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门进去转过窑台来看,陶然亭被一座小山分割成东西二湖,汉白玉的石桥连起窑台的土地与小山。湖水一半结冰,一半微波荡漾,许多孩子在冰面嬉戏,大人们则凿开一个冰洞静静的钓鱼。我顺着东侧的小径慢步前行,看见一座巍峨的牌坊,华丽的色泽,高耸的飞檐,书写着陶然亭那几个流光异彩的字,可是这一定是近作,遥想高石当年,一定是顺着蜿蜒的小路,走在荒林与古刹中。从牌坊向南走过石桥,来到山上,石阶静扫、林木围纱,亭台伫立、绿草微黄,尽管是在温暖的午后,也掩盖不了初冬的萧瑟。西侧湖的岸边有座风雨同舟亭,走进看虽然是三层,却没有台阶可上,岸边用浮雕刻着风雨同舟的纪念碑。原来是纪念九二年洪水时北京人民对安徽人民的援助。再向南走,终于看到了慈悲庵,所有关于高石的文字与图片都珍藏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