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吧 关注:343,949贴子:3,809,609
  • 12回复贴,共1

我觉得第十二季看着还凑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优点是娱乐性多了一些,博弈还是挺有意思的,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虽然题目难度不如第八季,但是跟其他6-10季对比难度要么差不多,要么更难一点。
缺点是拼手速的题目多了点,缺少高难度的观察和记忆题目,选手水平稍微弱一点,而且比赛中表现出色的选手中缺少新面孔。
我觉得最终的中国战队其实还好,起码没有划水的,没有严重作弊嫌疑的,没有节目组保送的。比如对比第6,7两季,我认为实力更强一些。


IP属地:美国1楼2025-03-20 12:46回复
    可能不会写太长的帖子,主要就是简单聊感受。
    很多人说平板题目太多。我觉得客观上可能是节目组受到资金限制,平板比赛的成本比较低。不过我觉得平板题目基本都是公平的。大型道具题目反而经常存在各种问题。可以看我之前对于6-10季的项目分析。简单地说存在问题有:
    1.选手的初始位置以及道具摆放位置可能对于比赛结果有决定性作用。典型例子就是第十季的六进四的天穹寻迹,充分通过选手初始位置和道具位置把操纵比赛结果玩到了极限。即使是在我看来相对干净的第八季,也有中风险那道观察题有严重的操纵嫌疑。
    2.如果题目相同,存在的问题是,选手有意或者虽然完全无意,但是能通过对手的移动感觉到正确答案的道具所在位置。在第九季最后阶段的比赛中这个弊端比较明显。
    3.如果题目不同,就存在公平性问题了。比如第十季第一轮的1对10的六芒星阵。
    对比第八季的题目,比如宫殿狂想,六面来风,结绳记事,逻辑电路,行云流水,迷宫森林,鉴影度形,一触即发。节目组即没有任何操作空间,又能保证公平性。其实吧,但凡是拿出来的题目上难度到这种水平,就是真的考验选手的硬实力,节目组对选手实力有信心并且也不必要额外花心思。


    IP属地:美国12楼2025-03-21 00:54
    回复
      2025-08-02 14:27: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再说说赛制方面的公平。
      我认为只要是提前公开宣布的赛制都是公平的。比如第八季在进入脑王赛的时候复活一个人的制度,是在第八季一开始就宣布的,第6季的复活制度也是一开始就宣布的。但是第9,10两季的复活,以及第7季的直接直通,都是突然宣布的。我个人是很讨厌节目组的这种明目张胆的比作弊还恶劣的几乎就是直接修改结果的行为,这样子搞比赛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第10季四进二比赛的进程取决于前一场六进四的排名。为什么不在六进四比赛之前宣布呢?有了六进四的排名结果再宣布该结果如何影响到下一场四进二,这跟作弊有多大的区别呢?
      这一季的比赛,到最后江苏胜北京为止,没看出来有什么类似的制度不公平。如果非要硬要鸡蛋挑骨头,可能最后攸教授赢下魏教授从而为江苏队赢下撤回卡可以认为疑似。但是呢,
      1. 1vs1比赛总会有一个人赢,如果是魏教授赢了为什么就一定是理所当然呢?本身这个项目是第九季的,攸教授不仅熟悉得多,甚至可能还参与了设计。
      2. 之前江苏没有撤回卡的时候是靠自己能力硬气的赢下了比赛。
      3. 最后的下棋项目,我觉得1vs 2其实也还好,比赛过程中两人的一方并不能商量。
      对比充满作弊的第6季,以及充满各种不公平的赛制或者道具项目的7,9,10,我觉得第12季还是挺不错的吧。


      IP属地:美国13楼2025-03-21 03:07
      收起回复
        总年龄:
        安徽 87
        北京 92
        福建 84
        河北 92
        河南 88
        湖北 83
        吉林 93
        江苏 75
        辽宁 88
        山东 89
        陕西 89
        上海 108
        四川 82
        新疆 92
        浙江 84
        重庆 81


        IP属地:美国14楼2025-03-21 04:02
        回复
          快进到国际赛第一场。
          第一题,说实话我没看懂王宇轩怎么完成的,但是那个老外差得很远。而且我觉得换现场任何人上去也不见得就比王宇轩快。这题就这么瞪着眼看去想象太难了,也许现场看着实物再加上能翻动以后感觉会好点。而且我怀疑王宇轩的运气也不错,也许再来一题他就做不出来了。
          第二题比较无语。不评价了。
          第三题是焦点。
          先评价外国选手。从另外那个外国选手的仅有的几句对话来看,那人也不是摆设。但是剪辑完全为了突出千叶加上了主角光环。
          1. 两人同时做同一道题的策略适合题目数量少但是难度高的情况。很显然不是千叶独做6题,另外一人只言片语的建议往往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而且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当你把思路想法讲给另一个人听的时候,本身就会对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进行升华,而且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即使听者不开口,讲着讲着本来认定一定正确的东西就会发现有问题或者需要做出改进。
          2. 试错。模型选项数量并不是夸张得多,经过两人进行的简单判断以后,需要试错的疑似选项并不多,两人同时试错就会大大加快解题进程。比如,如果你发现六个疑似选项,队友的眼里可能很快帮你排除掉两个。当你面对四个疑似选项,可能就会再去更多的研究缩小范围,但是如果两个人面对四个疑似选项,当然毫不犹豫地试错。
          3. 运气好。他们寻找答案的标准稍微有点糙,看着差不多就去试错。
          4. 这就是这种道具项目共用道具的问题了。从剪辑的视频里能很清楚的看到,杨易完成题一的AD以后,回去观察题一模型,然后几乎是直奔第37号模型去的。我认为杨易是对模型摆放有大概的印象和记忆的。这时候千叶告诉队友他已经完成AD,然后是从另一侧绕到杨易正在检查的那一排。我觉得可能他也有印象这一排的形状接近答案。然后他在侧面眼睁睁看着杨易近距离并且是蹲下观察37号。杨易离开回去答题的时候,他逐个检查已经过了37,38,39,在看40的时候,声音播报中国战队完成。然后千叶迅速回到37。在此我不想说太多,大家可以回去看视频自己判断。既然已经笃定了试错的策略,既然已经目睹了杨易仔细观察37之后正确答题,不妨一试?
          评价杨易这边。
          1.两人分头做题的策略是有问题的。此题很重要的是尽可能多的找到有效特征,商量的结果是多一双眼睛能多发现特征。另外试错的时候多一个人一起思考能更快更多的简单否决一些明显错误模型,缩小疑似范围。
          2. 杨易最后的质疑并非无的放矢。嘉宾做的题目里我们就能看到顶部有细微不同的情况。因为是把模型倾斜旋转,顶部底部可能会出现不平甚至突起。如果一旦“信心十足”的以这种特征否定掉预定的正确答案,是很令人抓狂甚至崩溃的。我觉得第8季里朱辉宇单挑落败那次也是这种情况。
          3. 杨易的观察和记忆都非常强,观察细致而且细心,性子沉稳,面对这么多稍微变形的模型,反而成了劣势。千叶的比较糙的试错反而成了优势。
          4. 我觉得杨易的水平是明显下滑了,毕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不仅水平下降,心态也不够沉稳了。本来一上来势如破竹完成题一是好事,但是迅速被千叶追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明显杨易有点慌了。
          综合来说,至少在这场比赛中,我不觉得千叶比杨易强。
          1. 至少在播报杨易完成的时候,千叶不仅过了37,已经走到了40。很难说如果他没有看到杨易仔细观察37号,会不会在15秒后完成这个答案。至少有一种可能,放过了37号以后会发生让自己比较抓狂找不到答案的情况。
          2. 如果选项再多100个,干扰项再更加近似一些,试错的罚时改成累进式的,很显然杨易的精细观察优势会更突出。
          3. 如果不让试错,改成手写答案,就本场比赛的表现而言,我觉得千叶必败。


          IP属地:美国17楼2025-03-22 12:23
          收起回复
            楼上那些口水之争很没意思。我可以补充说明一下。
            1.我不想说太难听的话,但是我的确是认为千叶在题一的第二问抄了杨易。无论是有意无意,他目睹了杨易仔细观察37号尤其是蹲下观察的全过程。而且从视频中来看,在宣布中国作对的时候,他正在蹲下研究40号,听到播报以后立刻回到37号,然后就去填写答案。如果他能确定是37号,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看到37号就去呢?而且以他完成后面题目的风格来说,是看到了疑似就去填答案的。如果说要多看,这一排是到42号,为什么是只是停在40号而没有继续看41和42?事实是恰恰是停在40号的时候广播播报。
            2.关于语言交流问题。的确中国队用中文交流是个优势。但是就杨易的那几句英语而言,他的英语并不是很强,毕竟一直生活在国内。在这种比赛环境下,而且现场说话声音到底能听清多少是个问题。另外,就我而言,如果我跟人正在英语对话,旁边中国人说了句中文,哪怕声音很小很轻,我也能听到是什么。但是反过来,如果正在跟人对话中文,旁边美国人小声说话,我基本听不出来说的什么。母语跟非母语的区别就是这么大。我不觉得现场中国队有抄袭国际队的嫌疑。
            3. 比赛用时:
            中国队 2:25(完成题一),16:57(题三,#19),19:06(题三,#31),19:36(题二,#8)
            国际队2:40(完成题一),10:32(题三,#31),12:05(题三,#19),14:05(题二,#8),20:20(题二,#12)
            你认为中国队有可能抄袭了国际队哪个答案?
            关于杨易质疑的题三#19, 可以看到杨易花了超过14分钟,千叶只花了1分半(说多个排查的是不是扯淡?),差别就在这里。
            学渣们肯定不能理解,在信心满满的发现所有选项都不是答案时候的抓狂感觉。而且从千叶回答题二#8的视频就可以看出来,他完全就是看到了可能就去试,并不是全局检查一遍。
            而且题三国际队总用时超过9分钟,题二总用时8分15秒。并不是题二用了更多时间。是不是有一次打破了上面某人的扯淡?
            4. 题目出现问题的时候,比赛已经失真。尤其是杨易的细致的观察力反而造成了他输掉比赛。国际队在讨论的时候达成共识是上下面是平的,但是千叶看到了一个不平的就直接跑去试错,居然还对了,怎么说呢?的确是糙+运气好。
            5. 可悲的是有些人屁股歪+脑子笨+眼睛瞎。


            IP属地:美国25楼2025-03-22 23:14
            收起回复
              回头聊一下各省队的纸面实力。
              纸面实力无外乎几个角度:1.压阵的老选手,2.实核的荣誉奖项,3.年龄,4.就读学校和专业(理工科比文科的确更容易出彩)
              北京:优势杨易压阵,全清北阵容,但是年龄偏大。
              安徽:学历有优势,阵容接近豪华,年龄居中有优势,不过石老板在老选手里面算是比较弱的。
              福建:学历有优势,较年轻有年龄优势,老选手杨培文实力强劲,但是杨培文不适合做领军人。
              河北:学历有优势,年龄稍微偏大,老选手杨天成的比赛经验和经历太少。
              河南:阵容整齐,年龄合适,最大的优势是脑王朱辉宇压阵。但是朱辉宇同样不适合做领军人。
              江苏:纸面实力无法判断。年龄最小,王宇轩经验丰富并且变得更加沉稳。
              陕西:学历有优势,年龄合适,我对宋星泽不熟。
              上海:纸面实力不好判断,主要是年龄太大。
              其他省队还有湖北,吉林,辽宁,山东,四川,新疆,浙江,重庆。从纸面实力我不看好。缺乏老选手是第一致命弱点。老选手的重要性不在于实力,而是经验以及应变能力。尤其是这季节目要博弈,第一次面对镜头的人显然没有老油条们更加游刃有余。而且缺乏老选手的队伍容易出现内部意见不统一,比赛中的确见过好几次。另外学历,年龄以及性别方面(客观来说的确是女选手在一季节目下来很难保持高水平发挥,多个女选手的队伍不得不打个问号),都在多个方面有些可能会造成实力不足的理由。比如说山东队挑战辽宁队就是明显经验不足的莽撞行为,后面会提到这个环节。
              其实从后面的节目来看,很多项目较量的不是队伍中高手多强,而是较量的短板队员的能力。短板队员的能力在比赛前的纸面上是看不出来的。


              IP属地:美国26楼2025-03-23 00:30
              回复
                两轮比赛结束以后,新疆和吉林被淘汰,不意外。而且选手们之间肯定相互都有一定的强弱判断。
                暂时排名第一的安徽,向江苏和北京示好,“没必要”这句话说的很实在。大脑的前期比赛,稍微苟一点容易活得更久。石老板的发言挺好,没有示弱也不让人觉得不舒服,也没有叫嚣。
                我觉得河北其实不见得非常想开盲盒,但是不选盲盒必须要绕很大的弯。如果记得第八季杨天成怎么出局的人,肯定知道他这次会找软柿子。很显然尽量不要找感觉上实力比较强的队伍,另外也不能找河南这种队伍,如果万一比赛题目是一人之力可以扭转乾坤的那就是自讨苦吃了。综合考虑分数得失,当时我觉得他可能的选择就是山东,浙江,湖北,四川。没想到他没选山东。
                江苏证明了年龄小不是劣势。两个小孩战斗力还是可以的。王宇轩作为江苏唯一老队员和主心骨,做出的选择也是他的性格体现。不得不说,江苏从第一时间已经开始展现野心,下面就是要用实力证明是否配得上这样的野心和霸气。在跟安徽友好以后,选择陕西队是必然的。如果是我,另一个我会选山东或者上海。其实我真不觉得连续比两场有多大的影响。猜拳的结果选了河北。再次说明相当出头鸟,需要有出头鸟的实力。
                数连争霸是七,八季都有的项目。河北最初的方法是源自第七季,不过这方法明显是有问题的。好在他们调整了策略完成作答。
                提笔乾坤又是第八季项目,而且还是几乎全员参加的竞速项目。此战中压力最大的是王宇轩,他输掉江苏就提前输掉比赛。王宇轩顶住压力几乎压倒性优势完成作答。之后16岁少年赵晨希展现了江苏另一条大腿的潜质。这题的解法肯定不是唯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个总结不错,此题是竞速,要靠判断外加直觉。此战让江苏确立和巨大优势并且导致之后几乎没有愿意跟江苏直接对杠的队伍。
                稳步前进就是搭积木。这题考察动手能力。这里要说一个细节,我严重怀疑杨易在等待的时候已经仔细观察了第四棒有哪些形状,大概哪几个难解决心里已经有了设想。作为老选手,这种经验肯定是具备的。这轮安徽,陕西,四川,重庆都没得分。


                IP属地:美国27楼2025-03-23 02:54
                回复
                  2025-08-02 14:21: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下面四个要塞都被打开,四场一对一。
                  北京选的重庆,如同前面河北一样的苟活方式。
                  后面河南选择刚刚PK过一场的山东。这里面心思不止这一点。在当时8分队伍有北京,上海,浙江,安徽,山东,福建。相比较而言山东是个好选择,而且如果山东赢下辽宁,那么利益将更大,值得尝试。朱辉宇还是有冒险精神的。
                  辽宁选择湖北而不是同样4分的陕西,明显是捏软柿子。
                  只有愣头青山东,选择了实力不弱的辽宁。辽宁队内,孙艺豪看起来是真的为比赛做了准备,起码是练习过很多往季比赛题,相当于小半个老选手,这样的对手不好打。真不如选四川,湖北。也不看看人家杨易刚做出的选择,什么谁举手都是噱头。
                  北京对重庆的比赛,看得出重庆的问题。两个男生不积极,两个女生都有点强势。
                  山东对辽宁就很凸显一个人短板全队输掉比赛。
                  而山东对河南的比赛中,山东表现得非常顽强,没想到最后差距不大。也说明了早期为什么要苟活,很容翻船。
                  辽宁胜湖北相对轻松。捏软柿子的回报。
                  第四轮的星光大道。我觉得这题目对于没玩过华容道的可能很难。最终比赛成绩比较有意思。
                  王宇轩4分26秒。
                  浙江前三棒5,6分钟,最后一棒4分钟,非常平均。
                  辽宁前三棒一共也就是11分钟。
                  安徽每人10来分钟,非常平均。
                  杨天成,杨培文都是8,9分钟搞不定,赵晨希接近半个小时没做出来,郭聪婷超过半个小时没做出来,山东重庆四川的第三棒也都做了半个小时没完成,
                  最夸张的是河南的第二棒,居然自己在那里站了56分半。
                  两位脑王杨易是3分04秒,朱辉宇是3分24秒。不得不说,的确是厉害。
                  到第四轮结束为止,我觉得比赛难度(注意是比赛难度)最大的题目就是第四轮的星光大道。这题需要观察推理在脑中找到大概答案,然后还需要熟练的华容道能力,还有手速。并且接力赛制不仅心理压力更大,还要求整个队伍的最弱队员不能太掉链子。
                  题目难度最大的是河南对山东那场的破局。不过那道题过程时间太长,陷阱太多,变化太多,不可能看得很远做出优化,基本上还是走几步看几步。只要对手不是太傻,最终结果不确定性就很高。
                  最终河北,湖北,山东,四川,重庆被淘汰。全部都是在PK中输掉比赛的队伍。跟第八季类似,早期的PK输掉就很难翻身。第八季只有朱辉宇和林天宇输掉比赛还能活到后面的比赛。
                  江苏,辽宁,北京,河南都是PK受益者。浙江,安徽,上海,福建悄悄地爬上了排名的3,4,和并列第6,都是典型的闷声发大财。


                  IP属地:美国28楼2025-03-23 03:59
                  收起回复
                    进入提案风暴上半场。
                    第一轮提案风暴局势还不明朗。北京在自己提案的1个积分投票几乎彻底绑定了江苏的联盟。
                    项目是争分夺秒(七队,逐渐淘汰最差),各队短板队员明显暴露。
                    首先是没想到河南其他三人如此拉跨,朱辉宇依然体现全面的能力。
                    其次北京的郭聪婷拉跨,杨易也暴露不足。
                    上海的短板也再次出现,不过上海队的韧性让人佩服,其他三个队员一路咬到底淘汰了所有同水平对手。
                    江苏的集体优势在这场比赛充分体现,可以心服口服。江苏既有不止一个个人能力突出的选手,还有平均突出的能力。
                    如果要我说不服气呢,就是这一季总是这种竞速手速比赛。
                    第二轮陕西引爆了话题,说实话我没看懂陕西的逻辑。
                    出尔反尔,信用全失,他们不知道面对的镜头吗?这帮小孩幼稚得离谱。
                    另外目标不是上场打比赛,而是要上场赢得比赛。三个提案都有他们,问题是其他两个提案难道不是给江浙送人头?其实本来是很期待朱辉宇+杨培文+宋星泽的,可能是京沪两队以外最强的三人组合阵容了。而且这也是队陕西队来说改变命运最好的机会。
                    第三轮的投票,福建和河南投这么多让人看不懂。我猜测可能当时有一些计划和传言导致两队只能投高票,但是到了投票环节各队自己调整计划,这两队因为要遵守相互承诺只能如此。
                    比赛题目火爆时刻是本季第一次出现六维双5的题目,而且是相对公平的大型道具。没想到以前不太擅长计算的朱辉宇被逼急了在这个项目如此惊艳,当然前提是没有江浙京陕的情况下。
                    提案风暴下半程。
                    第一轮比赛四人成锁。没想到朱辉宇居然想搞投机取巧,结果变成弄巧成拙。其他胜负其实都是看谁的正在读本科的学生基本功更好。
                    但是第二三轮彻底被杨易掌控。
                    石明鑫没注意杨易语言的前提,不卡分北京队,然后才保证后面其他队伍赢了不超过29分。不过最终结果对他们进入下一轮没有坏处。
                    我觉得浙江不是最优解,出分还要打北京+江苏,不划算。
                    但是浙江面对的问题是陕西不可信,陕西方案得不到支持,如果不支持北京方案可能上不了桌。
                    对江苏来说,联手北京对战辽宁+浙江似乎是三个方案里面自己胜率最高的。
                    只是辽宁不知如何考虑的,其实跟河南对阵江苏+福建我觉得有的打。
                    总之杨易最大的成功是,与江苏联手比赛的胜率高,而且忽悠了浙江安徽和辽宁的分数支持自己提案而自己一分不出。
                    最关键是陕西一直都没想明白利益以及下一轮外加信用丧失,不具备搅局机会。
                    比赛是AI图谱迷宫,孙艺豪掉链子了。北京+江苏胜。
                    最后你会发现,上海除了第一轮第三轮多队团战以外,没参加过任何一次对抗性比赛。所以最后来了一次京沪对决,北京胜出。


                    IP属地:美国29楼2025-03-23 12:59
                    回复
                      江苏对北京的比赛,主要较量的还是整体实力。江苏队显然是本季大脑比赛最多战绩最好的队伍,整体实力的确执牛耳,取胜也不出意外。而且在第一场比拼当中,王宇轩的确在四个参赛选手当中表现是最好的,也算是正面战胜了杨易。
                      国际赛部分挺没意思的。题目难度不高,对手中除了两个日本人以外其他人水平太低。
                      我倒是觉得,对比两期无聊的节目,吧里这帮自恨和舔日的帖子“精彩”多了。
                      首先,是仅仅从比赛中,我不觉得千叶强在哪里。有些人非要说什么统治力,还真像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
                      其次是第二轮,两个日本人输的无话可说了吧。如果你非要说千叶被拖累了,为啥千叶不去搞第二个部分呢?
                      再者,争议的第一轮较量中,一帮学渣也就是知道跟着剪辑和配音瞎扯。从备战中就能看出来,有些选项的确是在顶部有非常微小的不同作为干扰项。千叶和队友的对话可以看出来,同样也是要观察上下底面,这是基本本能。而且千叶也是确认底面应该是平的。还有一个例证是在杨易提出异议以后,千叶过来询问原因,杨易只能说this surface and this surface, 然后就只能用手比划(呵呵,杨易的英语实在不咋地),千叶很奇怪的反问flat?然后拿起来观察。很显然他之前就没有发现并不平。
                      而且,视频里有杨易很早就曾经仔细观察19号的镜头,但是明显的不平让他直接否定了19号。千叶则是看到19号之后就跑去试验,很明显他根本看不出来上下底面的不平。至于说想象旋转的样子,这不是废话吗?不想象旋转的样子怎么选?你以为杨易观察19号的理由是什么?底面特征只是一个用来更精确筛选答案的办法,两人都在用。区别是在杨易眼里这么明显的不平所以在这一步就把19号淘汰了,认为连试错都不必要。千叶看不出来不平所以就去试错。因为此题的轴有多个组合可能,杨易否定掉19之后排查找不到符合BD的选项,只能再去寻找其他轴线可能。这种情况就是很让人抓狂的。
                      这里的根本原因是千叶看不出来不平而杨易的细微观察力看出来了。杨易的细微观察力是很惊人的。第十季一开始的三个脑王各自对多人比赛就让人印象深刻。六芒星阵我评价过多次不再赘述,朱辉宇那个项目如何赢的也是目视可见合理,朱脑王是观察总结完毕之后一个一个检查过去,找到答案。杨易那场就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了,他找到答案太快,其中还包括在场地中走动的时间,只能有一个解释是他具备非常强的细微观察能力,所以能迅速在眼花缭乱的并且复杂众多的选项中,一下子看出来区别并找到要找的答案。只是这种细微观察力在道具模型变形以后反而成了劣势。


                      IP属地:美国32楼2025-03-29 14:18
                      回复
                        自恨和舔日的“精彩”在于双标和欲加之罪。
                        不知道现场情况,但是我认为选手普通音量说话的时候,其他人基本是听不清说的什么。电视机前的观众觉得声音大是因为选手都带了话筒和耳麦,你听到的是话筒传到耳麦里的声音。
                        而且,从完成题目的时间能看出来,中国队根本没有抄袭嫌疑。
                        中国队 2:25(完成题一),16:57(题三,#19),19:06(题三,#31),19:36(题二,#8)
                        国际队2:40(完成题一),10:32(题三,#31),12:05(题三,#19),14:05(题二,#8),20:20(题二,#12)
                        但是呢,如此实打实的硬证据,这帮人根本不理会。而且还会给欲加之罪,很混蛋的逻辑说,千叶说了答案中国队就一定听见了,所以就是抄袭了。
                        我倒是想问问,你去银行看见里面厚厚的钱,是不是就可以判你抢银行了?你看见了银行的钱肯定想要,就想抢银行了,所以就是抢银行了?
                        再次强调,很可笑的地方在于比赛时间证明中国队根本不存在抄袭。
                        但是,千叶在第一题的两问,注意不仅仅是第二问,我前面一个帖子写得其实不全面,是两问,都明显抄袭杨易。因为千叶两次发生明显行为方向变化恰恰都发生在播报中国队完成题目。
                        某些人又开始双标。事实证明中国队没有抄袭并且可以确定没听到,非要说听到。现在是千叶很近的距离目睹杨易答题,各种搪塞推诿,甚至拿什么题目简单来扯淡。题目简单也需要完成时间,抄袭了就是抄袭了,推不掉。你本来是要做第三题,为什么突然改作第一题并且盯着看正在做第一题的杨易?
                        由于视频里是不断切换并且还混有回放,需要捋顺了整个过程,好在还不停的有远景镜头,而且远景镜头里面能看到大屏幕上完成情况就可以判断时间点而不被剪辑误导。
                        比赛开始的时候,杨易观察题一,可儿观察题二,国际队两人观察题三。
                        然后杨易很快出发开始寻找答案,是从左边的1号那排开始的(这里有个远景镜头)。
                        然后有杨易找寻答案的过程镜头,直到他看到29号,就往自己的答题台跑。这时候其他三个选手还在研究题目。有一个远景镜头。
                        杨易回到答题台,记录了一下29,然后去题一确认是AD,并且回头看了一眼29,这时候国际战队两人才要开始出发寻找答案。
                        这时候播报中国队完成一个(57秒),此时此刻的千叶正在走过右边中间那排,就是有29号答案那排,走向最右边的那排。但是很明显听到播报以后他转头改变方向去查看他已经要走过的这排。为什么呢?此时此刻,他是第一次面对42个选项,一般来说只能按照固定顺序一个一个看确保不漏,都是从一端开始。他原来的行进方向就是这样的,走向最右边那排,怎么就突然改变了方向从中间一排开始,而且改变方向恰恰是发生在播报中国队完成一题的时候呢?
                        29号相对来说是比较突兀的样子,千叶看到以后,在答案道具,题目道具,答题台之间来回跑了好几次,包括需要确认一下答案号,题号,点的字母等诸多信息。这部分说明他对题一毫无任何准备。魏教授这里说了一句千叶也在相同区域找到了。大家自己理解吧。千叶完成时间是1分20秒。
                        在57秒到1分20秒的这个时间段,杨易已经走到最右边那排并且远景是在观察一个答案并且还有蹲下动作。由于千叶是面对第三排找答案,他是能很清楚看到杨易的行为过程的。
                        千叶在触摸屏答题期间有远景镜头,杨易基本检查完最右边那排的答案道具,正在走回题一。
                        千叶完成答题以后,跑向题一模型,此时杨易正在用手比划,其实这时候杨易只是在检查37是否符合题一。然后杨易离开题目,直接走向37。此时千叶告诉队友题一已经解决了AD,现在要做BC。由于他此时是背对镜头,所以杨易的行为动作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然后千叶跟队友分开,队友直奔左边第一排,而千叶绕到另一侧走向右边第一排。注意,这里他的走动轨迹跟他自己第一次不一样,几乎相当于是完全绕过杨易的正面(杨易基本只会面向答案道具或者面向镜头方向)。所以他其实是躲开了杨易的正面,可以全程观察杨易在干啥但是杨易根本不知道。
                        杨易离开答案区直奔答题台并且输入答案的过程,远景和近景镜头可以看到千叶大概是从37开始往下一路挨个检查并且有蹲下动作,也许39号没有蹲下。
                        然后播报中国队完成一题。此时视频给了千叶特写镜头。他先是转头看向大屏幕,说明的确是播报的时间,同时他看到了中国队完成的题目。恰恰在这个时间点,他立刻转头看向37号,然后既没有走完本该走完这排,也没有回到37号,就转头奔向了答题台。
                        简单地说,千叶两次不符合正常行为逻辑的转向都发生在播报中国队完成题目。而且在此之前他没有看题一,也没有像杨易一样已经遍历走完全部42个选项模型,其实他根本就还没看过选项模型,请问怎么就立刻直奔答案所在区域的?
                        对比而言杨易的过程清晰合理。在研究完题一以后,从最左边检查到最右边,并且两题都有再次回到题目回到答案模型的反复检查确认的过程。
                        杨易完成第二问时间是2分25秒,而千叶是2分40秒。


                        IP属地:美国34楼2025-03-29 14:50
                        回复
                          要我总结整个第十二季,缺点的确很多:
                          1.题目难度低。可能因为总是省队比赛,接力形式的比赛场次较多,没法用难题。否则要是一个人站198分钟,四个人接力怎么录制节目?
                          2.难度低了就只能比手速。大量题目恢复到第7,9季的风格。
                          3.只擅长个人战的选手基本不具备竞争力。最典型例子就是朱辉宇和杨培文。其实河南队纸面实力挺强,但是朱辉宇的名气声望导致所有人都把他当作主心骨几乎完全依赖他的意见。而朱辉宇最不擅长的就是搞谋略斗心机。我在第八季评价过,第八季后期他那支队伍里,他只是负责比赛,邹国通才是真正的组成队伍的指挥核心,选择队员都是邹国通的意见。第八季的帖子里很多对朱辉宇进行人身攻击的,我倒是觉得他就是个憨厚的胖子,有实力有求胜欲,所言所行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走得更远并且也不存在害人之心。
                          4.试错太多了。这是我从开始看最强大脑就很不喜欢的方面,看过我之前帖子的人都知道我是多讨厌这些试错和比手速。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喜欢第八季并且我认为第八季选手实力远高于其他各季。节目组敢于在大量比赛题目中不允许试错,就是因为他们有很清楚的对选手水平的客观评估,所以也敢于上难题。
                          5.这一季大多数选手经历的比赛太少。即使对比第十季也远远比不了,对比第八季差得更多。第八季是从头打到尾,每个轮次所有选手都要至少参加一次比赛。
                          但是对比第6,7,9,10,我觉得还凑合,半斤八两吧。题目难度其实差不多,而且也都是充满了手速和试错,其实这都是受限于参加节目的选手们的整体实力。相对来说,团队为单位的博弈看着娱乐性还是不错的,而且正是“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写照。虽然没有第9季的何茜在谋略方面那么出彩,而且张天扬也因为团队实力原因缺少发挥,但是山东队的憨傻,陕西队的作,江苏队的无畏,以及杨易最后阶段的掌控全局,看着还是挺有意思的。
                          我稍微不太理解的是,现在的小孩咋回事,既然已经要面对镜头参加节目,难道不应该起码把第7季以来的节目看一遍做做准备吗?
                          在我看来进入最后阶段的江苏,北京和安徽是比较合理的。都是整体实力比较强,尤其是最短板队员相对其他省队更强一些。
                          最后呢,必须要承认,江苏队是除了初生牛犊的山东队之外,唯一一个从头到尾来者不拒勇敢面对任何对手的队伍,参加的比赛最多,全队整体实力最强,而且比赛都打赢了所以导致前期获得积分优势那么大。也许你觉得王宇轩的个人实力对比其他两个脑王朱辉宇和杨易稍微差一点,但是毕竟本季主题就是以省之名,前期江苏优势那么大以至于出乎意外地没有省队敢于挑战,而王宇轩的确就是江苏的主心骨,几次压力最大的节骨眼他都顶住了并且漂亮的赢下来了。不把本季脑王给他,其他人更没资格。


                          IP属地:美国35楼2025-03-29 15: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