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手打之时,眼花所致。柯大在写《晚明》时,就应该读过记述登莱事变的《平叛记》(清)毛霦,其中有谢象三事迹。下面是其原文:
九月初一日,大兵围登州。十月,功登州不克,乃坐围之。十一月初三日,杀贼首李九成于阵。都督同知金国奇卒于军,以总兵吴襄代之。谢象三曰:“贼之残登莱也,所过焚僇,自蓬莱抵昌邑,四百里间,无一椽存。登黄一带皆山,山径险峻,马行甚艰,军中樵采并乏,将士露处,朱抚与余居密神山破庙中,日则视营伍,夜则治军书,扫地为榻,倚马而食。山距城五里,城上红夷大炮,子声如叫鸱,常从头上过,触之糜烂,日有死者。贼每中宵桡我,夜卧不敢解甲,马常披鞍置诸卧侧,一闻炮风,即跨马下山,入营督战。盖两军相持,胜败呼吸,八月之久,无时不怀丧亡之忧也。”
由此可见,柯大在涉及历史人物时,尽可能以其原色参与到此书的人物关系建构中。
另外,谢的”子声如叫鸱“可能是引自梁寅的《老将行》“铁骢疾足若飞兔,羽箭鸣声如饿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