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医疗险续保暗坑:90%投保人忽略的条款,让理赔缩水70%
梓开工作室
一、续保条款的“文字游戏”:你以为的续保,可能只是“空头支票”
百万医疗险的“续保”二字,常被保险公司包装成“终身守护”的承诺,实则暗藏玄机。
根据监管规定,短期健康险(如一年期百万医疗险)不得包含“保证续保”条款,但许多产品仍以“承诺续保”“自动续保”等模糊表述误导消费者。
例如,某产品宣称“续保至99岁”,但实际条款中却注明“需经保险公司审核同意”。
这种文字游戏如同网购时商家标注“终身保修”,实则要求每年付费检修——看似持续,实则充满不确定性。
【致命陷阱】
1. 隐性审核条款:部分产品在续保时要求“重新健康告知”或“理赔后需审核”,但投保时业务员避而不谈。
例如,王先生为家人投保后因岳父住院申请理赔,次年续保时却被拒,只因病历中提及“易引发脑梗”的潜在风险。
2. 停售风险:保险公司可能因产品亏损或策略调整直接停售,导致消费者被迫中断保障。
河南某案例中,3000份保单因产品停售无法续保,投保人需重新投保且面临更高保费。
续保承诺好比“包月健身房会员”——看似随时可用,但若健身房倒闭或更改规则,你的权益可能瞬间蒸发。
二、隐性免责条款:藏在合同角落的“拒赔利器”
百万医疗险的条款动辄上万字,但真正影响理赔的往往是几个隐蔽的免责条款。
1. 外购药陷阱
癌症治疗中,靶向药、免疫药物常需院外购买,但70%的百万医疗险将“非医院药房购药”列为免责项。刘女士因乳腺癌需自费13.2万元外购药,却因条款未涵盖而遭拒赔。
这类条款如同网购时商家承诺“包邮”,收货时才发现偏远地区需额外付费——看似全面,实则处处设限。
2. 既往症排除
条款中常注明“投保前已存在的疾病不赔”,但定义模糊。
福建的小陈为父亲续保后,因“白血病属既往症”被拒赔,尽管续保时已生成新保单。
保险公司通过扩大“既往症”范围,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
操作建议
■ 重点检查条款 锁定“免责事项”“外购药”“既往症”等关键词,要求业务员书面解释。
■ 补充特药险 若已投保不含外购药的产品,可花几十元加购专项特药险补救。
三、理赔后的续保困境:从“救命稻草”到“烫手山芋”
百万医疗险最残酷的现实是——理赔后可能无法续保。
1. 单次理赔触发审核
多数产品规定,首次理赔后需重新审核健康状况。例如,国寿如E康悦用户因儿子患肿瘤获赔,次年续保时却因“健康状况不达标”被拒,导致后续治疗无保障。
保险公司通过“秋后算账”,将高风险用户剔除。
2. 费率飙升与保障缩水
即使通过续保审核,保费可能暴涨。
以某产品为例,55岁用户保费比30岁时高7倍。
更隐蔽的是,部分产品会降低保额或增设免责条款,例如将“癌症免疫疗法”移出保障范围。
案例警示
张女士投保后确诊乳腺癌,次年续保时保费从980元涨至1210元,且保险公司以“条款变更”为由拒赔新疗程费用。
————
为什么90%(我觉得实际比例大大超过这个数
)的投保人,会“忽略”这个续保条款?
那不是你忽略,而是因为保险公司,在制定保险条款的时候,故意往歪道上领、弄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故意让你“忽略”!
他们压根就没打算让你看明白——你们都看明白了,这破玩意还卖给谁去!
所以啊,消费者,就别去责备自己不好好看条款了。
如果你确实需要买这个保险,把自己关注的问题,让业务员作出书面解释,不失为一种没办法的办法。
有代代说,保险是好的保险仅仅是个呆板的物品不会骗人,骗人的只能是人。
这种自欺欺人的代代,就没琢磨琢磨,骗子们制作出来、拿到大街上推销的“物品”,会是个什么好东西?
梓开工作室
一、续保条款的“文字游戏”:你以为的续保,可能只是“空头支票”
百万医疗险的“续保”二字,常被保险公司包装成“终身守护”的承诺,实则暗藏玄机。
根据监管规定,短期健康险(如一年期百万医疗险)不得包含“保证续保”条款,但许多产品仍以“承诺续保”“自动续保”等模糊表述误导消费者。
例如,某产品宣称“续保至99岁”,但实际条款中却注明“需经保险公司审核同意”。
这种文字游戏如同网购时商家标注“终身保修”,实则要求每年付费检修——看似持续,实则充满不确定性。
【致命陷阱】
1. 隐性审核条款:部分产品在续保时要求“重新健康告知”或“理赔后需审核”,但投保时业务员避而不谈。
例如,王先生为家人投保后因岳父住院申请理赔,次年续保时却被拒,只因病历中提及“易引发脑梗”的潜在风险。
2. 停售风险:保险公司可能因产品亏损或策略调整直接停售,导致消费者被迫中断保障。
河南某案例中,3000份保单因产品停售无法续保,投保人需重新投保且面临更高保费。
续保承诺好比“包月健身房会员”——看似随时可用,但若健身房倒闭或更改规则,你的权益可能瞬间蒸发。
二、隐性免责条款:藏在合同角落的“拒赔利器”
百万医疗险的条款动辄上万字,但真正影响理赔的往往是几个隐蔽的免责条款。
1. 外购药陷阱
癌症治疗中,靶向药、免疫药物常需院外购买,但70%的百万医疗险将“非医院药房购药”列为免责项。刘女士因乳腺癌需自费13.2万元外购药,却因条款未涵盖而遭拒赔。
这类条款如同网购时商家承诺“包邮”,收货时才发现偏远地区需额外付费——看似全面,实则处处设限。
2. 既往症排除
条款中常注明“投保前已存在的疾病不赔”,但定义模糊。
福建的小陈为父亲续保后,因“白血病属既往症”被拒赔,尽管续保时已生成新保单。
保险公司通过扩大“既往症”范围,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
操作建议
■ 重点检查条款 锁定“免责事项”“外购药”“既往症”等关键词,要求业务员书面解释。
■ 补充特药险 若已投保不含外购药的产品,可花几十元加购专项特药险补救。
三、理赔后的续保困境:从“救命稻草”到“烫手山芋”
百万医疗险最残酷的现实是——理赔后可能无法续保。
1. 单次理赔触发审核
多数产品规定,首次理赔后需重新审核健康状况。例如,国寿如E康悦用户因儿子患肿瘤获赔,次年续保时却因“健康状况不达标”被拒,导致后续治疗无保障。
保险公司通过“秋后算账”,将高风险用户剔除。
2. 费率飙升与保障缩水
即使通过续保审核,保费可能暴涨。
以某产品为例,55岁用户保费比30岁时高7倍。
更隐蔽的是,部分产品会降低保额或增设免责条款,例如将“癌症免疫疗法”移出保障范围。
案例警示
张女士投保后确诊乳腺癌,次年续保时保费从980元涨至1210元,且保险公司以“条款变更”为由拒赔新疗程费用。
————
为什么90%(我觉得实际比例大大超过这个数

那不是你忽略,而是因为保险公司,在制定保险条款的时候,故意往歪道上领、弄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故意让你“忽略”!
他们压根就没打算让你看明白——你们都看明白了,这破玩意还卖给谁去!

所以啊,消费者,就别去责备自己不好好看条款了。
如果你确实需要买这个保险,把自己关注的问题,让业务员作出书面解释,不失为一种没办法的办法。
有代代说,保险是好的保险仅仅是个呆板的物品不会骗人,骗人的只能是人。
这种自欺欺人的代代,就没琢磨琢磨,骗子们制作出来、拿到大街上推销的“物品”,会是个什么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