接关系。(跟评论区认真科普大佬比不了,如果有错请指正)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5-04-01 11:33
                    回复
                      你上面问的找到图了,发一下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5-04-01 13: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