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世巍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6541976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 谁是凶手?
近些年,网上爆出大量为满清军屠杀暴行辩解的文章。这些文章有个普遍特点,或者否认有过扬州屠城。或者把屠杀罪行全部都推给汉奸军队,竭力为满洲军洗白。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网上热炒的所谓的“李成栋屠昆山”。
其实清军攻打昆山时,李成栋的部队在其他方向。而根据《钦定八旗通志》、《清史稿》,攻打昆山的清军主力,却是如假包换的满洲蒙古八旗。领兵官包括满洲镶红旗一等甲喇章京玛喇希、满洲镶黄旗巴牙喇章京固纳代、蒙古正红旗固山一等轻车都尉恩格图、摆牙喇纛章京固纳岱(如《清史稿》列传十三:“至昆山,都统恩格图等方攻城,马喇希率所部兵趋颓堞,先登,遂克之”、“移师从贝勒博洛徇苏州,克昆山”。《八旗通志》也有类似记载)。
昆山人顾景星的传记还提到如下攻入昆山的八旗军将领:多罗贝勒尼堪、满洲正黄旗三等昂邦章京(固山)图赖(《白茅堂集》),他们都是正宗的八旗将领,其中还有很多是满清宗室。
这些正宗八旗军攻入昆山后,大肆屠城六日。这场屠城本身不太著名。据昆山人顾炎武的回忆,屠城“死者四万人”(《亭林文集》卷五);《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五一称“城中人被屠戮者十之四”。顾炎武的两个弟弟被杀,生母何氏被清军斩断手臂。顾炎武的好友吴同及两岁儿子被杀,女儿被掠走(《亭林文集》卷五)。另一个著名昆山文人归庄的两个嫂子张氏、陆氏被杀,所生5个子女或死或被掠走(《归庄集》下)。
归庄的兄弟归尔德,则是在扬州被清军所杀(《归庄集》下)。
李成栋也被冠上“参与(或主导)扬州十日”的罪名。这完全是瞎扯。李成栋有一份向满清为自己表功的报告《吴淞总兵李成栋残揭帖》(《明清史料》丁上),列举了他为满清效劳攻占的所有城池,里面根本就没有扬州(也没有昆山)。李成栋的确跟着清军干了很多坏事,也不能把没干过的事强加在他头上,以此达到为满洲军辩护的目的。
那么,到底是谁下达了屠城命令?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
满清理藩院发给蒙古贵族的一份蒙古文档案明确记载:
奉皇父摄政王之命,理藩院宣告进军南京定国大将军主帅扎萨克额里克亲王(多铎)为首上书曰:用红夷炮攻克扬子江边扬州城,将其城内军民全部屠杀。生擒有文官阁老称号之史可法,招降而不从,因而杀之(《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汉译》)。
这份蒙文档案写得非常清楚。下令屠城的人就是满洲亲王多铎本人。而且是下达了“全部屠杀”的命令。
果然是满蒙一家亲。发给蒙古人的文件里,满清根本不忌讳介绍这种事情。甚至是用一种相当得意的口吻向蒙古人炫耀大屠杀。
这样的第一手档案文献,绝对是特征如山了。
那么,具体又是谁来执行屠杀呢?
综合《八旗通志》、《清实录》和满清事后的表功档案(《史料丛刊初编》),参加攻打扬州的清军部队主要指挥官有:
进攻扬州的清军作战序列
满洲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多铎;
满洲镶黄旗固山拜音图;
满洲正黄旗固山阿山;
满洲正黄旗三等昂邦章京(固山)图赖;
蒙古正蓝旗固山富勒克塔;
汉军镶白旗固山佟图赖;
汉军梅勒章京李率泰;
满洲尚书宗室含岱;
梅勒章京伊尔德;
摆牙喇纛章京阿济格尼堪;
署摆牙喇章京都尔德;
摆牙喇章京固纳代;
梅勒章京阿哈尼堪;
署梅勒章京格霸库;
综上所述,进攻扬州的清军,最高指挥官是一个满洲亲王、三个满洲固山、一个蒙古固山、一个汉军固山。满蒙八旗居于绝对多数。
汉奸部队方面,孔有德等三顺王军也参加了围攻(满清顺治十二年三月二日立下的《定南王孔有德碑》明确列入了“克扬州”的“战功”)。汉奸张天禄部被部署在扬州城南(非突破方向)。
很显然,围攻扬州的清军,就是以真正的满洲军为主。汉奸部队只是担负了辅助任务。
但是,这些清军部队,并非全部都参与了直接破城。很多只是担负包围任务。汉军旗和三顺王军则以红衣炮队为主。
那么,直接攻入扬州城内的清军是那一支呢?
《清世祖实录》: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多铎等奏报:……十七日,遣尚书宗室韩岱、梅勒章京伊尔德、护军统领(摆牙喇纛章京)阿济格尼堪、署护军统领杜尔德等率师至扬州城北,获船百余艘。是日,大军距扬州城二十里列营,令署护军统领顾纳代、伊尔都齐、费扬古、吴喇禅、梅勒章京阿哈尼堪、署梅勒章京格霸库等率师自扬州城南,获船二百余艘。十八日,大军薄扬州城下,招谕其守扬阁部史可法翰林学士卫允[胤]文及四总兵官、二道员等,不从。二十五日,令拜尹图、图赖、阿山等攻克扬州城,获其阁部史可法,斩于军前,其据城逆命者并诛之。(上述军官全部是满蒙八旗)
《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三十六:满洲镶黄旗梅勒章京阿哈尼堪“攻扬州府时击破城内拒战兵”。
《钦定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卷四十六:杜塔里。镶黄旗人……攻扬州府首先登城克之。
记录很明确:攻打扬州的清军以八旗兵为主。而攻入扬州城内的第一批清军,更是正宗满洲部队,更具体说,是满洲镶黄旗部队。他们也是屠城初期最惨烈阶段的主力部队。
(附带说一句,2022年发表在《西南大学学报》的文章《富察氏家族与清朝对全国的初步统一》,还把阿哈尼堪(富察氏)攻入扬州城当作满洲“勇士”的功绩来大肆吹嘘。还公然宣称,即使是农民起义军,抗拒清军也等于是“抗拒统一”,因此就丧失了正义性。文章的作者是张明富和周颖。“满蒙大一统”史观的典型怪胎)
证据不止于此。请看另一份原始档案。
满清顺治四年八月二十六日“江南总督揭帖”记载的一个案件(《明清史料》甲六),概要如下:
扬州人储遵,于1645年4月被杀死(清军破城之时)。他的妻子林氏被“正白旗”清军掠走。当年5月,林氏被清军带到南京;腊月,被带到荆州;第二年(1646年)5月,清军又把林氏带回南京。住在南京的表兄闵奉山得知林氏下落,花钱从“满洲营”将林氏赎出(包衣曹寅的老师周亮工就干过这种事情:帮着八旗兵向受害者家属勒索钱财。详情见后文)。不久,闵奉山病死。林氏又被满洲兵抓住,发现耳朵上有“满洲式穿眼”,就以“满洲走失人口(逃人)”罪名抓了回去。
这是满清官方档案明确记载的一组扬州屠城受害者姓名和案件:储遵和他的妻子林氏。加害方也非常清楚:正白旗满洲兵。这些满洲兵不仅杀人、掠夺妇女、出售妇女,甚至还赖账!已经被他们售出的妇女,还找个借口再抓回来。真正把受害者弄到人财两空的境地。
可是,却有些人以《扬州十日记》里的清军很多会说汉语为理由,质疑文章的可信性。或以此鼓吹屠城的都是汉奸军队。
其实根据残存下来的明军情报(逃回的汉人奴隶口供),早在崇祯七年以前,“达子”就开始在汉人指导下读书(见《督戎疏纪》)。且不论汉军旗,即使满八旗会说汉语也不是新鲜事。何况《扬州十日记》也有多处涉及到清军说“满语”的内容。
《孙传庭集》收录了一份明军塘报,记录了从清军营内逃回的难民口供:“达贼内多半说话不真,其余亦说汉话”。这是一份确凿证据:入关前,满洲军会说汉话的人就很多了。
更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崇祯十六年的一份明朝档案证实,即使是被清军短期掠走的汉人,逃回后所作的口供,谈及清军称谓,所涉及的满语词,读音也基本正确。如果《扬州十日记》的作者学会过一些简单的满语词汇,都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抗战期间,日军士兵和中国居民接触过程中,彼此学会一些简单中日语,也很常见。比如所谓“太君”,其实就是日语“队长”的读音。笔者看过一个日本士兵的访谈录像,他回忆中国俘虏对他说:“我的,死了死了的有?”日本兵是用读音基本正确的中文回忆复述这句话,而他根本没学过中文,他甚至还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他问我自己是否会被杀”。人类的语言适应能力超越想象)
原李自成部的高杰军溃逃到扬州途中,纪律败坏,多有杀掠。扬州官民拒绝他们入城。扬州乡绅想调节双方矛盾,也被市民杀死。高杰气急败坏下试图攻城。史可法跑来才制止了双方冲突,竭力劝说高杰约束部下(史可法“悍民残杀乡绅疏”,称高杰也曾约束士兵:取犯兵斩以徇,日不下数十人)。在史可法的阻止下,高杰部最终未能进入扬州。而根据《扬州十日记》,清军在屠城尾声,才把已经投降满清的高杰军放入城内掠夺,而这个阶段的杀戮并不严重。
这段描述非常珍贵。明确证实只有当满洲兵杀够捞够了以后,才会允许汉奸部队进来分一点残羹剩饭。而汉奸部队的杀掠远不能与真满洲军相比。
如今一些人却想把屠杀责任全部归于汉奸部队,实在是可笑可耻。
笔者倒是想问一句:到底是什么人在为满清遮掩罪恶?他们是什么动机?是什么目的?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6541976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 谁是凶手?
近些年,网上爆出大量为满清军屠杀暴行辩解的文章。这些文章有个普遍特点,或者否认有过扬州屠城。或者把屠杀罪行全部都推给汉奸军队,竭力为满洲军洗白。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网上热炒的所谓的“李成栋屠昆山”。
其实清军攻打昆山时,李成栋的部队在其他方向。而根据《钦定八旗通志》、《清史稿》,攻打昆山的清军主力,却是如假包换的满洲蒙古八旗。领兵官包括满洲镶红旗一等甲喇章京玛喇希、满洲镶黄旗巴牙喇章京固纳代、蒙古正红旗固山一等轻车都尉恩格图、摆牙喇纛章京固纳岱(如《清史稿》列传十三:“至昆山,都统恩格图等方攻城,马喇希率所部兵趋颓堞,先登,遂克之”、“移师从贝勒博洛徇苏州,克昆山”。《八旗通志》也有类似记载)。
昆山人顾景星的传记还提到如下攻入昆山的八旗军将领:多罗贝勒尼堪、满洲正黄旗三等昂邦章京(固山)图赖(《白茅堂集》),他们都是正宗的八旗将领,其中还有很多是满清宗室。
这些正宗八旗军攻入昆山后,大肆屠城六日。这场屠城本身不太著名。据昆山人顾炎武的回忆,屠城“死者四万人”(《亭林文集》卷五);《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五一称“城中人被屠戮者十之四”。顾炎武的两个弟弟被杀,生母何氏被清军斩断手臂。顾炎武的好友吴同及两岁儿子被杀,女儿被掠走(《亭林文集》卷五)。另一个著名昆山文人归庄的两个嫂子张氏、陆氏被杀,所生5个子女或死或被掠走(《归庄集》下)。
归庄的兄弟归尔德,则是在扬州被清军所杀(《归庄集》下)。
李成栋也被冠上“参与(或主导)扬州十日”的罪名。这完全是瞎扯。李成栋有一份向满清为自己表功的报告《吴淞总兵李成栋残揭帖》(《明清史料》丁上),列举了他为满清效劳攻占的所有城池,里面根本就没有扬州(也没有昆山)。李成栋的确跟着清军干了很多坏事,也不能把没干过的事强加在他头上,以此达到为满洲军辩护的目的。
那么,到底是谁下达了屠城命令?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
满清理藩院发给蒙古贵族的一份蒙古文档案明确记载:
奉皇父摄政王之命,理藩院宣告进军南京定国大将军主帅扎萨克额里克亲王(多铎)为首上书曰:用红夷炮攻克扬子江边扬州城,将其城内军民全部屠杀。生擒有文官阁老称号之史可法,招降而不从,因而杀之(《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汉译》)。
这份蒙文档案写得非常清楚。下令屠城的人就是满洲亲王多铎本人。而且是下达了“全部屠杀”的命令。
果然是满蒙一家亲。发给蒙古人的文件里,满清根本不忌讳介绍这种事情。甚至是用一种相当得意的口吻向蒙古人炫耀大屠杀。
这样的第一手档案文献,绝对是特征如山了。
那么,具体又是谁来执行屠杀呢?
综合《八旗通志》、《清实录》和满清事后的表功档案(《史料丛刊初编》),参加攻打扬州的清军部队主要指挥官有:
进攻扬州的清军作战序列
满洲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多铎;
满洲镶黄旗固山拜音图;
满洲正黄旗固山阿山;
满洲正黄旗三等昂邦章京(固山)图赖;
蒙古正蓝旗固山富勒克塔;
汉军镶白旗固山佟图赖;
汉军梅勒章京李率泰;
满洲尚书宗室含岱;
梅勒章京伊尔德;
摆牙喇纛章京阿济格尼堪;
署摆牙喇章京都尔德;
摆牙喇章京固纳代;
梅勒章京阿哈尼堪;
署梅勒章京格霸库;
综上所述,进攻扬州的清军,最高指挥官是一个满洲亲王、三个满洲固山、一个蒙古固山、一个汉军固山。满蒙八旗居于绝对多数。
汉奸部队方面,孔有德等三顺王军也参加了围攻(满清顺治十二年三月二日立下的《定南王孔有德碑》明确列入了“克扬州”的“战功”)。汉奸张天禄部被部署在扬州城南(非突破方向)。
很显然,围攻扬州的清军,就是以真正的满洲军为主。汉奸部队只是担负了辅助任务。
但是,这些清军部队,并非全部都参与了直接破城。很多只是担负包围任务。汉军旗和三顺王军则以红衣炮队为主。
那么,直接攻入扬州城内的清军是那一支呢?
《清世祖实录》: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多铎等奏报:……十七日,遣尚书宗室韩岱、梅勒章京伊尔德、护军统领(摆牙喇纛章京)阿济格尼堪、署护军统领杜尔德等率师至扬州城北,获船百余艘。是日,大军距扬州城二十里列营,令署护军统领顾纳代、伊尔都齐、费扬古、吴喇禅、梅勒章京阿哈尼堪、署梅勒章京格霸库等率师自扬州城南,获船二百余艘。十八日,大军薄扬州城下,招谕其守扬阁部史可法翰林学士卫允[胤]文及四总兵官、二道员等,不从。二十五日,令拜尹图、图赖、阿山等攻克扬州城,获其阁部史可法,斩于军前,其据城逆命者并诛之。(上述军官全部是满蒙八旗)
《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三十六:满洲镶黄旗梅勒章京阿哈尼堪“攻扬州府时击破城内拒战兵”。
《钦定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卷四十六:杜塔里。镶黄旗人……攻扬州府首先登城克之。
记录很明确:攻打扬州的清军以八旗兵为主。而攻入扬州城内的第一批清军,更是正宗满洲部队,更具体说,是满洲镶黄旗部队。他们也是屠城初期最惨烈阶段的主力部队。
(附带说一句,2022年发表在《西南大学学报》的文章《富察氏家族与清朝对全国的初步统一》,还把阿哈尼堪(富察氏)攻入扬州城当作满洲“勇士”的功绩来大肆吹嘘。还公然宣称,即使是农民起义军,抗拒清军也等于是“抗拒统一”,因此就丧失了正义性。文章的作者是张明富和周颖。“满蒙大一统”史观的典型怪胎)
证据不止于此。请看另一份原始档案。
满清顺治四年八月二十六日“江南总督揭帖”记载的一个案件(《明清史料》甲六),概要如下:
扬州人储遵,于1645年4月被杀死(清军破城之时)。他的妻子林氏被“正白旗”清军掠走。当年5月,林氏被清军带到南京;腊月,被带到荆州;第二年(1646年)5月,清军又把林氏带回南京。住在南京的表兄闵奉山得知林氏下落,花钱从“满洲营”将林氏赎出(包衣曹寅的老师周亮工就干过这种事情:帮着八旗兵向受害者家属勒索钱财。详情见后文)。不久,闵奉山病死。林氏又被满洲兵抓住,发现耳朵上有“满洲式穿眼”,就以“满洲走失人口(逃人)”罪名抓了回去。
这是满清官方档案明确记载的一组扬州屠城受害者姓名和案件:储遵和他的妻子林氏。加害方也非常清楚:正白旗满洲兵。这些满洲兵不仅杀人、掠夺妇女、出售妇女,甚至还赖账!已经被他们售出的妇女,还找个借口再抓回来。真正把受害者弄到人财两空的境地。
可是,却有些人以《扬州十日记》里的清军很多会说汉语为理由,质疑文章的可信性。或以此鼓吹屠城的都是汉奸军队。
其实根据残存下来的明军情报(逃回的汉人奴隶口供),早在崇祯七年以前,“达子”就开始在汉人指导下读书(见《督戎疏纪》)。且不论汉军旗,即使满八旗会说汉语也不是新鲜事。何况《扬州十日记》也有多处涉及到清军说“满语”的内容。
《孙传庭集》收录了一份明军塘报,记录了从清军营内逃回的难民口供:“达贼内多半说话不真,其余亦说汉话”。这是一份确凿证据:入关前,满洲军会说汉话的人就很多了。
更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崇祯十六年的一份明朝档案证实,即使是被清军短期掠走的汉人,逃回后所作的口供,谈及清军称谓,所涉及的满语词,读音也基本正确。如果《扬州十日记》的作者学会过一些简单的满语词汇,都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抗战期间,日军士兵和中国居民接触过程中,彼此学会一些简单中日语,也很常见。比如所谓“太君”,其实就是日语“队长”的读音。笔者看过一个日本士兵的访谈录像,他回忆中国俘虏对他说:“我的,死了死了的有?”日本兵是用读音基本正确的中文回忆复述这句话,而他根本没学过中文,他甚至还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他问我自己是否会被杀”。人类的语言适应能力超越想象)
原李自成部的高杰军溃逃到扬州途中,纪律败坏,多有杀掠。扬州官民拒绝他们入城。扬州乡绅想调节双方矛盾,也被市民杀死。高杰气急败坏下试图攻城。史可法跑来才制止了双方冲突,竭力劝说高杰约束部下(史可法“悍民残杀乡绅疏”,称高杰也曾约束士兵:取犯兵斩以徇,日不下数十人)。在史可法的阻止下,高杰部最终未能进入扬州。而根据《扬州十日记》,清军在屠城尾声,才把已经投降满清的高杰军放入城内掠夺,而这个阶段的杀戮并不严重。
这段描述非常珍贵。明确证实只有当满洲兵杀够捞够了以后,才会允许汉奸部队进来分一点残羹剩饭。而汉奸部队的杀掠远不能与真满洲军相比。
如今一些人却想把屠杀责任全部归于汉奸部队,实在是可笑可耻。
笔者倒是想问一句:到底是什么人在为满清遮掩罪恶?他们是什么动机?是什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