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各位王上们好呀,我是子在川上曰。依照惯例,根据名臣实际政策做一个简单的实机分析,有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也欢迎留言探讨呀~
一.剧本政策

①半钱半谷
名臣特色政策,施行不需要特资。常规循环冷却为4分钟,限制循环情况下灭国可循环2次。
政策的优点在于:可以平衡钱粮,虽然游戏中钱粮的产出与消耗比例为1:2,但是由于玩家会通过贸易购买物资、升级兵器、施行增加消耗的政策等,导致实际游玩中很难做到钱粮平衡。
这时候邓绥的政策就能在不使用道具的情况下,帮助玩家补充所缺的钱粮。
政策的缺点在于:循环平衡钱粮的同时,会降低腐化与军心,因为军心会影响士气,进而影响局内战斗开局溃逃的士兵数量,所以在没有能够稳定补充军心的能力时,不推荐无脑循环哈~
②兴灭继绝
名臣特色政策,施行不需要特资。常规循环冷却为1分钟,限制循环情况下灭国可循环2次。
政策的优点在于:首个可以循环获得科技点的名臣政策,同时每次循环还能获得7%的军规,并根据消耗的文化点,补充一定的威望与发展时间。
对于老玩家来说,在文物挖掘比较齐全的剧本里,例如大汉、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这种平均70+文化点的剧本里,邓绥开局就能直接补足开会盟所需的威望,以及两个烛龙之眼的发展时间,非常利于开局启动。
政策的缺点在于:政策施行的前置条件是文化点达到1点,但是由于每次循环都会消耗掉所有的文化点,所以刚需能够补充文化点的名臣。
但是目前能够补充文化点的名臣嘛,循环的有:许慎、司马迁、董仲舒。一次性的有:蔡伦、张衡、卓文君、花木兰。
目前没有什么特别搭的文化点名臣哈,所以可能更依赖剧本中的文化点政策来做到循环使用,比如魏晋南北朝的民生清谈政策旁的【书法】、【绘画】、【阮】之类的一次性文化点政策。
另外就是,由于文化点会提供9000的局内评分,消耗完文化点后,部分剧本不容易达到三星的标准,因此使用起来见仁见智。
③绥和
名臣重要政策,施行需要消耗4青铜/铁
政策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与科技、弓兵相关联的兵法,每点科技可以增加6%的射程与攻击。最高可叠加15层,即90%射程与攻击,全弓兵阵容搭配金弓的情况下,可能有一些说法(因为没兵器,纯脑测哈~)
同时每点科技能够降低2%钱粮消耗与提供5点好感。叠满的情况下可降低30%钱粮消耗与提供初始75点好感。
(题外话:只要叠到12层,好感就会固定在60点,可以做到一边进攻,一边维持贸易)
政策的缺点在于:首先是施行政策的特资要求过高,加之政策与科技点数强关联,除非是横扫六合等特定剧本,否则科技点数初期并不容易叠到较高的层数。加之与战斗相关的兵法锁死了弓兵,实际发挥可能有限。
总结:邓绥作为汉与罗马剧本新登场的天级名臣,政策有一定的特色和乐趣性。但是政策也存在一定的限制,目前来看不一定有较好的发挥。
当然,如果未来剧本中有较多补充文化点的剧本政策(类似魏晋南北朝链式剧本)、或者能够较为轻松的获得科技点数的剧本政策(类似横扫六合),亦或者有强力特色弓兵,那么邓绥都将大有可为。
二.战役政策

仅展示,不评价
三.太守效果

初始效果:
初始效果:粮食产业达到3级:粮食产量+2%
每级装备额外提升1%粮食产量
满级效果:粮食产业达到3级:粮食产量+8%
太守效果比较一般哈,毕竟粮食产量用处不大,因此不推荐升级太守装备。
写在最后:感谢你的观看。